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2篇
  10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33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2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41.
为了阐明立体种养对蔗田生态和甘蔗品质的影响,以传统的甘蔗栽培模式(CK)为对照,对“甘蔗间种大豆,畦间沟养鱼”的立体种养模式(T)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T模式的株间总体相对光强要较CK大,但是T行间各层的总体相对光强要小于CK:(2)T模式的甘蔗地上部分的温度和相对湿度要高于CK模式,而且温差在后期也大:(3)T模式后蔗田土壤营养的平衡性和稳定性要比CK模式好;(4)T模式比CK模式更有利于干物质和甘蔗品质的形成:(5)蔗田生态因子与甘蔗茎的单株干物质及田间锤度的相关分析显示T模式受自然气象因子的影响要较CK稍小。因此.T模式值得在人多地少且有精耕细作传统的蔗区推广。  相似文献   
42.
从显微水平和超微水平对杂交水稻汕优桂99的新式旱育、传统旱育和半水育三种方式秧苗叶片的表皮、叶肉和叶脉进行观察,结果发现:表皮细胞外壁厚度、硅质乳突的数量、泡状细胞组相对大小、气孔器的密度;多环叶肉细胞数量;叶脉面积相对大小、叶脉上下方机械组织的细胞数等,均是新式旱育秧苗的叶片最大,传统旱育的次之,半水育的最小。观察结果从解剖学方面说明了新式旱育秧苗素质好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43.
以湿润育秧苗为对照,对水稻旱育秧苗的生理生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湿润育秧苗比较,水稻旱育秧苗在生理生化特性上的优势主要表现在:积累的干物质多,秧苗充实度高;C、N代谢和能量代谢旺盛,C/N适中;秧苗发根力和氧化能力强;叶片叶绿素含量高,比叶重大,光合能力强;秧苗脯氨酸和束缚水含量高,抗逆能力强.  相似文献   
44.
兴化市是农业大市,是全国闻名的商品粮生产基地。通过不断创新培育兴化大米品牌,不仅增加了兴化大米附加值,打响了兴化大米地理集体商标和国家地域表率品牌,还提升了兴化大米的品牌竞争力,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增效,拉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助推兴化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45.
甘蔗品种新植生产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旱坡地对T22、T25、ZJ93/159、台优、T16(CK)5个甘蔗品种进行新植品比试验,从各品种的萌芽率、分蘖率、伸长速度、产量结构等主要农艺性状及某些抗性和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蔗茎产量最高的是T22,达9579.1kg/666.7m^2,其次是ZJ93/159,达9344.5kg/666.7m^2;蔗茎蔗糖分最高的是ZJ93/159,达16.80%,其次是T25,达16.00%;666.7m^2含糖量最高的是ZJ93/159,达1569.88kg,其次是T22,达1525.95kg。综合评价最优的是T22,其次是ZJ93/159。  相似文献   
46.
酸性土施用石灰对甘蔗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酸性土壤条件下,甘蔗分蘖期每公顷施用石灰300kg和600kg,可有效地促进甘蔗对Mg的吸收,使甘蔗生长中期叶绿素a含量和叶绿素a/b比值提高,每公顷减少施尿素225kg、450kg,仍获得与每公顷施用750kg尿素的产量相若,而且提高蔗糖分  相似文献   
47.
恶性卡他热(MCF)是一种严重的淋巴细胞增生疾病,临床感染的动物其特征性症状有高热、角膜水肿、黏膜糜烂和淋巴结肿大等。多种组织的淋巴细胞性脉管炎是其典型的显微症状,对奶牛场危害很大。现已分离和鉴定出病原体,称为狷羚病毒-1(AHV-1)。该病毒具有很高的细胞结合性,在分娩或运输时造成病毒传播。对该病目前尚无有效疗法,因此应加强预防。本文从病因、症状、鉴别诊断和预防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8.
本试验以新台糖22号为试验材料,设1.0m行距,单行种植(A);1.25m行距,单行种植(B);2.0m行距,宽窄行种植(C);1.5m行距,宽窄行种植(D)四个处理,对四个处理田间光照、甘蔗的农艺性状以及经济性状指标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四种不同种植模式的处理甘蔗生长前、中期的光能分布与利用的差异可能是造成其产量差异的重要原因,D、B、A三处理均能较好的协调群体和个体的关系,获得较高的产量,是较优的种植模式,而D处理是最优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49.
1简易识别病猪健康猪的尾巴不停地摇摆,且能迅速灵敏地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健康成年猪贪食好睡,若给予食物则应声而来,饱食后卧地嗜睡,遇有生人接近,即起立举目并不断摇尾。若发现精神萎靡,动作呆滞,常卧地不起,拒绝饮食,背脊发硬,行走摇晃,头尾下  相似文献   
50.
对杂交稻汕优桂99新式旱育、传统旱育和半水育3种秧苗的根数、根长、根毛长度、宽度、密度进行考察,并对根的解剖结构,如根半径、皮层厚度、中柱大小、导管数、导管直径等进行观察、测量。经计算发现:根的总吸收面积、输水组织的横切面是新式旱育秧的最大,但皮层厚度则反之。表明新式旱育秧苗根系具有自身调节能力以适应环境变化,能够通过生长和形态结构的改变,实现水分的高效吸收和快速运输,这是新式旱育秧苗素质好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