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4篇
农学   95篇
  14篇
综合类   196篇
农作物   67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以粳型超级稻沈农265为试材,采用有序与无序状态下6种不同田间行穴距配置及南北与东西两种行向,探讨北方粳型超级稻有序与无序田间优适配置及其群体特征。结果表明,有序田间配置下宽窄行稀植(40.0 cm+26.6 cm)×13.3 cm东西行向是粳型超级稻沈农265相对优适的田间配置方式。上述田间配置高产原因为有效分蘖率相对较高,叶面积指数较好,相对光照强度较优,物质生产与积累量较多,提高了单位面积穗数、单位面积的总粒数(颖花数、实粒数)、每穗粒数(总粒数、实粒数)和粒重(千粒重),并且具有最大的收获指数,其产量构成因素在6种试验配置中优势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72.
为进一步明确北方粳型水稻基因组遗传构成,利用52个SSR分子标记对79份不同时期东北粳稻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与基因组遗传构成的研究.结果表明:品种遗传多样性在省份间呈现出辽宁>黑龙江>吉林,在年代间呈现出2001~2008>1981~1990>1991~2000>1963~1980的趋势;基因组籼稻成分比例表现为辽宁品种...  相似文献   
73.
东北三省水稻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SSR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006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水稻区域试验品种(系)为试材,采用SSR标记分析了东北三省35个水稻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结果共检测出237个等位基因,分子量变异范围在95~320 bp。品种(系)间不同位点等位基因数目不等(2~8个),平均3.3857个,平均Nei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4935,变幅为0.0328(PSM116)~0.8577(PSM363)。多态性位点的比率变化范围为71.25%~90.04%,多样性指数(H)介于0.3869~0.4903,信息指数(I)在0.6399~0.8489。吉林和黑龙江供试品种的SSR多样性低于辽宁水稻品系,而吉林和黑龙江基本相同。各稻区内品种的多样性均低于总体水平,显示了东北三省2006年水稻育种遗传基础的狭窄性。  相似文献   
74.
辽宁省杂草稻的发生及其控制措施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对辽宁省杂草稻的起源、危害、扩散途径及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认为杂草稻不仅影响水稻的产量,而且降低水稻的商品价值;杂草稻主要通过种子调运进行大范围远距离扩散,通过农事活动等近距离传播;应采取预防和耕作栽培措施为主的杂草稻综合防治措施对杂草稻进行积极的控制。  相似文献   
75.
以东北地区近40年生产上应用的18个代表性品种为材料,依据育成年代分为2000年以来、上世纪90年代、80年代和70年代(本文所指70、80、90年代均为20世纪),研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穗部性状和品质的变化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品种改良,产量均呈增加趋势,平均每个年代增长0.841 t/hm2,平均增长率为11.6%,主要是由于总颖花量的增加,其关键在于每穗粒数的增加.随年代演进,结实率逐步提高,近3个年代千粒重差异不显著,但极显著低于70年代.由70年代至90年代,出糙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分别提高1.5%、7.1%、25.9%,而近年来育成的品种出糙率显著下降,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无显著变化.粒长和长宽比随年代演进呈增加趋势,白度、垩白度、蛋白质含量下降,直链淀粉含量略有增加,食味品质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6.
试验选用不同穗型的3个粳稻品种为材料,分析其抗倒机理及与倒伏密切相关的各性状,并初步探讨穗型与倒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株高与倒伏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节间长、茎粗、穗部性状等均与倒伏指数存在显著相关;直立、半直立穗型品种较弯曲穗型品种倒伏指数小,株高偏矮,基部茎杆节间短且粗壮坚韧,穗短而穂颈角小,表现出较好的抗倒性能。  相似文献   
77.
东北地区水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能够代表东北地区水稻当前育种动态的区域试验品种(系)为试材,利用SSR标记分析了东北稻区水稻种质资源地区问和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差异以及亲缘关系.结果表明,东北稻区整体的遗传多样性狭窄,明显低于国内其他稻区水平.在103个多态性位点上共检测到303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只有2.94个,并且等位基因分布也极不均匀.不同染色体问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Chr.6、Chr.9、Chr.11三条染色体的多态性位点分布较均匀且多态性信息含量也较多,整体遗传多样性丰富程度高于其他染色体.结果还发现,三个省份中黑龙江地区的品种整体纯合程度最高的,吉林次之,辽宁最低.东北三省水稻遗传多样丰富程度排序是:黑龙江>吉林>辽宁.通过遗传聚类分析显示,吉林与黑龙江的整体亲缘关系较近,相对地与辽宁较远.  相似文献   
78.
构建DNA指纹图谱对新品种登记注册、种子质量鉴定、品种权益保护、遗传资源评价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从50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10对核心引物,用于构建东北地区近两年区域试验品种的DNA指纹图谱.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在100对多态性位点上只检测到300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是仅为3个,平均PIC值为0.3753,平均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为0.6445,明显低于国内其它稻区水平.因此,认为东北地区当前的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相对狭窄.  相似文献   
79.
籼粳交后代亚种分类性状与经济性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对水稻籼粳交F1、F2 代及籼粳杂交育成品种进行分类的基础之上 ,分析籼粳交F1、F2 代及籼粳杂交育成品种亚种分类性状与经济性状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籼粳交F1、F2 代及籼粳杂交育成品种亚种分类性状与主要经济性状存在密切的相关关系 ,依据这些相关关系可以利用程氏指数亚种分类性状进行籼粳杂交亲本和杂交后代的适宜选择  相似文献   
80.
氮素水平对不同穗型水稻品种植株衰老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两种氮素水平对直、弯穗水稻品种植株生长、叶片衰老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氮条件下两品种的朱粗度和叶片性状均优于低氮条件。增施氮肥能提高剑叶的叶绿素含量,延长叶绿素含量缓降期,使植株在生育后期能保持较高的绿叶面积;同时能提高剑叶的全氮含量,延长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增加植株的干物质积累和籽粒产量。在同一氮素水平下,直立穗型品种的植株粗度、剑叶活力、籽粒灌浆速率、千粒重、生物产量及籽粒产量均略优于弯曲穗型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