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2篇
  5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149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近年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和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 L.)被广泛选作补播材料,用于修复退化草地。尽管研究表明二者的植物学特征存在差异,但鲜有人关注它们是否会通过不同的方式影响退化草地的生产力。为了探究二者对退化草地的修复效果是否存在差异,并确定影响补播地生产力的限制因素,本研究选取黄花苜蓿和紫花苜蓿作为补播种对退化草甸草原进行了补播,并在隔年对草地植被、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量进行监测。结果表明,两种苜蓿都可以显著增加退化草地生产力并改善土壤健康状况。然而,紫花苜蓿通过增加土壤铵态氮改变植被群落结构,其补播样地生产力也由土壤速效养分影响;黄花苜蓿通过增加土壤速效磷含量改变植被群落结构,其补播样地生产力由植被群落结构和土壤微生物量共同影响。初步结果表明,黄花苜蓿更适宜在养分贫瘠的退化草地进行补播。此外在选择紫花苜蓿补播时,可以适当施肥以提高补播成功率。  相似文献   
72.
【目的】选择我国培育的中草3号、甘农1号、龙牧806、中苜2号、新疆大叶、公农1号等6个紫花苜蓿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氨基酸组分的分析及含量的测定,综合评价紫花苜蓿蛋白质营养价值,为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我国紫花苜蓿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不同品种紫花苜蓿分别种植于不同试验小区,小区面积为30 m 2,重复3次。试验样品为当年种植的第一茬于初花期刈割的苜蓿,每个小区随机选3行,刈割后105℃杀青20 min,65℃烘干48 h,粉碎过60目筛。采用盐酸水解法,使用氨基酸全自动分析仪测定17种氨基酸含量,分析不同氨基酸含量及组分。通过与FAO/WHO氨基酸模式谱和FAO/WHO理想蛋白质标准比较,通过计算紫花苜蓿必须氨基酸比值(RAA)、必须氨基酸比值系数(RC)、必须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和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综合评价紫花苜蓿蛋白质的营养价值。【结果】我国培育的6个紫花苜蓿品种均含有被测的17种氨基酸。6个紫花苜蓿品种除天冬氨酸(Asp)、半胱氨酸(Cys)、脯氨酸(Pro)、鲜味氨基酸(F)的含量以及酸鲜甜氨基酸与苦味氨基酸比值((S+F)/B)有显著差异外,其他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紫花苜蓿总氨基酸含量为14.85%—19.48%、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为5.35%—6.93%、非必需氨基酸含量为9.50%—12.55%,其中新疆大叶紫花苜蓿总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和非必需氨基酸含量高于其他品种;紫花苜蓿含有9种药效氨基酸,药效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60%以上,甘农1号、新疆大叶和公农1号紫花苜蓿的药效氨基酸含量高于其他3个品种;紫花苜蓿酸鲜甜味氨基酸含量与苦味氨基酸含量比大于1.8。除了蛋氨酸+半胱氨酸含量低于FAO/WHO氨基酸模式谱外,其他几种氨基酸含量均高于FAO/WHO氨基酸模式谱。6个紫花苜蓿品种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比值(E/T值)在35%—36%之间,必须氨基酸与非必须氨基酸的比值(E/N值)在54%—57%之间,E/T值和E/N值均略低于FAO/WHO理想蛋白质标准。6个紫花苜蓿品种的必须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值在73—77之间,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值均接近1。【结论】紫花苜蓿氨基酸种类齐全,总氨基酸含量较高。必需氨基酸齐全,相对均衡合理,接近人体氨基酸比例。口感好,营养价值高,为可食用优质蛋白源,并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紫花苜蓿第一限制氨基酸为蛋氨酸+半胱氨酸,作为蔬菜食用时建议搭配蛋氨酸和半胱氨酸含量高的食品作为互补,以提高其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73.
不均匀盐胁迫对紫花苜蓿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土壤中的盐分通常存在不均匀分布的现象。已有的研究发现与均一盐胁迫环境相比,不均匀盐胁迫可以缓解盐分对植物的伤害。研究旨在了解植物对不均匀盐分胁迫的响应,作为对均匀盐分下植物生理的一个重要补充,为扩大盐碱地的利用和栽培管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根装置将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的根系分为两部分,设置无盐胁迫(0/0,各半根系所处环境NaCl浓度均为0)、半边根系环境NaCl浓度为0的不均匀盐胁迫系列(0/S:0/100、0/150、0/200和0/250)、半边根系NaCl浓度为50 mmol·L-1的不均匀盐胁迫系列(50/S:50/100、50/150、50/200和50/250)以及两半根系环境NaCl浓度相同的均一盐胁迫系列(S/S:50/50、100/100、150/150、200/200和250/250)处理(“/”两边数值代表各半根系所处环境的盐胁迫状况,以NaCl浓度mmol·L-1表示)。处理15 d后测定其植株生长速率、生物量、水分吸收、钠、钾离子浓度、丙二醛含量等指标,了解不同盐胁迫环境对紫花苜蓿生长的影响。【结果】盐胁迫抑制紫花苜蓿生长,植株生长速率、生物量、水分吸收下降,叶绿素含量降低,脯氨酸含量升高,膜质过氧化程度加大,叶片Na+浓度升高,K+浓度降低,表现为较低的K+/Na+。而不均匀盐胁迫0/S与50/S处理与均匀高盐处理S/S相比,植株生长速率和地上生物量分别增加了57.05%-369.34%和15.47%-42.57%,Na+浓度降低了15.85%-55.93%,缓解了Na+的毒害作用。且不均匀盐胁迫下70%-92%的水分吸收来自于无盐或低盐胁迫一侧根系,增加了整株植物的水分吸收。【结论】不均匀盐胁迫处理与均匀的高盐胁迫处理相比,增加了紫花苜蓿叶绿素含量,降低了膜质过氧化程度,通过调控Na+与K+的吸收维持叶片中相对较高的K+/Na+,并且无盐和低盐胁迫一侧根系表现出补偿性吸水和补偿性生长,进而促进了植物生长,增加了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与均匀的高盐胁迫处理相比,不均匀盐胁迫环境下植株根系所处环境的盐分浓度差异越大其对盐害的缓解作用越显著。  相似文献   
74.
硒在草地放牧系统“土壤-植物-动物”间的流动与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硒(Se)作为动物必需而容易缺乏的微量元素,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在草地放牧系统中,硒随着物质在土壤、植物和动物之间的转移而循环流动。本文从硒在放牧草地"土壤-植物-动物"间的含量、分布及功能等方面,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硒在放牧系统中的循环流动特点。结果表明,硒在土壤、植物和动物中的含量分别为0.1~2.0、0.05~1.50和0.02~0.05mg·kg-1。受多种因素影响,硒在土壤、植物和动物之间的流动量存在较大差异且不稳定,导致放牧家畜往往容易出现硒元素摄入不足的现象。在合理的放牧制度下,采取适宜的施肥方式,补播对硒积累能力强的牧草品种,可有效增加草地放牧系统中硒的循环流动量,以缓解或解决放牧家畜缺硒的不利局面。  相似文献   
75.
优质牧草苜蓿(Medicago sativa)品质的优劣和消化率的高低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畜牧业的发展。为探讨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预测苜蓿草捆中营养成分和消化率的可行性,本试验采集来自我国苜蓿主产区的苜蓿草捆样品229份,利用改进的偏最小二乘法(MPLS),结合不同光谱处理和数学参数设置,建立苜蓿营养品质和消化率的近红外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相对饲喂价值(relative feed value,RFV),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和粗蛋白(crude protein,CP)的模型能用于实际含量的分析;半纤维素(Hemicellulose)和干物质体外消化率(In vitro dry matter disappearance,IVDMD)的交叉验证相对分析误差(relative prediction deviation for cross validation,RPDCV)值介于2.5~3之间,能够用于粗略分析,需要对定标集样品进一步扩充和完善以提高预测的准确度。试验初步建立了苜蓿草捆品质的定量分析模型,补充了我国苜蓿草捆营养品质数据库,为苜蓿草产品的生产、流通及动物饲料配方的制定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76.
采用品种(青燕1号、青海444、青海甜燕麦、林纳)、施肥水平(不施肥、尿素+磷酸二铵、尿素+磷酸二铵+有机肥、有机肥)和混播水平(0 kg/hm~2、45 kg/hm~2、60 kg/hm~2、75 kg/hm~2)3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设计,探讨3个因素影响下燕麦人工草地生物量季节动态。结果表明:3个因素显著影响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人工草地各器官的生物量。品种在整个生育期影响燕麦茎和穗生物量的积累,并对燕麦生长前期地下和生长后期地上生物量的积累有影响;施肥水平在整个生育期影响叶生物量的积累,并对燕麦生长前期地上和后期地下生物量的积累有影响;混播水平在整个生育期主要影响箭筈豌豆地上生物量、茎和叶生物量的积累。燕麦和地上总生物量积累的关键时期在抽穗—开花期,箭筈豌豆地上生物量积累的关键时期在开花—乳熟期。燕麦茎在整个生育期生物量持续显著增加,而叶和穗生物量增加较平缓;箭筈豌豆茎和叶生物量在生长前期(燕麦开花期前)增长比较平缓,而开花—乳熟期增长迅速。地下生物量显著增加到开花期后基本趋于稳定。3个因素影响下,燕麦人工草地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均以青海甜燕麦、尿素+磷酸二铵+有机肥施肥处理、75 kg/hm~2混播水平下最高,平均分别为697.71,662.27、630.54 g/m~2和82.27,82.08和81.25 g/m~2。  相似文献   
77.
张文婷  任越  张英俊  张志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9957-9958,9967
[目的]分析集胞藻6803细胞培养体系的光衰减及分批培养条件下藻细胞的生长特性。[方法]以集胞藻6803(Synechocystis sp.PCC6803)为供试藻种,用尤尼柯7200型分光光度计测定藻细胞浓度和用ST-85自动量程照度计测定光强在通过不同光程、不同浓度藻液时的变化。[结果]随着藻细胞浓度和光程的增加,光强迅速下降。在同一光程下,光强随着藻细胞浓度的增加而下降。在培养初期藻细胞浓度较低时,光衰减程度较小;在培养后期,随着藻细胞浓度的增加,光衰减程度逐渐增加。在培养过程中藻体细胞的生长规律与微生物发酵过程中菌体的生长规律相似。藻体细胞生物量曲线与微生物发酵时的菌体生长曲线相似。[结论]Lambert-Beer公式Ln(I/I0)=-KaXL能较好描述藻细胞浓度和光程对光衰减的综合影响;Logistic方程能很好描述藻细胞的生长曲线。  相似文献   
78.
采用链烷技术研究河北坝上地区退化草地土壤的饱和链烷相对浓度模式,与未退化草地优势种的饱和链烷相对浓度模式对比,探究土壤与植被的原生关系。发现芨芨草Achnatherumsplendens样地、马蔺Iris lacteal样地、鼠洞样地和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样地的土壤链烷相对浓度模式与羊草Leymuschinensis的链烷相对浓度模式相匹配,推测这4种退化草地的原生植被与当前未退化样地植被相似;冷蒿Artemisia frigida样地与羊草的链烷相对浓度模式匹配较差,与冷蒿的链烷相对浓度模式匹配较好,说明土壤的链烷相对浓度模式的变化可以反应出地上植被的变化情况。土壤链烷来自植物的根、枯落物和种子,土壤链烷相对浓度模式的稳定存在,说明相对于植被退化,土壤退化有滞后性。  相似文献   
79.
草原生态保护与牧民持续增收之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拥有天然草原4亿hm20(合60亿亩),占国土面积的41.7%.草原在我国绿色生态植被系统中占63%,具有保持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防风固沙等重要生态功能.同时,我国266个牧区半牧区县(旗)近1 600万牧民生活在草原区,1.2亿少数民族人口中70%以上分布在草原地区.因此,草原既是我国陆地生态屏障的主体,又是牧民群众最基础的生产生活资料.统筹解决好草原生态保护与牧民持续增收的问题,是实现农业部"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目标的必然要求,对建设生态文明、繁荣牧区经济、促进民族团结与边疆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0.
介绍了DairyMod模型的结构和功能,应用刈割模式对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的生长速率、干草总产量进行模拟和验证。在输入牧草实际生育期和调整生理参数的基础上,采用当地气象观测站1991-2012年气象数据作为驱动模拟。通过收集四川省雅安7年和洪雅4年多花黑麦草的生产数据,运用多个统计指标对干草总产量的模拟进行检验。两地的生长速率模拟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干物质总产量模拟值与实际值显著相关,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7和0.91,D值分别为0.94和0.58,RMSE分别为340和1132 kg·hm-2;NRMSE分别为2.3%和7.5%。模拟平均值比实测平均值分别高2.0%和4.5%,产量的高估可能是由于模拟施氮量大于生产施氮量而导致。结果表明,多花黑麦草在洪雅的生长速率和总产量大于在雅安,校准后的DairyMod对四川多花黑麦草的季节生产和总产量有较好的模拟和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