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0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99篇
林业   106篇
农学   114篇
基础科学   125篇
  156篇
综合类   643篇
农作物   72篇
水产渔业   45篇
畜牧兽医   174篇
园艺   179篇
植物保护   40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 毫秒
991.
降雨非饱和入渗对土壤热量运移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温季节土壤表层温度非常高,土壤内部含水率较低,突发性降雨对于土壤温度动态变化和水热交换运移影响极大。为了揭示降雨非饱和入渗对土壤热量运移变化的影响,该研究建立了反映降雨入渗过程的土壤热量运移数学模型,编制了有限元数值计算程序,针对南京雨花台区典型土壤,开展了降雨非饱和入渗对土壤热量运移影响的数值计算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考虑降雨入渗情况下,土壤温度变化与热量运移主要是表层土壤与环境之间的热交换作用引起,热量运移影响深度约0.2 m;降雨强度45 mm/h作用下,随降雨历时增加,雨水全部自由入渗到土壤内部,土壤内部基质吸力呈线性递减趋势,湿润锋面逐渐下移,土壤体积含水率快速增加;湿润锋过后的土壤体积含水率逐渐接近于饱和体积含水率,土壤入渗能力逐渐下降,直至趋于饱和入渗率;在降雨非饱和入渗影响下,入渗到土壤孔隙中的低温雨水与土壤颗粒发生热量交换,进而改变了原有土壤温度场分布,并随着降雨入渗深度的持续增加,降雨入渗过程对土壤热量运移的影响呈现逐渐减弱趋势。经过现场实测数据与模拟计算结果验证,随着降雨历时增加,土壤体积含水率实测值和数值计算值相对误差保持在±3.99%以内,均方根误差RMSE为0.01 cm3/cm3;土壤温度实测值和数值计算值的相关误差保持在±2.72%以内,均方根误差RMSE为0.55℃,模拟计算结果和现场实测数据均吻合较好,表明该模型对描述降雨非饱和入渗过程土壤热量运移规律的适应性较强,数值计算程序合理。研究成果可为农业水利工程与水土保持、土壤水文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城市水资源控制与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92.
鲁棉1131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鲁棉1131的选育过程、生物学特征特性、产量、品质、抗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93.
南海西部东方区域中深层高温高压气田开发钻井过程中下部地层使用水基钻井液钻井过程中容易出现井壁失稳、摩阻扭矩大的技术难题,严重影响作业时效。通过室内试验,从抑制性能、润滑性能、储层保护性能3个方面来评价MEGADRIL油基钻井液,并与现场水基钻井液进行性能对比,表明MEGADRIL油基钻井液更适用于下部地层的钻探。MEGADRIL油基钻井液在东方气田F7H井进行了现场应用,并在实施过程中针对性地强化了井壁稳定措施、降低摩阻扭矩措施和保护储层措施。现场应用表明,MEGADRIL油基钻井液高温稳定性、流变性、滤失性良好、抑制性强,随钻测量井径数据表明油基钻井液应用井段井壁稳定且井径扩大率低;润滑性良好,应用井段无卡钻事故;储层保护效果良好,F7H井实际投产产量达60×104 m3/d,达到配产要求的3倍,综合表皮系数为0。  相似文献   
994.
核不育两系杂交油菜常规制种,必须及时、测底拔出母本行50%可育株,以确保杂交种的质量。由此带来劳动力需求量大、制种成本增加、农户制种积极性低等问题,是限制核不育两系杂交种大面积转化应用的主要技术难题。利用贵州省威宁县海拔高,夏秋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通过在该县多年的化学杀雄制种技术试验示范的基础上,集成熟化优质早熟杂交油菜品种黔油早2号保优高产夏播化学杀雄制种技术,为威宁县黔油早2号以及类似品种大面积高效制种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95.
正为探索穗肥施用尿素在不同的叶龄时期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特进行本试验,验证不同叶龄期施用穗肥对稳定穗数、增加粒数、提高粒重、调节结实率的作用,进一步完善水稻高产高效肥料运筹技术体系。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地选择在青龙山农场科技示范园区,试验田土壤类型为草甸白浆土,土壤基本理化性状为:土壤有机质含量34.3g/kg,PH值6.0,碱解氮150.5mg/kg,有效磷33.1mg/kg,  相似文献   
996.
基于高光谱分数阶微分估测烟叶SPAD值,旨在提升高光谱数据估测烟叶SPAD值的准确度。首先,确定估测烟叶SPAD值的最优变换方式,并进行分数阶微分处理;然后,基于相关性分析、袋外数据(OOB)重要性、随机森林(RF)相结合的方法,筛选特征波长;最后构建烟叶SPAD值估测模型。结果表明:(1)估测烟叶SPAD值的特征波长主要有绿波段(499、500 nm),红边波段(634、636、702、703、732 nm)、近红外波段(972、1286、1289、1295、1298、1316 nm)、短红外波段(1450、1453、1456、1806 nm)。(2)以1.9阶次的特征波长所构建的RF-SPAD模型的精度最高,R2=0.690,较0、1、2阶次分别提高了22.1%、42.6%、87%,RMSE=2.799,比0、1、2阶分别减少了13.5%,20.2%,27.8%。利用1.9阶次特征波长构建的RF-SPAD模型较整数阶次模型有效提高了烟叶SPAD值的估测精度,为高光谱分数阶微分技术估测SPAD值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97.
不同沙生植被土壤酶活性分异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毛乌素沙地南缘陕西省榆林沙生植物园9种主要沙生植被为研究对象,选取沙裸地为对照,分析了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的分异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土壤酶综合评价指数(SEI),进一步分析其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沙裸地种植植被后土壤养分得到显著改善,土壤酶变化明显,表现为蔗糖酶、磷酸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总体呈升高趋势,多酚氧化酶有所降低;不同植被类型对不同酶活性的改善作用表现出较强的异质性;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蔗糖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活性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并和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相关性较高;SEI在沙裸地种植植被后显著增加,增幅从大到小依次为刺槐林和樟子松、花棒、油松、臭柏、白柠条、小叶杨、沙蒿,踏郎和沙裸地没有显著差异。综合以上结果说明从酶学角度分析认为在毛乌素沙区治沙过程中优先选取刺槐、樟子松、花棒、油松和臭柏等物种。  相似文献   
998.
黄土丘陵区不同林龄人工刺槐林土壤抗蚀性演变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取时空互代法,以黄土丘陵区不同林龄的人工刺槐林为研究对象,选取坡耕地为对照,分析土壤抗蚀性的变化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土壤抗蚀指数。结果表明,黄土丘陵区坡耕地种植刺槐林后:>0.25 m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0.5m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有机碳含量较坡耕地显著增加,并随林龄增加逐渐升高;土壤团聚状况、团聚度显著高于坡耕地并随林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土壤结构破坏率、分散系数和分散率呈波动式降低;小粒径的微团聚体和机械组成逐步向大粒径转变。相关性分析表明:>0.25m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0.5m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有机碳与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全磷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密度呈显著负相关;结构破坏率、分散系数和分散率则与全氮、碱解氮、全磷呈显著负相关;团聚状况、团聚度与全氮、全磷呈显著正相关。土壤抗蚀指数随人工刺槐林林龄的增加而显著升高,可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土壤抗蚀性能的演变过程。侵蚀环境下的坡耕地由于受到人为活动的干扰,土壤抗蚀性较差,种植刺槐林后,土壤抗蚀性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999.
研究了天然药物保鲜剂对草莓品质和组织中自由基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 :天然药物保鲜剂能显著提高草莓新鲜度和质量指数 ,降低腐烂率 ;同时 ,还能明显增加草莓组织细胞中SOD和POD的活性 ,显著降低组织中LPO的浓度。提示天然药物保鲜剂有较好的消除自由基、延缓草莓细胞衰老、抑制微生物和改善细胞呼吸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通过对牡丹盆花品种‘太阳’、‘银红娇艳’、‘彩霞’、‘富贵满堂’、‘红宝石’、‘洛阳红’、‘乌龙捧盛’的采后特征进行观测发现,重瓣性较强的品种最初衰老特征主要表现为萎蔫;而重瓣性较弱的品种其衰老特征则主要表现为落瓣.在最佳观赏期和观赏期方面,‘洛阳红’是7个品种中表现最佳的品种.以牡丹‘洛阳红’盆花为试验材料研究外源乙烯和1-MCP处理对其开放衰老进程和观赏期的影响,发现经体积分数20 μL·L-1的乙烯处理6h,可促进盆花开放衰老进程,缩短观赏期;而经体积分数2.5 μL·L-1的1-MCP处理6h,可延缓盆花开放衰老进程,并极大地延长盆花最佳观赏期和观赏期.说明1-MCP对牡丹‘洛阳红’盆花采后保鲜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