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3篇
农学   18篇
  9篇
综合类   72篇
农作物   48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41.
除草剂对小麦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讨除草剂对小麦叶片气体交换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以弱筋小麦扬麦13、强筋小麦烟农19两种冬小麦为材料,研究了苯磺隆、使它隆、异丙隆、骠马、绿麦隆5种除草剂对其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5种除草剂处理后,小麦叶片内光合色素含量显著降低,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及气孔导度(Gs)也均不同程度降低,说明除草剂显著影响了小麦的光合特性,且表现出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叶绿素荧光分析表明,除草剂显著降低了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PSⅡ的实际光化学效率(Ф)及光化学荧光淬灭系数(qP),非光化学淬灭(qN)则呈一定的上升趋势。表明在除草剂胁迫下小麦叶片发生了光抑制,PSⅡ复合体受到损伤伴随着光合电子传递受阻。小麦叶片自身具有一定的光合保护机制,用以减轻或消除除草剂胁迫。  相似文献   
142.
氮肥对小麦籽粒营养品质的调节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是人类植物蛋白质最重要的来源之一,约占人类食物结构中热量和蛋白质总量的20%左右。目前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较低,其蛋白质中对人体和非反刍动物必需的氨基酸组成很不平衡,尤以赖氨酸缺乏,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 农产品品质的优劣,一方面取决于作物品种的遗传性,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外界环境。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差异主要是环境的影响,在遗传上的差异只占较小的部分。因此,改善作物生长的环境条件,是可以从同样数量的收获物中得到营养价值较高的农产品;施肥的作用是改善植株的营养条件,目的在于增加农作物的产量,提高产品品质。在影  相似文献   
143.
苏申麦1号系扬州大学农学院用"0085"(扬麦1号变异株辐照后代)系统选育而成的白软麦,具有优质高产、繁茂性好、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抗穗发芽等特点,是目前长江中下游地区较为理想的优质饼干、糕点用弱筋小麦良种.于2007年6月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推广.  相似文献   
144.
小麦花后高温对籽粒胚乳细胞发育及粒重的影响   总被引:32,自引:8,他引:24  
试验探讨了花后高温对小麦籽粒胚乳细胞发育及粒重的影响, 结果表明: 花后高温时间对 籽粒 发育及粒重影响表现为: 20~22天>12~14天>5~7天>1~3天>28~30天>对照。 高温短时 间内提高籽粒胚乳细胞分裂速率, 但由于胚乳细胞分裂时间明显缩短, 而减少最终胚乳细 胞数, 显著降低粒重。 局部高温处理对籽粒重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5.
不同小麦品种籽粒淀粉理化特性的差异及其相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非糯性强筋、中筋、弱筋小麦品种和糯性小麦品种(系),研究淀粉理化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糯性与非糯性小麦RVA图谱有着明显的差异。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峰值时间、糊化温度等黏度特征值,糯小麦均显著低于非糯性品种,同一类型不同品种间RVA图谱差异主要是在峰值黏度之后的曲线变化;破损淀粉含量为强筋>中筋>弱筋>糯小麦。糯性与非糯性小麦品种面粉的X-衍射图谱均呈现A型特征,晶体结构差异主要表现在峰值的大小,结晶度变化范围为28.97%~36.97%。相关分析表明,直链淀粉含量、直/支比、破损淀粉含量对淀粉黏度特性有重要的影响,而结晶度对黏度特性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6.
花后短暂高温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人工气候室控温, 研究花后短暂高温对弱筋小麦扬麦9号和中筋小麦扬麦12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结果表明,开花至花后33 d,35℃以上高温处理使籽粒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 温度越高上升越显著;花后33 d以后遇高温胁迫对蛋白质含量影响相对较轻。籽粒灌浆前期,花后6~8 d 35℃以上高温胁迫对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最大,花后1~3 d处理影响次之;在灌浆中后期,花后19~21 d高温胁迫对蛋白质含量影响较大,花后36~38 d处理的影响较小,且灌浆前期籽粒蛋白质含量受高温胁迫的影响较灌浆中后期大。剑叶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以25℃处理较高,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高温胁迫导致粒重下降,籽粒蛋白质含量相对上升。花后短暂高温胁迫导致弱、中筋小麦籽粒蛋白质品质变劣。  相似文献   
147.
小麦高粒叶比群体建成特点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扬麦5号、扬麦158为材料,研究高粒叶比群体建成特点及其培育途径。结果如下:高粒叶比群体,在降低群体起点的基础上,要求出苗-越冬期茎蘖数和叶面积发展较快,干物质积累量大;返青-孕穗期茎蘖数的消长速率较慢,茎蘖成穗率高,群体叶面积和干物质增长平稳;孕穗-成熟期,高效光合叶面积衰减慢,光合势高,花后干物质积累量高,籽粒灌浆速率快、充实度高。粒叶比高的群体,花后冠层叶片的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高,消除植株体内活性氧的能力强。丙二醛(MDA)含量上升速率低,叶片的光合功能期长。籽粒的蔗糖转化酶活性高,促进营养器官中蔗糖向籽粒输送和籽粒中淀粉的合成,有利提高灌浆速率和粒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