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4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3篇
  42篇
综合类   72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0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徐建明 《兽医导刊》2007,(11):69-69
10月中旬至11月5日,湖北省监利县动物防疫监督站派驻各乡镇的动物防疫监督人员已将近两万份《监利县动物防疫监督站关于动物检疫申报管理的告知书》分别发放到辖区内从事动物饲养、收购、贩运、屠宰、交易等动物及动物产品经营的单位和个人手中。  相似文献   
92.
维他灵2号对玉米植株性状的影响和增产效果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据“气候障碍的化学疗法”理论,利用维生素类物质为主体复配研制的“维他灵”2号。在玉米上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维他灵”2号的最佳喷施时期为大喇叭口后期。最佳使用量为375ml/hm2。对玉米植株性状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株高矮化29.2cm、穗位高降低10.9cm、茎基粗直径增加0.29cm、气生根增多26.3条。同时具有显著的增产作用,增产22.42%。增产表现在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  相似文献   
93.
朱燕婕  何艳  徐建明 《土壤学报》2022,59(6):1574-1582
厌氧微生物降解是环境中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污染削减的重要途径。为系统、全面地了解PAHs厌氧微生物降解的研究现状,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为数据源,对该领域已发表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并以厌氧环境中不同还原条件对应的电子受体还原体系为切入点,分别论述反硝化体系、金属离子还原体系、硫酸盐还原体系和产甲烷体系中的PAHs厌氧微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重点对土壤中PAHs厌氧微生物降解研究的现存理论空白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分析结果表明,PAHs厌氧微生物降解领域的研究整体较少,其中,绝大多数仅针对低环PAHs;不同还原条件中对产甲烷和金属离子还原体系的关注也较少;已有研究多侧重纯培养物或水体、沉积物等环境介质,较少基于土壤展开,且新兴技术在该领域尚未得到广泛应用。因此,目前针对土壤中PAHs厌氧微生物降解的认识尚存在诸多理论空白。土壤是环境中PAHs汇集和积累的重要场所,未来应当尝试将单体稳定同位素分析、稳定同位素核酸探针、组学等多种新兴技术与传统研究方法相结合,从多种的角度深入探究土壤PAHs厌氧微生物降解的机制,并将已有的理论和经验在土壤中进行验证,以填补现存理论空白,推进厌氧土壤中PAHs污染微生物修复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94.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土壤微生物入侵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农业经济发展,人类及其他动植物等的活动为外源微生物在食物链、环境介质中传播创造了条件,造成外源微生物频繁流动并对土壤生态系统产生扰动,进而引发微生物入侵。为了解国内外微生物入侵相关研究进展,本文利用CiteSpace、VOSviewer及HistCite对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微生物入侵领域的主要研究热点及其变化趋势等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微生物入侵相关研究文献数量逐年上升,受到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美国、中国、德国、印度、澳大利亚等国家在该领域发文量居前列,且具有较紧密的国际学术合作网络;高通量测序与宏基因组为核心的微生物测定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微生物入侵成为研究热点,当前的研究文献集中于根际促生菌作用机制、根际微生物群与植物健康等方面。研究指出有益微生物入侵可有效防治植物病害、促进植物生长以及修复污染土壤等,但病原微生物入侵土壤可造成作物减产、质量下降,甚至可经食物链传播而威胁人类及其他动物的健康,因此微生物入侵的影响与入侵菌株性质紧密相关。未来研究趋势主要集中于入侵微生物与特异性土著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关系、植物病原微生物的防控机制与技术应用等方面,以期为土壤健康与绿色农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5.
Sherlock MIS系统应用于土壤细菌鉴定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以10种已知菌株为例,对sherlock微生物鉴定系统(Sherlock MIS)的细菌鉴定准确性及培养基、活化时间和取样区域等因素对鉴定结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对TSBA培养基培养的细菌的鉴定准确率很高,除苏云金杆菌外其他菌株均鉴定到种的水平;但选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培养细菌后,系统对供试菌株鉴定效果不理想。不同活化处理中所有样品的鉴定结果均正确,但以菌种活化2次后的SI值(相似指数)更高;取菌在二区或是三区则对鉴定结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6.
矿物对溶解性有机质及其不同组分的吸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在土壤矿物表面的吸附控制着其在土壤中的迁移,会影响土壤/矿物对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的传质过程[1~3]。已往资料揭示,土壤中黏土矿物是DOM的重要吸附质;但迄今,有关DOM在不同类型黏土矿物表面吸附的差异及机制尚很不清楚。另外,不同DOM组分在土壤矿物上的吸附各异,土壤矿物对DOM不同成分的吸附具有选择性;因此分离DOM不同组分,分别研究其在土壤矿物上的吸附有助于揭示DOM与土壤矿物的结合机理,但该研究尚待深化。此外,目前研究中DOM多以土壤中提取的为主[4],对于因污泥农用等农业管理措施而从外部引入土壤的DOM的研究还较  相似文献   
97.
维他灵8号对大豆增产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维他灵8 号在大豆上应用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维他灵8 号在初花期进行叶面喷雾,以375 ml/h m 2 效果最佳,能显著提高单株成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及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489 % 、537 % 、918 % 、304 % 和778 % 。其他使用浓度均有一定的增产效果,说明维他灵使用浓度范围较宽。维他灵8 号对大豆进行拌种处理,具有同样显著的增产效应。  相似文献   
98.
维他灵8号在大豆上应用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维他灵8号在初花期进行叶面喷雾,以375ml/hm^2效果最佳,能显著提高单民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及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48.9%、53.7%、91.8%、30.4%和77.8%。其他使用浓度均有一定的增产效果。说明维他灵使用浓度范围较宽,维他灵8号对大豆进行拦种处理,具有同样显著的增产效应。  相似文献   
99.
肌醇及钙在植物生长发育中均起到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分析两者协同作用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以不同浓度的肌醇结合钙处理大白菜幼苗,分析了其对大白菜生长的促进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肌醇和钙处理后,显著提升大白菜的生物量,效果强于单一因子处理,地上部叶绿素含量及地下部根系活力也与外源肌醇及钙浓度呈正相关,SOD活性在肌醇及钙处理后也呈上升趋势,且明显促进了植株对钾离子和钙离子的吸收,但镁离子含量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00.
严康  汪海珍  楼骏  徐建明 《土壤学报》2020,57(3):680-690
土传病害是限制我国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同时土传病害的田间蔓延也使得作物产量对农药依赖程度越来越大,造成环境污染问题。为了了解土传病害国内外的研究状况,本文利用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工具、VOSviewer可视化分析软件与HistCite引文图谱分析工具,对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土传病害研究领域的发文数量与学科分布、发文的主要国家(地区)与机构、发文的主要学术期刊、主要研究学者、主要研究热点及其变化趋势等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1)土传病害相关研究受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进一步支持土壤科学工作者对土传病害的研究将有重要意义。(2)美国、中国、澳大利亚、法国等国家在该领域发文较多,且国家之间合作密切。(3)土传病害研究领域的本地引用次数列前二的期刊为Phytopathology和Plant Disease,其中5年影响因子较高的主要发文期刊有:Soil BiologyBiochemistry、Plant Disease、Plant and Soil以及Applied Soil Ecology等。(4)土传病害领域高产学者有Shen Qirong(沈其荣)、Gilligan Christopher A、Mazzola Mark、Weller David M、Cao Aocheng(曹坳程)和Cai Zucong(蔡祖聪)等。(5)生物防控是土传病害的一个研究热点,典型的病原微生物有立枯丝核菌、大丽轮枝菌、尖孢镰刀菌、青枯雷尔氏菌等。(6)土传病害未来研究趋势主要集中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土传病害间的关系、寄主植物与病原微生物间的关系及土传病害防控机制与技术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