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5篇
  26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本文以中药辐照杀菌产业化应用过程中,采用规范的辐照工艺,但产品卫生质量仍不达标的中成药金锁丸为样品,从其中分离出耐辐射的微生物,该微生物革兰氏染色为阳性,菌落为乳白色同心圆状,显微镜观察菌体为杆状,测得在生理盐水和滤纸片中的D10值分别为6.75和7.18kGy。  相似文献   
92.
为了解苹果Dof转录因子家族的生物学信息与功能,利用苹果基因组GDDH13 v1.1检索及RNA-seq转录本重构找到51个Dof基因,并通过Pfam和SMART检测确认,进一步对这些Dof基因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除MD07G1265700外,其他50个Dof蛋白均含有一个明显的Dof结构域,且有一个CX2CX21CX2C基序.这些Dof基因编码氨基酸数为163~523,相对分子质量为18210~55800,等电点为5.01~10.30,多数Dof成员定位于细胞核中,少数定位于叶绿体或线粒体中.组织特异表达显示多数Dof基因在营养器官中的表达量高于生殖器官,而MD01G1084700、MD07G1153300、MD08G1040100、MD15G1034500基因在未成熟的果肉中表达量最高.盐碱胁迫下,除MD05G1023800基因没有检测到表达外,其他Dof基因的表达均受盐碱胁迫影响,只是响应强度和时间有差异,基因表达显著上调的有7个,显著下调的有15个.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苹果Dof转录因子生物功能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3.
有水运输是实现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跨地域调配的主要方式,运输密度是该方式的关键参数之一。本研究以团头鲂为原料,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质构仪、光学电镜等设备研究运输密度(鱼水质量比1∶1.0、1∶1.5、1∶2.0和1∶2.5)对团头鲂肌肉特性的影响,探寻在保证团头鲂品质情况下的最优运输密度。结果显示:随着运输密度的升高(1∶2.5~1∶1.0),鱼肌肉的pH和肌糖原呈现先降低后升高,乳酸逐渐增加,三磷酸腺苷、5′-二磷酸腺苷、5′-一磷酸腺苷含量无显著性变化。运输密度为1∶1.5时,鱼肌肉的白度值、剪切力、持水性最低,苦味物质(次黄嘌呤核苷、次黄嘌呤)总含量最高,细胞外间隙最大、破碎率最高。而当运输密度增加至1∶1.0时,鱼肌肉的白度值、剪切力、持水性有所升高、苦味物质总含量显著下降,肌肉细胞外间隙缩小、破碎率降低。综合肌肉品质和运输成本,鱼水比为1∶1.0是较适宜的运输密度。  相似文献   
94.
【目的】筛选具有较强拮抗能力的内生细菌菌种资源,探明其对金银花白粉病的拮抗作用,为金银花白粉病的生物防治提供菌种资源,并为其在大田推广应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平板对峙和孢子萌发试验,从102株金银花内生细菌中筛选出具有较强拮抗能力的菌株;通过温室盆栽试验,从拮抗功能菌株中筛选出能够防治金银花白粉病的生防菌株;结合菌株的形态、生理生化和分子鉴定,确定生防菌株的分类地位。【结果】试验筛选出HC-1~HC-12共12株具拮抗功能的菌株,其对禾谷镰刀菌、尖孢镰刀菌和玉米小斑病菌有较好拮抗效果。其中,菌株HC-7、HC-8、HC-9和HC-12的拮抗能力较强,处理24 h后金银花白粉病菌的分生孢子萌发率分别为18.90%、17.93%、16.09%和15.66%,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69.46%、71.01%、73.91%和74.71%。盆栽喷施5×107 cfu/mL HC-8菌液,7 d后金银花白粉病的病情指数较CK下降46.9,防效达71.90%,显著高于HC-7(63.33%)、HC-9(33.36%)和HC-12(45.78%),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经鉴定,H...  相似文献   
95.
以15年生嘎啦苹果/平邑甜茶为试材,采用C、N双标记技术,研究果实发育期不同施氮方式(传统一次性施氮、分次施氮和渗灌施氮,分别用ON、TN和IN表示)对苹果植株碳氮营养吸收、利用、分配、损失及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至果实成熟期,苹果各器官Ndff值均为INTNON,新生器官间(果实、叶片和1年生枝)差异显著。植株全氮量和~(15)N吸收量均以IN处理最大,ON处理最低。与ON处理相比,TN和IN处理~(15)N利用率分别提高了41.63%和68.60%,而~(15)N损失率分别降低了10.60%和18.63%。各处理不同土层~(15)N残留量差异显著,0—40 cm土层~(15)N残留量为INTNON,60—120 cm土层趋势相反。TN和IN处理果实和贮藏器官(多年生枝、中心干和粗根)的~(13)C分配率均显著高于ON处理,而营养器官(叶片和1年生枝)的~(13)C分配率则以ON处理最高,IN处理最低。同时,在IN处理下,苹果产量、硬度、可溶性糖和糖酸比等品质指标均达到最高水平。综上,渗灌施氮通过降低氮素损失,显著促进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利用,并优化光合产物在各器官间分配,从而最有利于苹果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