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52篇
农学   29篇
基础科学   14篇
  24篇
综合类   231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91篇
园艺   84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541.
为探究‘海尔特兹’红树莓中NLPs(NIN-like proteins)转录因子家族成员的基本特征和表达模式,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海尔特兹’红树莓4个发育时期(青果、黄果、红果、深红果)果实的NLP基因家族成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红树莓中3个NLPs转录因子都含有RWP-RK结构域,其中RuNLP1和RuNLP2的保守基序相同;红树莓的NLPs转录因子家族成员与野草莓和月季的NLPs转录因子家族进化关系最近,且NLPs基因家族的基因扩增发生在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祖先分化之前;RuNLP1和RuNLP2为酸性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质,而RuNLP3为碱性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质;三者都不含信号肽和跨膜结构;RuNLP1和RuNLP2蛋白质均定位于细胞核,而RuNLP3定位于细胞核和叶绿体;二级结构的预测结果显示,结构占比均以无规卷曲为主,α螺旋次之,与三级结构预测结果基本一致,结果较为可靠;RuNLPs转录因子家族成员之间不存在互作现象;RuNLPs基因家族3个成员的表达量随果实逐渐成熟均减少。本研究为RuNLPs转录因子家族在红树莓果实发育过程中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42.
543.
摘要:为了解决草莓冬季生产灌溉水温偏低而影响草莓生长、产量和品质的难题,以“圣诞红”草莓为试材,采用简单经济的方法,即在灌溉系统首部安装蓄水桶,利用太阳光照对灌溉水进行加温。结果表明:加温灌溉系统可以将灌溉水温提高1~2 ℃,灌溉土壤温度比未加温灌溉平均提高了1.2 ℃,有效促进了草莓生长。相比未加温灌溉,加温灌溉的草莓单果质量显著提高了11.12%(12月),果实糖度显著提高了1.24%(1月),总酸度显著降低了44.19%(2月),糖酸比显著提高了59.74%(2月),产量提高了14.17%,水分生产效率提高了13.89%,667 m2产值增加了6 240元。综合来看,加温灌溉系统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44.
砷(As)是我国农田土壤污染的主要元素,土壤砷污染对农田生态系统和农产品质量构成严重威胁。试验以土壤污染调查情况为基础,结合当地高海拔饲用玉米生产实际,采取绿肥-玉米轮作、合理施肥、深翻深耕、病虫害绿色防控、生物有机肥与无机肥混施等措施,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土壤、植株砷积累情况和产量。结果表明,处理2(减肥10%)比处理1(常规施肥)实际产量减产2.7%。处理3(生物有机肥和无机化肥配施)比处理1(常规施肥)实际产量减产22.9%。有机肥和无机化肥配施后土壤中砷含量19.2 mg/kg,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作物生长或土壤生态环境风险低。不同处理玉米植株中砷含量为0.0068~0.0085mg/kg,处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指标以下。  相似文献   
545.
为了研究野生红树莓在河北省内的资源现状,掌握其在不同区域内的分布特征并探讨其表型性状对非生物生态因子的响应规律,该研究通过实地调查、典型植株取样,记录了野生红树莓在不同区域的生境条件和植株差异,并结合其表型性状指标与非生物生态因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野生红树莓在冀东区、冀北区、冀西北区和冀西太行山区均有不同程度的群落分布,介于海拔116~1767m之间。其适生土壤质地多为砂质壤土,且在砾石质量含量百分率44.44%以下、p H 5.33~7.61之间的土壤中均可正常生长。不同区域的野生红树莓具有相似的生境和植物群落,而分布类型存在差异;野生红树莓的叶形存在种质差异,主要分为掌状单叶和三出复叶两种类型。经相关性分析发现,非生物生态因子中的年积温和海拔对野生红树莓的表型性状起到了显著或极显著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546.
寒区公路不同坡度护坡土壤性状和群落特征及功能群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G248公路高寒草原区红原县机场段的4个坡度(缓坡6°~15°、斜坡16°~25°、陡坡26°~35°、急坡36°~45°)护坡,进行土壤颗粒组成和理化指标、植被群落结构和优势种、功能群草种重要值等指标测定,研究坡度对物种种类、多样性、丰富度、均匀度及功能群重要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坡度增加使土壤砂粒比例增大而粘粒和粉粒比例降低(P<0.05),含水量与有机质及有效N、P、K含量下降(P<0.05),使土壤易退化与沙化。坡度显著影响物种数、物种多样性、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均匀度和优势种种类、高度、比例及功能群植物的重要值(P<0.05),坡度越大群落密度、投影盖度和基盖度越低。故生态护坡建设应注意坡度对土壤沙化、植物种类及群落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