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21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29篇
  15篇
综合类   108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120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为研究辐照壳聚糖对辣椒抗性酶的影响及其生长调节作用,采用不同剂量的60 Coγ线对壳聚糖进行辐照改性,并用凝胶色谱法测定改性后的壳聚糖相对分子质量.辣椒种子在辐照壳聚糖溶液中浸泡催芽后测定发芽率,移栽种植按设定时间喷施壳聚糖溶液后测定辣椒植株叶片和果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结果表明,辐照壳聚糖的重均相对分子质量与数均相对分子质量均显著变小,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变得均匀.辐照壳聚糖在质量浓度低于100mg/L时对辣椒发芽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质量浓度为200mg/L时发芽率比对照组提高14.29%.辐照剂量及质量浓度对3种酶均具有显著影响,但不同辐照剂量及质量浓度的壳聚糖对酶的影响程度不同.随辐照剂量的增大酶活性逐渐升高,但质量浓度的升高却导致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在最佳条件下对SOD酶、POD酶和PAL酶的促进作用分别达到43.17%、55.56%和60.00%.随着壳聚糖质量浓度的增加,辣椒果实质量也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不同剂量条件下均在100mg/L时具有最大的单粒果实质量.辐照壳聚糖对辣椒植株内酶的影响具有累计效应,最终影响到辣椒果实的质量.可以确定壳聚糖经辐照后作为激发因子能明显调节植物体内的抗逆能力与防御能力,提高辣椒植株中的抗氧化酶活性,改变细胞清除活性氧的能力,进而调节辣椒生长.  相似文献   
12.
垂直钻井系统是一套专为垂直钻井而设计的旋转导向技术新系统。随着塔里木油田在山前构造区域勘探开发力度的不断增大,防斜快打技术成为制约塔里木地区山前构造勘探开发钻井进程的关键技术。重点介绍了Power-V系统的特点及工作原理,列举了其在塔里木山前构造垂直钻井技术应用情况。Power-V系统垂直钻井技术可完全解放钻压,变被动防斜为主动防斜,对未来山前高陡构造防斜快打、缩短钻井周期、降低钻井成本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种猪生产是所有猪场生产中的重中之重,也是每个猪场的关键环节,本文将从种猪生产的源头——引种开始论述种猪引种环节健康管理体系建立方法. 众所周知,猪种种源主要有进口和内供2个途径,由于进口种猪有国家海关部门严格的进口管理流程和责任制度,相对比较稳定,近年来鲜有重大事情发生,所以本文将不做重点赘述. 按照畜牧界常规认识,一般新建的养殖场3年内应该不会有重大疫病发生和流行,但是有的新建养殖场也会发生疫病,似乎我们的常规知识有误,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新建的养殖场半年内就发生了重大疫病呢? 其实问题都出在引种环节,不管是不是种源本身的问题,这种现象与引种这个环节都有关系.我们知道,国外引种进来需要通过层层检验检疫,没有问题方能过关,而国内引种相对简单,从几千公里之外引种,一路上可能经过多个疫区和非疫区,到目的地之后,有的几乎都没有进行过健康状况的复检就进场,危险始终存在着,不发病是侥幸.  相似文献   
14.
用鸭病毒性肠炎病毒(DEV)CHv强毒株感染成年鸭复制鸭病毒性肠炎急性病例,分别于接种后不同时间,取心、肝、脾、肺、肾、胸腺、食道、十二指肠、胰腺、法氏囊和脑组织,制作切片,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IFA)检测DEV在鸭体内的侵染过程和分布规律。结果显示:感染后4 h可在脾脏、胸腺和法氏囊中检测到DEV抗原;感染后6 h可在肝脏、食道、十二指肠、直肠及肺脏检测到DEV抗原;IFA对各组织器官中DEV的平均检出率为肝脏46/50、脾脏48/50、肺脏46/50、肾脏0/50、肠道46/50、法氏囊46/50、胸腺47/50、胰腺0/50、大脑0/50、食道44/50、心脏0/50。研究表明:在急性病例中,脾脏、法氏囊、胸腺、食道、肠道、肝脏和肺脏为DEV的主要靶器官;接种后,病毒首先在脾脏、胸腺、法氏囊中出现,然后病毒迅速传播到肝脏、消化道和肺脏中;IFA检测石蜡切片中DEV的方法具有直观、特异性强的优点,是对DEV进行检测和抗原定位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1998年9月 ,光山县兽医卫生监督检验所查处了因个体屠宰户无证销售猪肉 ,拒绝检疫 ,阻碍执法人员执行公务的一起典型案例 ,经过行政处罚、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三个程序 ,历时4个月 ,终以县兽医卫生监督检验所胜诉而告终。一、案情经过1998年5月15日 ,我所执法人员依照有关法规规定 ,前往砖桥镇对个体屠宰户送换(办)动物防疫合格证通知书 ,该镇个体屠宰户陈某拒绝签收。5月21日执法人员第二次到陈某处进行动员 ,对其讲解《动物防疫法》有关规定 ,劝其依法办理动物防疫合格证 ,陈某仍拒绝办证 ,我所执法人员依法对其下达《违…  相似文献   
16.
为阐明细胞膜保护酶在菌根提高铁皮石斛抗旱能力过程中的作用,采用模拟自然干旱胁迫的方法,对胁迫过程中菌根化铁皮石斛细胞膜保护酶的活性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铁皮石斛菌根真菌(JSAFC003、JSAFC004)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植株的抗旱能力,SOD、POD活性与植株抗旱能力呈正相关,MDA含量与植株抗旱能力呈负相关,表明细胞膜保护酶的调节作用在菌根提高铁皮石斛抗旱能力过程中发挥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茶树是一种多年生作物,现已成为我国乡村致富的重要产业,为了掌握江苏茶园土壤养分现状及施肥方式对茶园养分环境的影响分析。【方法】通过对江苏省主产茶128个茶园施肥方式进行调研,测定其有机质、pH值、碱解氮、速效磷、全钾以及钙、镁等微量元素及部分重金属物质含量,同时对经纬度和不同茶园营养元素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江苏茶园pH值介于3.82~6.14之间,有机质含量介于11.10~29.4g/kg之间,碱解氮含量介于42.23~119.45mg/kg之间;速效磷含量介于13.75~289.71mg/kg之间;全钾含量介于53.61~79.35g/kg之间;有机质含量与取样点经纬度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7430和-6910),同时土壤全钾含量与取样点经度均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r=-0.820),与取样点纬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0.6992),有机质含量与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显著正相关(r=0.8319和r=0.6681),与速效钾含量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r=-0.9093);土壤pH值和镍元素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9049)。【结论】尿素的大量施用是导致江苏茶园土壤酸化严重的重要原因,总体而言,江苏茶园土壤总体肥力较好,部分茶园存在酸化现象,茶园有机质含量越高,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越高,有效钾含量越低。施肥习惯应结合有机肥(菜籽饼)与尿素相结合的方式,并注意土壤改良剂的应用和尿素的施用,更有利于茶园营养物质的可持续利用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不同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及籽粒DON的防效,分别检测6种杀菌剂对亚洲镰刀菌(F.asiaticum)的室内毒力,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分别检测、分析了6种杀菌剂施药1次和2次在麦穗中的消解动态及其对小麦赤霉病和籽粒DON的防效。结果表明,6种杀菌剂对亚洲镰刀菌菌丝生长抑制度表现为咪鲜胺>戊唑醇>氰烯菌酯>氟唑菌酰羟胺>吡唑醚菌酯>嘧菌酯。6种杀菌剂在麦穗中消解动态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50%咪鲜胺WP、430 g·L-1戊唑醇SC、25%氰烯菌酯SC、200 g·L-1氟唑菌酰羟胺SC、250 g·L-1吡唑醚菌酯EC和250 g·L-1嘧菌酯SC施药1次消解半衰期分别为2.081 5、3.094 4、2.365 7、3.026 8、3.209 0和3.136 4 d,施药2次消解半衰期分别为2.044 7、3.332 4、2.529 7、3.397 8、3.300 7和3.179 6 d。200 g·L-1氟唑菌酰羟胺SC施药1次和2次病指防效分别为85.96%和94.88%,DON防效分别为81.43%和88.91%。430 g·L-1戊唑醇SC、25%氰烯菌酯SC和50%咪鲜胺WP施药1次和2次病指防效分别为61.48%~73.62%和75.33%~86.15%,DON防效分别为53.88%~69.70%和60.09%~79.45%。250 g·L-1吡唑醚菌酯EC和250 g·L-1嘧菌酯SC施药1次病指防效分别为63.76%和50.47%,DON防效分别为41.03%和-28.95%;施药2次病指防效分别为79.51%和61.10%,DON防效分别为52.75%和-18.08%。综上所述,氟唑菌酰羟胺对赤霉病和籽粒DON防效最佳,而吡唑醚菌酯和嘧菌酯对小麦赤霉病和籽粒DON防效不突出,甚至增加毒素污染。  相似文献   
19.
微生物肥料在农林业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肥料是一类环境友好型的新型肥料,也是江苏省生物农业的研究和支持重点。在分析了国内外微生物肥料研究应用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江苏省微生物肥料开发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研究的重点领域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基于SVM的小麦叶部病害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准确识别小麦叶部常见病害,为小麦病情诊断和发展状况判断提供科学依据,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的小麦叶部常见病害识别方法。该方法可以实现对小麦白粉病、条锈病和叶锈病的准确识别。首先,基于中值滤波法和K均值聚类算法,实现了图像的去噪及病斑分割;然后,提取了病斑区域形状特征和纹理特征;最后,利用SVM算法对小麦叶部病害进行了分类识别。随机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所提取的特征可以有效地实现小麦叶部常见病害的识别,基于形状特征的综合识别率可达99.33%;利用SVM算法进行小麦病害叶片识别是有效的、可行的。该方法对于农作物病害智能识别的推广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