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3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4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9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8 毫秒
61.
8月10日,由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主办,湖南省饲料工业协会、长沙绿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南广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湖南农业大学协办的“第三届动物营养、保健与饲料添加剂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长沙召开。本次会议针对动物营养、保健与饲料添加剂进行研讨。邀请了来自美国、葡萄牙、德国和国内知名专家。  相似文献   
62.
氮磷钾养分对寒地膜荚黄芪生长及药用成分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养分是影响黄芪生长的重要因素,研究N、P、K对膜荚黄芪生长及药用成分的影响,以期为寒地黄芪营养调控提供基础支撑。在大田试验条件下,通过N、P、K单因素试验和L_9(3~4)正交试验,分析1年生膜荚黄芪在不同因子水平及多因子配施下植株表观生长量和根系药用成分含量变化。1)在不同氮素水平条件下,膜荚黄芪株高差异不显著;根长N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茎粗、10 cm处根粗(R1)N2和N3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N1和CK;地下鲜重各氮素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地上鲜重N3与N1、N2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CK(P 0.05)。毛蕊异黄酮苷、刺芒柄花苷N2与N1、N3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CK(P0.05);毛蕊异黄酮差异不显著;多糖N2与N1差异不显著,但与N3、CK差异显著;在不同磷素水平条件下,膜荚黄芪根长表现P3和P2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P1和CK(P0.05);根粗(R1)P1和P2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P3和CK(P0.05)。P1处理的膜荚黄芪根系毛蕊异黄酮苷和刺芒柄花苷含量最高(P0.05),而多糖含量显著低于其它处理。在不同钾素水平下,膜荚黄芪株高、1 cm处根粗(R0)、地下鲜重、地上地下鲜重比值均表现为K2、K3和CK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K1(P0.05)。毛蕊异黄酮苷和刺芒柄花苷含量K2处理与K1、CK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K3(P0.05);毛蕊异黄酮含量K3处理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多糖含量各处理差异显著,含量高低顺序为CKK3K2K1。2)N、P、K配施条件下,K元素对膜荚黄芪影响较大,株高、茎粗、根粗(R1)、地上鲜重及地下鲜重达显著水平(P0.05),N、P对膜荚黄芪影响较小。膜荚黄芪毛蕊异黄酮苷和多糖受N、P、K元素影响大小为KNP,刺芒柄花苷含量受N、K元素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毛蕊异黄酮含量在各处理差异不显著。N、K元素的增施有利于植株的生长、生物量及多糖的积累,N、P、K元素对膜荚黄芪影响效果为KNP;单元素施肥时,氮肥(20 g/m~2)、磷肥(15 g/m~2)、钾肥(20 g/m~2)对膜荚植株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而氮肥(20 g/m~2)、磷肥(7.5 g/m~2)、钾肥(20 g/m~2)对药用成分积累均有显著促进作用;三元素配施时,N2P2K3处理(N 20 g/m~2,P 15 g/m~2,K 30 g/m~2)有利于膜荚黄芪植株生长及根系多糖积累,而N1P2K2处理(N 10 g/m~2,P 15 g/m~2,K 20 g/m~2)有利于黄酮类物质的积累。建议种植生产中,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定向施肥管理。  相似文献   
63.
旨在筛选能够同时降解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黄曲霉毒素的芽孢杆菌。先以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黄曲霉毒素的混合物为唯一碳源,以母猪粪便为材料,进行霉菌毒素降解菌的驯化富集培养,得到能够降解这3种霉菌毒素的混合菌群,逐一对分离到的细菌进行呕吐毒素降解能力检测,得到10株对呕吐毒素降解率达70%以上的菌株。进而检测这10株细菌对玉米赤霉烯酮的降解能力,得到4株对玉米赤霉烯酮降解率达70%以上的菌株。再检测这4株细菌对黄曲霉毒素B1的降解能力,结果有1株细菌(ODS-1)对黄曲霉毒素B1的降解能力达78.9%。革兰氏染色结果表明ODS-1为革兰氏阴性芽孢杆菌。研究获得的ODS-1对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黄曲霉毒素均有较好降解效果,为进一步开发具有霉菌毒素降解作用的产酶益生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4.
猪的生长性能和肉质性状都是十分重要的经济指标。近几十年来,通过遗传选育、营养水平的改进和饲养环境的改善,猪的生长性能得到了显著提高,但随之出现的肉质下降却引起了消费者的普遍不满。本文论述了猪的生长性能和肉质性状间的区别和联系、良好肉质的评定标准、生长性能调控基因和肉质调控基因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协调好生长性能和肉质性状的途径,以期为实现同时提高生长性能和改善肉质的宏伟目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5.
为找出某养獐场哺乳幼獐发病死亡的原因,无菌采集2头发病哺乳幼獐的肺脏和肝脏组织,涂擦接种于胰大豆蛋白胨琼脂平板,37℃培养一定时间后共分离到2种疑似病原菌,经革兰氏染色镜检、培养特性观察和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检测,鉴定为大肠杆菌和松鼠葡萄球菌。对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并根据结果对病獐选择头孢曲松钠(按体质量20mg/kg,每日2次)连续肌注4d,同时每日灌服白龙散煎剂(主要成分为白头翁、龙胆、黄连,每日2次),4d后病獐康复。对同窝其他未发病幼獐采用头孢曲松钠(按体质量20mg/kg,每日2次)连续肌注3d进行预防,同时在母獐饲料中添加白龙散,并加强消毒和卫生管理,最终治愈该养獐场的发病幼獐并有效控制本病的进一步发生。  相似文献   
66.
苏州地区泥鳅和大鳞副泥鳅年龄与生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鳞片作为泥鳅和大鳞副泥鳅的年龄鉴定材料,并对两种鱼进行了常规生物学测定.结果显示,泥鳅和大鳞副泥鳅的体长与鳞径均呈直线相关,其相关式分别为泥鳅L=99.577R + 9.743 5(r=0.997);大鳞副泥鳅L=74.445R + 9.644 2(r=0.995).两种鱼体长与体重均呈幂函数关系,相关式分别为泥鳅W =0.011 8L2.8644(r=0.899)和大鳞副泥鳅W=0.014 6L2.8135(r = 0.923).体长、体重的生长规律能较好地用von Bertalanffy方程进行拟合(P<0.01),其表达式分别为泥鳅:Lt=25.90[1-e-0.191(t+0.806)],Wt=135.90[1-e-0.191(t+0.806)]3;大鳞副泥鳅:Lt =25.59[1-e-0.201(t+0.731)];Wt =169.45[1-e-0.201(t+0.731)]3.3龄以前两种鱼的体长生长速度较快,两种鱼的体重生长拐点年龄分别为4.95龄和4.73龄.  相似文献   
67.
本文简要介绍了养殖场生物安全体系的内涵和作用,并叙述了构建养殖场良好的生物安全体系应注意的基本方面。  相似文献   
68.
养殖场生物安全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养殖场生物安全体系的内涵和作用,并叙述了构建养殖场良好的生物安全体系应注意的基本方面。  相似文献   
69.
本试验比较了褶纹冠蚌、三角帆蚌与河蚬等三种淡水贝类24h内对水族箱中藻类的消除量、消除率及0-4h三种贝类对藻类的消除效率(Ki)。结果表明:(1)褶纹冠蚌、三角帆蚌与河蚬第24h对藻类的消除率分别达到74.3±2.9%,75.6±2.1%,88.4±3.1%,三种淡水贝类对藻类的消除效果显著;(2)t检验表明,24h内河蚬对藻类的消除率、消除量显著大于褶纹冠蚌、三角帆蚌(P<0.05)。河蚬试验组0-4h Ki值显著大于褶纹冠蚌、三角帆蚌(P<0.05);(3)三角帆蚌对藻类的消除量随着贝类密度的增加显著增加。河蚬、褶纹冠蚌对藻类的消除效果受密度制约,12h后河蚬20g/L试验组与其它河蚬试验组相比对藻类的消除量最大。褶纹冠蚌消除藻类的最佳密度为40g/L。  相似文献   
70.
大庆地区不同土地利用下土壤空间异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大庆地区土地利用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通过对草甸、杨树林、农田三类典型样地进行野外采样、调查,利用经典统计学方法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三类样地土壤理化性质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三类样地土壤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磷、有机质、含水率变异系数(CV)波动区间为12.16%~45.12%,呈中等变异性,pH值、表层土壤温度、容重变异系数波动在1.31%~10.05%之间,呈弱变异性;球面模型对土壤理化指标空间异质性有较好的拟合效果,三类样地土壤理化性质空间异质性变化受随机性因子影响严重,空间异质性分布从杨树林、草甸到农田地依次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