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科学   5篇
  6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以烤烟NC102为材料,研究不同的氮肥、磷肥和钾肥施用量对烘烤过程中烤烟各部位烟叶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氮(N)施用量高于5 g/盆对烘烤过程中各部位烟叶PPO活性均有提高作用,低于5 g/盆能够显著降低烘烤过程中中下部烟叶的PPO活性,上部烟叶的PPO活性没有显著降低;(2)磷(P_2O_5)施用量低于7.5 g/盆,能够有效降低前72 h烘烤过程中的PPO活性,高于7.5 g/盆时各处理PPO活性没有显著变化;(3)钾(K_2O)施用量高于15 g/盆,提高下部烟叶的PPO活性,但显著降低烘烤过程中PPO活性的峰值;钾用量高于20 g/盆能显著降低中上部烟叶在变黄后期和定色前期的PPO活性。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上海青草沙水库浮游植物功能群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以及进、出水口与库区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异同的原因,于2021年每月对浮游植物进行调查,运用浮游植物功能类群(Functional groups,FG)方法和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调查期间青草沙水库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143种,主要由蓝、绿、硅藻门种类构成,浮游植物年均生物量为(0.64±0.35) mg/L。水库浮游植物共划分出25个功能类群,其中K、Lo、H1、S1、B、D、P、MP、F、G为优势功能群,主要隶属于蓝藻门和硅藻门。进、出水口浮游植物种类分别有3门40种,5门48种,分属于15组、19组功能群,共有优势功能群为7组,分别为K、Lo、S1、P、MP、B和F功能群;进水口年均生物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18.17×104 cell/L和0.16mg/L,与进水口相比,出水口年均生物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上升了34.85%和50.12%,且进、出水口生物量间呈显著性差异。对青草沙水库3个库区浮游植物优势功能群的生物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相似文献   
13.
甜椒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容易产生畸形果,机器代替人工对甜椒畸形果识别和摘除一方面可提高甜椒品质和产量,另一方面可解决当前人工成本过高、效率低下等问题。为实现机器人对甜椒果实的识别,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 v7-tiny目标检测模型,用于区分正常生长和畸形生长的甜椒果实。将无参数注意力机制(Parameter free attention module, SimAM)融合到骨干特征提取网络中,增强模型的特征提取和特征整合能力;用Focal-EIOU(Focal and efficient intersection over union)损失替换原损失函数CIOU(Complete intersection over union),加快模型收敛并降低损失值;使用SiLU激活函数代替原网络中的Leaky ReLU,增强模型的非线性特征提取能力。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整体识别精确度、召回率、平均精度均值(Mean average precision, mAP)mAP0.5、mAP0.5-0.95分别为99.1%、97.8%、98.9%、94.5%,与改进前相比,分别提升5.4、4.7、2.4、10.7个百分点,模型内存占用量为 10.6MB,单幅图像检测时间为4.2ms。与YOLO v7、Scaled-YOLO v4、YOLOR-CSP等目标检测模型相比,模型在F1值上与YOLO v7相同,相比Scaled-YOLO v4、YOLOR-CSP分别提升0.7、0.2个百分点,在mAP0.5-0.95上分别提升0.6、1.2、0.2个百分点,而内存占用量仅为上述模型的14.2%、10.0%、10.0%。本文所提出的模型实现了小体量而高精度,便于在移动端进行部署,为后续机械化采摘和品质分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基于高光谱与电子鼻融合的番石榴机械损伤识别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基于高光谱与电子鼻融合的水果机械损伤识别方法。分别采用高光谱仪与电子鼻对无损伤、轻度机械损伤和重度机械损伤的番石榴进行采样,提取特征信息后,运用主成分分析(PCA)、线性判别分析(LDA)、欧氏距离分析(ED)和模糊C均值聚类(FCM)对高光谱仪、电子鼻以及高光谱与电子鼻融合3种识别方法的识别效果进行了对比。PCA和LDA的分析结果表明,高光谱与电子鼻识别番石榴机械损伤是可行的,但单独采用这两种识别方法均无法对番石榴机械损伤程度进行分级。采用高光谱与电子鼻融合方法,结合LDA分析可以较好地识别番石榴机械损伤程度,比单一识别方法具有更好的识别效果。此外,LDA比PCA对番石榴机械损伤识别效果更佳。根据PCA、LDA和ED分析结果可以推测多源信息融合的分类识别方法既可获取更多的样本信息,提高相同样本之间的聚类性,又可较多地保持单一分类识别方法得到的不同样本之间的最大距离。根据FCM分析结果,高光谱识别、电子鼻识别和高光谱与电子鼻融合识别3种方法对番石榴机械损伤识别的正确率分别为89.74%、82.05%和97.44%,验证了多源信息融合方法对提高水果机械损伤识别效果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不同保鲜环境荔枝褐变的理化指标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理化指标识别荔枝褐变的可行性,试验获取了3种常用保鲜环境(常温保鲜、冷鲜柜保鲜和气调保鲜)荔枝贮藏过程中褐变程度,色差a*、b*、L*,可溶性固形物含量(TSS)和硬度变化。常温、冷鲜柜和气调3种保鲜环境荔枝褐变指数随褐变程度逐渐增大,其中常温保鲜荔枝增大最快,冷鲜柜保鲜荔枝其次,气调保鲜荔枝较慢。理化指标色差a*、b*、L*和硬度均随褐变指数增大呈减小的趋势,TSS随褐变指数增大变化不明显。采用线性判别分析(LDA)对常温、冷鲜柜和气调3种保鲜环境荔枝褐变程度识别正确率分别为96.67%、100%和100%。但冷鲜柜和气调保鲜荔枝4级与5级果LDA分析数据点较近,实际分类易发生混淆。LDA可较好地识别1级、2级、3级和4~5级荔枝果实。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建立预测模型同时对3种保鲜环境荔枝褐变程度预测时,训练集与测试集测试值与实际值的拟合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5和0.90,证明了不同保鲜环境荔枝通过同一个模型进行预测的可行性。试验揭示了褐变、理化指标和保鲜时间之间存在的关系,证明了通过理化指标识别褐变程度的可行性,可为水果褐变准确识别以及商品价值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开发有机营养液,降低育苗成本,实现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确定适宜植物生长的有机营养液浓度至关重要.本试验将腐熟香菇渣与鸡粪按体积比3:1混匀做浸提原液,再将浸提原液与水按照体积进行配比,设T1(1:2.5)、T2(1:5)、T3(1:10)、T4(1:15)、T5(1:20)、CK(对照,Hoagland营养液)6个...  相似文献   
17.
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的菠萝水心病无损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心病近年严重危害菠萝产业,探究一种菠萝水心病的无损检测方法对保证上市果品、指导采后处理、促进产业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采用自行搭建的菠萝可见/近红外光谱无损智能检测平台,考虑实际应用成本与效果,搭载覆盖不同波段(400~1 100、900~1 700和400~1 700 nm)的检测器对菠萝样本进行采样,随后人工标定水心病发生程度。研究结果表明,3种不同光谱波段对菠萝水心程度检测的较优方法均为:采用全波段进行多项式平滑(Savitzky Golay,SG)处理,再进行标准正态变量校正(Standard Normal Variate,SNV),最后结合概率神经网络(Probabilistic Neural Network,PNN)建模识别。其中,400~1 100 nm所建模型对菠萝水心病训练集的回判正确率为98.51%,对验证集的检测正确率为91.18%;900~1 700 nm所建模型对菠萝水心病训练集的回判正确率为100%,对验证集的检测正确率为62%;400~ 1 700 nm所建模型对菠萝水心病训练集的回判正确率为100%,对验证集的检测正确率为91.18%。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分析结果均显示,采用400~ 1 700 nm能轻微提升400~1 100 nm的检测效果。综合考虑实际应用成本与效果,实际应用建议采用400~1 100 nm光谱结合SG + SNV + PNN对菠萝水心病进行识别。研究结果证明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为菠萝水心病无损、快速、智能检测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为相关领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尿素溶液对兔球虫卵囊作用效果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尿素溶液、饱和食盐水、硫酸镁溶液和砂糖溶液作漂浮液,通过漂浮、离心方法收集兔球虫卵囊,在相同条件下进行3个试验比较。其一,不同漂浮液对浮集兔球虫卵囊作用比较;结果表明利用尿素溶液浮集效果最好(2.872 51×105个),其次是硫酸镁溶液(2.184 25×105个),最低的是砂糖溶液(1.792 81×105个)。其二,不同漂浮液对兔球虫卵囊破坏作用比较;结果表明20 m in时硫酸镁溶液对卵囊破坏率最低,破坏率最大的是饱和食盐水,随着时间延长各种破坏作用增大,60 m in时饱和食盐水和尿素溶液中有极少卵囊破损和卵囊变形现象。其三,不同漂浮液对兔球虫卵囊发育影响作用比较;结果表明硫酸镁溶液影响率最小(4.94%)最大的是饱和食盐水(7.47%)。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新型双酰胺类杀虫剂溴虫氟苯双酰胺对水稻主要害虫的毒性及对稻田天敌的影响,采用点滴法在室内测定了溴虫氟苯双酰胺对水稻主要害虫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和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的毒力,采用叶面喷雾法在大田测定了溴虫氟苯双酰胺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发生及稻田主要天敌蜘蛛、黑肩绿盲蝽Cyrtorhinus lividipennis消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药后48 h溴虫氟苯双酰胺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LD_(50)分别为0.88 ng/头和0.31 ng/头,其毒力分别是对照药剂氟苯虫酰胺的1.49倍和1.61倍;而对褐飞虱的毒力较低,其LD_(50)12.50 ng/头。5%溴虫氟苯双酰胺SC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具有较好的田间防效,2016年和2017年经有效成分含量为22.50~30.00 g/hm~2的处理防治二化螟后的保苗效果和杀虫效果均在70.84%以上,经有效成分含量为26.25~30.00 g/hm~2的处理防治稻纵卷叶螟后的保叶效果和杀虫效果均在72.97%以上,高于或显著高于有效成分含量为25.50 g/hm~2的对照药剂20%氟苯虫酰胺WDG。有效成分含量为18.75~30.00 g/hm~2的5%溴虫氟苯双酰胺SC对稻飞虱发生无显著影响,药后3~7 d对稻田天敌蜘蛛消长有一定抑制作用,对黑肩绿盲蝽影响较小,药后14 d不同处理的蜘蛛和黑肩绿盲蝽数量均能恢复到空白对照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上部烟叶可用性,以烤烟品种NC102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方式,设置土壤相对含水量40%~50%干旱状态下的不同复水时间处理,测定其上部叶的叶面积、叶片组织结构、光合特性、保护性酶活性及烤后烟叶的化学成分,探究干旱胁迫下不同复水时间对烤烟上部叶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移栽成活后烟株在土壤相对含水量40%~50%干旱胁迫下实施复水的有效调控时间临界点为移栽后40天;有效调控时间内复水时间越早,复水补偿效应越显著,表现为:上三叶位叶面积、光合速率显著提高,叶厚、栅栏海绵组织比显著降低,糖类、钾、施木克值、糖碱比显著提高,化学成分趋于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