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6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51篇
农作物   20篇
植物保护   3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国内带锯锯齿强化技术的现状和发展(150040)黑龙江省林产工业研究所徐红星,傅朝臣在国外,为锯割热带硬材而采取在齿尖上堆好钨铭钻合金的强化方法,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在我国,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则是从70年代初开始的。当时,国内从非洲和东南亚进n的人径...  相似文献   
52.
二化螟取食茭白和水稻后生物学特征表现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茭白果肉和水稻茎作为食科,研究了二化螟茭白种群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情况。结果表明,茭白上的二化螟幼虫总历期、卵历期显著短于水稻上的二化螟,其成虫寿命、幼虫存活率、化蛹率均显著高于水稻上二化螟,而高龄幼虫历期、蛹历期、成虫羽化率,产卵量和卵孵化率在两种食料上无显著差异。茭白或水稻二化螟蛹和成虫的大小均以雌性个体显著大于雄性个体,取食茭白的二化螟蛹和成虫显著大于取食水稻的个体。茭白上二化螟雌、雄性比为1:0.8636,水稻上为1:0.9375。  相似文献   
53.
我国植物源农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综述了我国化学农药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植物源农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提出了植物源农药的研究和开发模式.同时也阐明了生物技术在植物源农药研制中的应用,包括植物细胞培养、发状根培养、植物内生真菌培养技术等.  相似文献   
54.
水稻新品种(系)对褐飞虱抗性的筛选及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改进的苗期集团筛选法,测定了1999 ~2002年国家和浙江省水稻育种攻关项目的769个水稻新品种(系)对褐飞虱的抗性反应。结果表明,在769个品种中筛选出抗级为0~5级的品种93个,其中长持抗期(LD)、中持抗期(MD)和短持抗期(SD)级的品种分别有3、13、77个。同时对1999~2000年和部分2001年苗期抗级为0~5级的47个水稻品种进行成株期持抗期鉴定,发现苗期与成株期LD、MD、SD相一致的品种分别有3、3、15个;苗期为SD、成株期为MD的品种有3个,成株期无持抗期的品种有21个;苗期为MD、成株期为SD的品种有3个。试验进一步表明,利用水稻苗期和成株期的受害级别(5级)和持抗期长短(MD~LD)来评价耐褐飞虱水稻品种是一种比较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55.
我国地下害虫的发生为害和治理策略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高附加值经济作物面积扩大,间作套种面积和复种指数提高,以及温室设施栽培面积增加,导致地下害虫发生为害日益猖獗.文章综述了近年来我国地下害虫的发生为害现状、回升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以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辅之以化学防治的治理策略.并简要讨论了防治地下害虫的无公害农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6.
1999年,西宁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与海联物贸公司研制开发了大白菜专用复合肥,为确定其肥效,为今后的大面积应用提供依据,我们进行了严格的田间试验,基本上摸清了大白菜专用肥在大白菜上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7.
研究报道了浙江省茭白主要害虫长绿飞虱的卵、若虫、成虫的形态特征,长绿飞虱的生活史、生物学特性、主要天敌。长绿飞虱在浙江一年发生5代,以滞育卵在茭白枯叶、枯鞘中越冬。第2,5代是主害代,第3,4代受高温气候影响,发生和为害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58.
水稻田和茭白田越冬代二化螟成虫习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水稻田越冬代二化螟最早于4月26日开始羽化,其羽化始盛期为5月9-10日,高峰期为5月13-14日,盛末期为5月18-19日,茭白田越冬代二化螟的始见蛾日为5月5日,比水稻田二化螟迟了9d,羽化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依次为5月11-12日,17-18日和23-24日,均比水稻田二化螟迟2-5d。水稻田二化螟越冬幼虫的存活率和化蛹率分别为67.30%和70.06%,茭白田二化螟则分别比其低20.90%和21.69%;二者的羽化率差不多,分别为90.28%和89.19%,水稻田二化螟羽化成虫的雌雄性比为1:1.44,而茭白田二化螟则接近1:1,产卵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田和茭白田二化螟均喜在茭白植株上产卵。  相似文献   
59.
新农宝防治水稻灰飞虱的药效试验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Fallen)亚洲地区的重要水稻害虫之一,我国以长江中下游和华北稻区发生较多。灰飞虱不仅刺吸水稻汁液,直接为害水稻,而且是水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2种病毒病的主要传播媒介。由于其越冬场所及寄主植物较为多样、抗逆性较强,而且全球气候变暖所致的暖冬和春季温度升高、种植方式多样化及其对有机氯、有机磷以及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均为灰飞虱的越冬和生长发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从而利于其暴发。因此,近年来灰飞虱及其传播的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在江浙沪等地为害日益严重,2004年在江淮稻区出现了部分田块因条纹叶枯病为害而绝收的现象。为寻找适宜的有效防治药剂,我们对新农宝等药剂进行了防治灰飞虱的田间试验,并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60.
夹竹桃叶提取物对茭白二化螟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研究了夹竹桃叶乙醇提取物对茭白二化螟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提取物对二化螟幼虫有较强的拒食作用、生长发育抑制作用和内吸毒力。对2龄1日龄幼虫选择性与非选择性的拒食中浓度(AFC50)分别为414.33μg/mL和613.μg/mL,生长发育的抑制中浓度为1171.4μg/mL.内吸作用表现为拒食和毒杀活性。但对蚁螟的触杀作用不明显,对天敌螟黄足绒茧蜂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