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6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41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常规粳稻在安徽沿江稻区的特征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常规粳稻为试验材料,于2010-2015年在安徽沿江稻区的桐城市范岗镇杨安村试验基地,以杂交籼稻、杂交粳稻、常规籼稻为对照,对常规粳稻的特征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常规粳稻具有茎秆矮壮、叶片挺直且短、穗形上翘或直立、穗短且着粒密的植株形态特征和足蘖中穗的经济性状特征;与籼稻相比,常规粳稻表现为感光性强、分蘖率弱,但成穗率高、花时迟,幼穗分化Ⅵ期前后和抽穗扬花期对高温敏感,中后期耐肥等特性。不同播期对常规粳稻经济性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上,对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较小,常规粳稻随着播期的推迟表现为生物学产量逐渐下降而收获指数逐渐提高。试验结果表明,5月下旬播种、8月底至9月初抽穗的常规粳稻品种为安徽沿江稻区的优势品种,并提出了优势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2.
我们将农作物的秸秆纤维化后配合一定比例化学肥料和微生物菌剂充分搅拌混合而成称为秸混肥。 将秸混肥用作麦田基肥,采用大区对比试验,设置用量(1500kg/hm2,1920kg/hm2)对比和施用时期(耕前,耕后)共5个处理。结果表明:用秸混肥作基肥处理对麦种的发芽没有影响,其全生育期比无机复合肥料作基肥长3.0d,表现单位面积有效穗增多;秸混肥在安徽沿江麦区作基肥宜在耕后施用,使秸混肥与表层土壤充分混合,施用量宜采用1920kg/hm2并适当增加用量;指出用秸混肥作冬小麦基肥时,宜适当提早追肥时间。  相似文献   
63.
杂交水稻新组合国稻1号高产优质制种技术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郭亚玲  张长海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1):5494-5495
根据国稻1号亲本特征特性,提出合理安排和调整父母本播差期,确保花期相遇;培育壮秧,合理密植,加强肥水管理,培育高产群体;适法适量喷施“九二0”,提高异交结实率。并介绍提高种子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64.
紫胶园生物群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7-1989年,在云南镇源热区研究紫胶园生物群落与环境的关系,群落内种间的相互影响;紫胶园间种粮食作物的作用,不同群落结构与产量、产值的关系,结果表明;胶粮间作群落、乔灌混交群落,能较好地利用自然种间的有利关系,使群落的经济产品总量较对照提高2.4-4.4倍,产值较对照提高1.9-2.0倍。  相似文献   
65.
人工白蜡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不同类型人工白蜡园的种群结构,寄主树生长,经济产品产量,以及生态经济效益的分析比较,选出优型白蜡园在生产中推广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多种群林农混作的生态经济型白蜡园,能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建立相互协调,彼此促进的群结构,使寄主树茁壮生长,白蜡虫种虫提高产量30%,农作物产值达5400余元/hm^2,从而有效提高白蜡园的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白蜡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66.
商品肉鸡生产需要高蛋白、高能量的饲料,特别是在生长后期(6周以后)以能量的需求更大,要满足鸡体这一时期的能量需要,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脂肪粉是很好的解决办法,并且是切实可行的。本实验在于观察脂肪粉在饲料中的有效性和经济效益,旨在广泛推广及应用脂肪粉。...  相似文献   
67.
内香2128是四川应林企业集团种业有限公司和内江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合作选育的籼型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2008年通过国审,审定号:国审稻2008011。在桐城市大面积种植,表现为丰产性好、适应性广、农艺综合性状优良、抗性和米质均较好。介绍了该品种适用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8.
稻米品质形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营养品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水分、肥料、环境因子等因素对稻米品质形成的影响,提出了有待拓宽和深化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69.
利用现代智能温室设施,探讨不同温度、光照、肥料对蝴蝶兰花芽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日温22~24℃,夜温16~17℃,每天低温处理16h,光照25 000~30 000 lx的条件下,配合施用N∶P∶K配比为9∶45∶15的肥料,蝴蝶兰花芽分化率最高,生长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0.
桐城市水稻种植大户存在问题及其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桐城市规模种植大户的水稻种植为切入点,认为其技术措施到位率偏低、防灾抗灾能力弱、晾晒和仓储产地少是制约其水稻生产取得高产和高效益主要因素,指出当前农村中可用劳动力进一步减少、关键时段劳动力严重不足是导致技术措施到位率偏低的主要原因。提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提高水稻种植大户防灾抗灾能力,针对水稻种植大户水稻栽培现状研究适应性栽培技术,培训水稻种植大户使之尽快成为职业农民;同时建立健全农业保险体系,减少自然灾害对水稻种植大户收入的影响;政府要科学引导种植大户规模,促进水稻产业健康发展,认为现阶段水稻种植大户规模以10~40hm2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