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17篇
  2篇
综合类   74篇
农作物   28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大豆新品种安豆203的综合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中黄13×濮豆6018有性杂交系统选择培育而成的安豆203,在2013—2014年山东省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较对照荷豆12增产6.5%,生产试验较荷豆12增产7.8%;对大豆花叶病毒株系SC3表现感,SC7表现中感;蛋白质含量42.45%,脂肪含量19.42%;基本满足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提出的适应机械化生产品种应具有的性状指标。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安豆203高产稳产、广适、抗病、蛋白质含量高、宜机械化收获,具有很高的市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2.
发展高蛋白大豆生产,满足国內食用大豆需求。高蛋白大豆栽培技术是当前生产急需的技术,黄淮海地区是我国大豆第二大主产区,近年来面积稳定在约230万公顷,占全国大豆种植面积的30%左右。本文总结了一套在黄淮海地区推广高蛋白大豆栽培的配套技术,满足加工需求,以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23.
徐淑霞 《中国种业》2016,(11):61-61
<正>安豆5156是安阳市农业科学院以周9521-3-4为母本、获黄三选-3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过多年系谱选择育成的大豆新品种。2016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豆2016002。1选育过程2007年用周9521-3-4作母本、获黄三选-3作父本进行杂交,收杂交荚;2007年冬海南种植选杂交株2个。2008年安阳单株种植,收综合性状好的植株选7株。2009年安阳单株种植,收综合性状好的植株选13  相似文献   
24.
黄淮大豆主产区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分布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胞囊线虫(SCN)在黄淮地区普遍发生,调查小种分布情况,确定优势小种对抗病育种有重要意义。2012-2015年,取样调查黄淮地区6个省份土样,利用Riggs模式鉴定生理小种,绘制黄淮地区SCN生理小种分布图,并与文献报道结果对比,探讨黄淮地区SCN生理小种类型及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该病害在黄淮大豆主产区均有分布,在采集受SCN感染的322份土样中,112份被鉴定出生理小种类型,包括1号、2号、3号、4号、5号、6号和11号小种。其中,57份为2号小种,占样本总体的50.9%;26份土样为5号小种,占23.2%;11份土样为4号小种,占9.8%,1号、3号、6号和11号小种分别占总体的4.5%、5.4%、4.5%和1.8%。依据不同生理小种在各省发生频率由高到低的顺序,河南分布5号、2号、3号、11号小种;河北分布2号、5号、6号、3号、4号小种;安徽分布2号、5号、6号、3号小种;山西分布2号、4号、5号、1号、3号、11号小种;山东分布2号、3号、5号、1号、6号小种;江苏分布2号、5号、1号小种。以上结果表明,2号小种是目前黄淮海地区的优势小种,其次是5号小种,致病力最强的4号小种主要分布在山西省。在黄淮海地区,抗线虫育种目标应以抗2号生理小种为主,兼抗5号小种,部分地区应以兼抗2号和4号小种为主。在黄淮地区3号、6号和11号小种是新发现的小种。与2001-2003年调查结果比较,黄淮海地区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组成及分布有一定的改变。  相似文献   
25.
黄孢原毛平革菌对孔雀石绿生物脱色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孢原毛平革菌为出发菌株,研究了转速、pH、酶对孔雀石绿生物脱色效果的影响,以及不同质量浓度孔雀石绿的生物脱色率.结果表明,转速、pH值及不同质量浓度孔雀石绿对脱色率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P<0.05),当转速为150 r·min~,pH4.5的条件下脱色效果最佳.10 mg·L-1的孔雀石绿在24 h内脱色率为98.32%,30 mg·L-1的孔雀石绿在72 h内脱色率也超过90%.酶在脱色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26.
大豆品种生育期、百粒重、产量间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38份大豆区试、品系鉴定和产比试验品种的开花期、结荚鼓粒时间与百粒重关系的分析表明:安阳地区种植的大豆开花期在7月22日到8月3日之间,其中以7月26日到7月31日的较多,占供试材料的78.15%;结荚鼓粒时间在62—71d之间,以64~67d的品种最多,占供试品种的82.8%;开花期和百粒重的相关系数r=-0.317;结荚鼓粒时间与百粒重呈显著正相关,r=0.642。  相似文献   
27.
从地黄根内分离到一株能产生地黄主要药效成分梓醇的内生细菌,命名为tjD7。利用形态学方法、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法对该菌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该菌为厚壁菌门,芽孢杆菌纲,芽孢杆菌目,芽孢杆菌科,芽孢杆菌属,枯草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28.
河南省安阳地区夏大豆田杂草发生现状与防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安阳地区夏大豆田杂草有14科26种,禾本科杂草有狗尾草、稗、马唐等5种,阔叶杂草有马泡、马齿苋、婆婆纳等21种.杂草的相对多度在20以上的有马泡、马齿苋、牛繁缕、牛筋草、鳢肠5种,这些杂草发生普遍、危害严重.在大豆2~3片复叶期,杂草2~4叶期用5%盖草双单1 500 ml/hm<'2>最好,防效为96.88%,对阔叶杂草校正防效以25%虎威水剂1500 ml/hm<'2>最好,防效为95.36%,施药后30 d对禾本科杂草校正防效以5%盖草双单1 500 ml/hm<'2>、25%虎威水剂600 ml/hm<'2> 12.5%高效盖草能乳油450 ml/hm<'2>、24%克阔乐乳油270ml/hm<'2> 5%盖草双单750ml/hm<'2>为佳,校正防效为96.88%~96.83%,鲜重防效为96.96%~95.71%.对阔叶杂草校正防效以25%虎威水剂600 ml/hm<'2> 12.5%高效盖草能乳油450 ml/hm<'2>最好,防效为98.96%,鲜重防效为99.92%,与12.5%高效盖草能乳油750 ml/hm<'2>差异显著,与其他处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9.
从长期受农药污染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到1株可耐受重金属Cd的菌株,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16S rRNA基因序列和系统发育分析确定该菌株为路德维希肠杆菌(Enterobacter ludwigii),命名为EM1,为Cd污染水体及土壤的修复提供微生物菌株。在无机盐培养基中菌株EM1对Cd~(2+)的最适耐受质量浓度为50 mg/L,吸附Cd~(2+)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5℃,最适pH值为6.0,在此条件下,其对Cd~(2+)的吸附率最大,为92%。电镜扫描结果表明,在吸附Cd~(2+)的过程中菌体表面分泌大量的胞外多聚物且菌体形态发生变化。红外光谱分析显示,Cd~(2+)胁迫条件下,菌体细胞壁结构并未发生变化,菌株吸附Cd~(2+)的过程主要与菌体表面的羟基、N-H、C-H、多糖中的C-O-C及酰胺基团有关。  相似文献   
30.
利用品种稳定性参数和高稳系数法,以2007年河南省大豆区域试验结果为依据,对安豆1号的高产、稳产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用高稳系数法估算安豆1号高产稳产性结果与通用方法估测的高产稳产性结果相似,体现了高产基础上的稳产,从而证明了安豆1号是一个高产、稳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强的大豆新品种。同时对安豆1号的特征特性进行了说明,为其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