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6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51篇
农作物   20篇
植物保护   3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0 毫秒
71.
雷公藤总生物碱对二化螟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雷公藤总生物碱对二化螟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雷公藤总生物碱对二化螟幼虫有较强的拒食作用、生长发育抑制作用和毒杀作用。在选择性和非选择性的条件下,雷公藤总生物碱对二化螟三龄幼虫拒食中浓度(AFC50)分别是217.2和46.1mg/L;对初孵幼虫的拒食中浓度(AFC50)分别是188.3和22.5mg/L。浓度为25mg/L时,雷公藤总生物碱对二化螟幼虫生长发育抑制率为26.72%;100mg/L时为88.79%。雷公藤总生物碱对二化螟幼虫的毒杀作用也比较明显,但作用缓慢,处理24h和48h后的LC50分别为676.4和326.5mg/L。  相似文献   
72.
银杏叶粗提物对桃蚜种群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银杏粗提物对桃蚜的生物活性及其乳油制剂的盆栽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银杏粗提物对桃蚜有较强的拒食作用,1.0%的浓度下拒食率达90.71%,拒食中浓度(AFC50)为0.4440%。对桃蚜有一定的毒杀作用,1.0%的浓度处理5d后成蚜的存活率为56.67%,若蚜更为敏感,处理1d后其存活率仅为16.67%。桃蚜在银杏叶提取物处理过的叶片上取食,其寿命显著缩短,生殖力显著下降,桃蚜种群数量受到明显的抑制,1.0%的浓度下,桃蚜的种群数量约为对照的30%。提取物的乳油制剂对桃蚜有较好的田间防效,药后7d,0.10%药液的防效达89.86%,其持效期约为7d。  相似文献   
73.
稻田福寿螺的发生和治理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综述了近年来稻田福寿螺在中国及亚洲其他水稻国家的发生和为害现状,提出了中国与日本对付和控制稻田福寿螺的有效方法和措施。同时,简要介绍了福寿螺研究及其治理的最新进展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4.
HEC材料在中小渠系防渗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东风二干渠北支渠选择了 10 0 0m典型段 ,对HEC固土衬砌四种不同施工工艺进行了工艺试验 ,同时进行了含水量、压实度、平整度以及厚度等多项检测和含水量与压实度关系的分析 ,并与混凝土衬砌、混凝土预制衬砌进行了对比试验和技术经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HEC固土衬砌具有良好的防渗效果 ,可显著节约工程投资 ,且施工简单 ,就地取材 ,值得在中小型渠系节水防渗中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5.
我国水稻害虫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现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化学农药是有效控制病虫草危害、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然而,长期不合理地使用化学农药带来了许多弊端,如"3R"问题(抗药性、残留和害虫再猖獗)等。本文分别从减少虫源基数、降低害虫种群发展速度、提高农田环境对害虫的控制能力、生物防治技术以及应急性化学防治技术等5个方面综述了我国水稻害虫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状,目的在于通过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强天敌的自然控制能力,建立健康的稻田生态系统,从根本上改变单纯依赖化学农药的状况。各地可根据当地环境、气候条件和水稻病虫害发生特点等,因地制宜地组建适用的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并开展示范区建设和多形式、多层次的技术培训,扩大技术推广应用的规模,达到减药控害的目标。  相似文献   
76.
共生菌对褐飞虱生长发育和生殖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褐飞虱田间种群和生物型1在缺乏共生菌情况下取食不同抗性水稻品种后的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研究结果表明,取食抗性品种的褐飞虱体内共生菌数量均明显比取食感虫品种TN1的褐飞虱少,而取食抗性品种IR26、Mudgo和ASD7的2龄田间种群褐飞虱若虫的共生菌减少量均超过了50%。在感虫和抗虫水稻品种上,缺乏共生菌的褐飞虱若虫历期均显著长于正常若虫历期,若虫存活率、雌成虫体重、生长速率和产卵量均显著低于正常褐飞虱。正常的褐飞虱田间种群和生物型1在取食感虫和抗虫品种时的若虫历期均无显著差异,但缺乏共生菌的生物型1在取食抗虫品种Mudgo和ASD7时的若虫历期显著长于取食感虫品种TN1时的若虫历期。推测共生菌在褐飞虱适应水稻抗性品种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7.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6个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对二化螟的抗性及其与形态学和解剖学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二化螟幼虫在粳稻品种辽粳294和秀水11上的存活率最低,显著地低于在超级杂交籼稻两优培九和杂交籼稻汕优63上的存活率,但超级杂交籼稻协优9308和杂交籼稻汕优10上的存活率无显著差异。60日龄时汕优63的分蘖数最多,汕优10次之,辽粳294最少。杂交水稻品种的株高显著高于普通粳稻品种,而辽粳294和汕优63的叶鞘显著短于其它品种。除协优9308与两个粳稻品种无显著差异外,其它三个杂交稻品种的叶宽和叶角均大于粳稻品种。60日龄时杂交籼稻品种两优培九叶鞘的维管束间距最宽,辽粳294的维管束间距最窄,但其维管束直径最大。辽粳294和秀水11叶鞘硅细胞的密度显著高于其它几个籼稻品种。被二化螟幼虫危害后,除汕优10叶鞘的维管束间距略有下降(-0.28%)外,其它几个品种的叶鞘维管束间距均增大,其中辽粳294增幅最大,为33.33%。而维管束直径和硅细胞密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硅细胞数下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78.
【目的】通过提高植物的多样性来引诱害虫、保护天敌是一种可持续控制害虫的有效途径。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除水稻外,还可取食多种禾本科杂草,论文旨在利用稻纵卷叶螟对稻田周围不同杂草的喜好性,开发新型的稻纵卷叶螟防控策略。【方法】选取稻田生态系统常见的7种禾本科杂草(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秕谷草Leersia sayanuka、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牛筋草Eleusine indica、千金子Leptochloa chinensis、双穗雀稗Paspalum distichum和游草Leersia hexandra),于盆钵内人工栽培种植。将盆栽水稻和杂草植株置于纱笼中,接入初羽化的稻纵卷叶螟成虫,分别研究稻纵卷叶螟成虫在杂草与水稻之间的栖息选择性、产卵选择性,以及稻纵卷叶螟在各种杂草上的生物学特性。同时进行田间试验研究稻田田埂种植各种杂草条带(宽1 m)对稻纵卷叶螟成虫栖息、产卵分布的影响,通过赶蛾法调查杂草条带中及距离杂草条带1、5和10 m稻田中的稻纵卷叶螟蛾量,调查不同杂草条带中稻纵卷叶螟的产卵密度及卵被寄生率。【结果】稻纵卷叶螟成虫喜好趋向栖息于秕谷草和马唐,不喜好趋向双穗雀稗,在游草、牛筋草、稗草、千金子和水稻间,稻纵卷叶螟的栖息选择则没有偏向性。稻纵卷叶螟成虫在稗草、牛筋草、千金子、双穗雀稗、游草和水稻之间,偏向在水稻上产卵;秕谷草和水稻之间,偏向在秕谷草上产卵;马唐和水稻之间则没有明显的偏向性。稻纵卷叶螟在7种杂草上都能完成世代,但发育历期存在显著差异,在秕谷草上发育历期最短,双穗雀稗次之,游草、千金子、牛筋草、马唐、稗草和水稻上的发育历期间则没有显著性差异。不同寄主上的稻纵卷叶螟蛹重也存在差异,其中在马唐上的雌蛹、马唐和千金子上的雄蛹蛹重显著轻于在其他寄主植物上的蛹重。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稻纵卷叶螟的羽化率差异较大,秕谷草、游草、牛筋草、稗草和水稻上的羽化率为42.17%—51.31%,在千金子和双穗雀稗上最低,仅为11.76%和13.29%。雌性比以水稻和稗草上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寄主植物。大田试验表明,除了牛筋草和稗草外,其他杂草均能吸引稻纵卷叶螟栖息且在单位面积内的虫量显著高于稻田中的稻纵卷叶螟的数量。各种杂草上稻纵卷叶螟卵量差异显著,以秕谷草、游草、稗草和千金子上着卵量最多,每分蘖草上的着卵量达2.92—3.92粒,双穗雀稗和马唐分别为2.16和1.72粒,牛筋草最少。不同禾本科杂草上稻纵卷叶螟卵的被寄生率差异显著,介于21.90%—55.61%。其中,秕谷草和游草上的卵寄生蜂数量分别为1.47和1.42头/分蘖,为各种禾本科杂草上最高。【结论】秕谷草最具有成为防治稻纵卷叶螟的功能性植物的潜力,研究结果可为开发稻纵卷叶螟绿色防控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9.
提取羽化3 d的小菜蛾成虫触角总RNA,反转录合成cDNA,以此为模板PCR扩增出小菜蛾性信息素结合蛋白基因(PxPBPⅠ),大小为495 bp,Blast结果显示与多种昆虫的PBPⅠ具有较高同源性。将该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MAL-c4E中,转化宿主菌TB1(DE3),获得单克隆重组质粒pMAL-c4E-PxPBPⅠ。IPTG成功诱导pMAL-c4E-PxPBPⅠ表达出约60 ku的融合蛋白。优化诱导条件为3 mmol/L IPTG、诱导表达6 h,可获得大量可溶性蛋白。表达的融合蛋白通过亲和色谱法纯化、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ELISA分析表明制备的抗体效价达1∶512 000。  相似文献   
80.
水稻品种(组合)对褐飞虱抗性的田间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褐飞虱大发生的2007年单季稻期间,以TN1作为感虫对照,在浙江省金华市评价了48份水稻品种(组合)的田间成株期抗性表现。结果表明,16个品种(组合)表现为田间成株期感虫,其他32个品种(组合)具有中抗以上水平,其中丙04-123、Ⅱ优845、宜香845、中组14、嘉兴优04-1和IR36等品种(组合)达高抗水平。在持久抗性方面,除高抗品种外,秀水09、新嘉优99、嘉优22-5、秀优0969、宁04-81、丙04-103、丙04-08、丙04-123、R4101、丙04-132、丙05-129、丙05-227、浙粳23和浙粳22等品种(组合)具持抗性。试验表明,成株期田间褐飞虱抗性评价对生产实践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