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2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36篇
园艺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经动物和临床试验结果表明:食用麦苗制品,A.对白鼠有瘦身、抗疲劳、增强体力、降低胆固醇、甘油三脂、脂质过氧化物,增加SOD酶、高密度蛋白等作用。还可减轻酒精性胃炎所致的胃粘膜出血。B.对人体有抗肥胖、瘦身,降低胆固醇、血糖等作用。经离体培养显示,麦苗制品对人的胃癌细胞有强力的杀死作用。  相似文献   
42.
闽麦02系福建省农科院于1987年用浙皮1号为母本、S096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表现抗白粉病,幼苗繁茂性好,分蘖力强,有效穗多,籽粒大,增产潜力高。其籽粒经多年多点品种比较试验,均比对照品种增产明显;两年省区试,分别比对照莆大麦5号增产10.7%和6.8%。在生产上,一般单产300kg/666.7m^2,最高曾达408.9h/666.7m^2。其麦苗生长快,生物量明显比莆大麦5号等品种高。且富含蛋白质、氨基酸。是一个粒、苗两用型品种。  相似文献   
43.
大麦新品种闽麦06大麦新品种闽麦06系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于1985年春用加拿大11为母本,浙皮1号为父本有性杂交,经多代选育,于1989年冬进入鉴定圃,翌年春表现整齐、中熟、中秆、穗多、穗大、粒大、丰产性好,转色好,区收出圃。1990年冬参加本所...  相似文献   
44.
在小麦选育种过程中,累积了大最表现较好的高代材料,为了对这些高代品系的丰产性、抗逆性、品质等方面作出综合评价,本年度进行了较大规模的高代材料鉴定。现将初步结果简报如下。一、材料与方法参加鉴定的材料4~6代的杂种74个品系,以晋麦2148为对照品种。试验在本所农场进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二次重复,小区面积0.01亩(包括畦沟  相似文献   
45.
张绍南 《作物学报》1984,10(3):154-154
<正> 本文仅就利用显性雄性不育基因进行小麦轮回选择育种的选择与交配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众所周知,不育株只能由不育株经过异交而产生,因此,全部不育株都是 F_1代。在随机交配而又大量存在复等位基因的轮回选择群体内,不育株不可能获得较好的选择效应。人工安排的株行内姊妹交,也远不及可育株自交纯合速度快。此外,所  相似文献   
46.
1 闽诱 3号的选育和产量表现闽诱 3号大麦新品种系福建省稻麦研究所利用秋水仙素药剂处理浙皮 1号大麦品种 ,诱发变异 ,经过 4a 5代选择育成 ,为二棱皮大麦。1989~ 1990年在福建省稻麦所农场参加新品种预备试验 ,比莆大麦 4号增产 13 5% ,1991~1992年参加省区域试验 ,单产为 14 4 9kg (单产面积为 6 6 6 7m2 ,下同 )。平均比对照品种莆大麦 4号增产 9 4%。 1992~ 1993年参加省区域试验 ,单产为 185 5kg ,平均比莆大麦 4号增产 5 8%。1989年在莆田涵江埭里村试种 334m2 ,测单产 30 3 4kg ,比莆大麦 4号 2 2 3 0kg增…  相似文献   
47.
小麦赤霉病近年已发展成为我国小麦主要病害之一,每年发生危害面积达1亿多亩,不但造成产量的严重损失,而且恶化籽粒品质。小麦抗赤霉病品种的鉴定,筛选技术是选育抗病品种的关键。传统的鉴定技术采用田间土表接种法、单花注射接种法,以及再结合室内离体麦穗单花注射接种混合法等。这些方法用地多、花工大、程序繁锁;且易受气候环境等因素干扰。为寻找一种既简单又准确的对小麦品种抗赤霉病性的鉴定方法,郑元悔(1980年)研究发现小麦赤霉病菌对小麦根、芽、子房愈伤组织等均有不同  相似文献   
48.
人工诱发四倍体大麦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绍南  李赞舜 《作物学报》1990,16(4):373-376
自然发生的同源四倍体大麦,比目前生产上利用的二倍体大麦,其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显著提高。培育四倍体大麦将对于改善人们的蛋白质营养状况、提高饲料质量、促进畜牧业发展,可能具有重要意义。但一般自然诱发率低,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我们采用人工化学诱发的方法,期望达到同样效果。现将初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9.
1 选育经过福繁 11系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用 812 -74 4选 (从湖北省农科院引进 ,中矮秆 ,大穗 ,迟熟 )的花粉授于太谷核不育小麦的不育株 ,选其F1代优良单株的花粉再授于甘 2 97- 1(从甘肃省种子公司引进 ,在福建省福清等地有少量种植面积。顶短芒 ,穗大粒大 ,秆偏高通常达 10 0cm ) ,尔后从其F2 代中选得一优良单株培育而成。 1993年出初试圃。属erythrospermumKorn变种。2 特征特性株高 85cm左右。叶片较宽长 ,叶色浓绿 ,穗近纺锤形偏长方形 ,长芒 ,穗长 10cm左右 ,小穗着生密度中等 ,每穗有小穗 18~ 2 4…  相似文献   
50.
论述了小麦赤霉病的抗侵染性和抗扩展性的强弱和组配 ,及对小麦赤霉病抗性的影响。中抗侵染和强抗扩展的品种为较好的抗性 ,其对赤霉病可以保持较稳定的抗性。小麦赤霉病一般属于多基因效应 ,两个不抗赤霉病的小麦品种都含有抗赤霉病的微效性基因 ,则可以通过杂交累加或重组 ,选出抗病的品种 ,带有抗赤霉病微效抗性基因的品种 ,采用系统选择或辐射的方法 ,亦可以选出抗赤霉病能力较强的品种。本文最后还提出抗赤霉病育种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