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3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0篇
  2篇
综合类   97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52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42.
本文主要从流行特点、临床症状、预防措施和治疗4个方面分别对鸡球虫病和绦虫病进行简要阐述,预防球虫病和绦虫病,要以饲养管理和药物预防为主,积极防治,才能有效地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3.
通过苗期及大田期症状观察,研究了元江县烤烟新品种KRK26“两黑病”的发病症状、发生规律、防治时期及防治技术,为烤烟新品种KRK26在低海拔热区的种植推广及大田生产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44.
一、注重投饵施肥 1、以草鱼、鲤鱼、罗非鱼等吃食性鱼为主养鱼类的池塘,一般一日投饵二次,即上午10时,下午3时各一次。高温季节可改为上午9时,下午4时各…次。饲草投在池面架设的饲料框内。饼粕麸皮等精饲料应泡透后投在水下架设的饵料台上。每次投饵量应以2~4小时内吃完为度。同时应根据日前吃食情况及气温水质诸情况来适当增减。有条件的还应“少量多次”投喂。饵料要求新鲜不变质。  相似文献   
45.
泰顺县茶叶资源非常丰富,改革开放促进了茶业的发展,但单产低、效益差。作者经实地调研后指出:要利用泰顺县特有的自然和品质优势进行宣传,扩大泰顺茶叶销区市场,大力发展名特优,加强行业管理,培养茶叶人才,加速茶园良种化,使泰顺茶业的自然资源优势向商品优势转化.  相似文献   
46.
本文应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农业气候区划,取得了与实际相符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47.
名山名水名茶,是我国特有的民族文化遗产。由于历史原因,未能充分发挥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更少用现代科学手段去探索名茶山水之间的内在联系。为进一步探索名茶品质与山区立体气候之间的关系,选择我省景宁县惠明茶区作试点,在不同海拔高度和不同小气候的典型茶园中,设点观察气象因素和采集化学分析用的代表性样本。经1983~1985年三年重复,累积气象资料与化学成分数据,进一步证实不同海拔高度的小气候是形成高山茶好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48.
本文把主成份分析方法应用在最优分割预报方法中,用主成份值作为最优分割方法中的分割因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作物产量的最优分割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49.
正稻瘟病又称稻热病。是危害水稻最严重的病害之一,是一种真菌病害,属世界性水稻病害,在70多个国家发生此病。我国凡有水稻栽培的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减产幅度一般为10%一15%,发病严重地块甚至颗粒不收。1.发病症状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稻粒瘟等,其中以叶瘟发生最为普遍,穗颈瘟危害最重。1.1苗瘟:秧苗3叶期前发病,苗基部灰黑色,上部黄褐色,卷缩枯死。3叶期后发生的多在叶片上形成明显病斑,  相似文献   
50.
采用红外辐照处理魔芋葡甘聚糖(KGM)粉末,设置单因素试验考察KGM相对分子质量大小、辐照温度、时间和辐照电压对KGM膜吸水率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镜表征KGM的结构.结果表明,红外辐照对KGM膜的吸水性能有较大影响,KGM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其耐受红外辐照的能力越强,KGM膜的吸水率随辐照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辐照电压的增强或辐照时间的延长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辐照作用导致膜部分溶于水,丧失完整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