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6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2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1.
针对植棉费工、费时等问题,研究了‘皖杂棉11号’轻简化栽培技术,旨在为其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提供技术支持.根据‘皖杂棉11号’的品种特性,结合安徽省沿江及江淮棉区的生态气候条件,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探索、改进与提高,提出了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皖杂棉11号’轻简化栽培技术规程.该轻简化栽培技术规程规定了‘皖杂棉11号’的适宜产地、种植制度、育苗移栽、施肥、病虫草害防控、化学调控、防灾减灾、整枝、打顶、收花等技术要求,提供了轻简化育苗移栽技术、棉花专用配方缓释肥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化学除草技术、机器辅助采棉技术等轻简化栽培技术.该规程符合节本、省工、高产、高效和环保的农业发展方向,对于指导棉花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2.
针对植棉费工、棉田综合效益不高等问题,研究了棉花—马铃薯周年轻简高效栽培技术,以期为革新棉花生产方式、优化棉区种植制度、推进马铃薯主粮化进程提供依据。根据棉花和马铃薯的种植习惯,结合安徽省沿江及淮北棉区的生态气候条件,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棉花—马铃薯周年栽培技术进行了探索、改进与提高,提出了棉花—马铃薯轻简化栽培技术规程。该规程介绍了棉花—马铃薯接茬种植技术、种肥同播技术、化学除草技术、机械中耕、机械收获等轻简化、机械化栽培技术。该规程符合节本、省工、高效和环保的农业发展方向,对棉花—马铃薯的标准化生产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3.
54.
传统两熟制下的棉花生产存在种植模式和棉花栽培技术复杂、棉花生产周期长、机械化程度低、用工多、化肥农药投入多、植棉效益低等突出问题。经过近10年的研究和实践,我国建立并应用了两熟制棉花绿色化(减肥减药)、轻简化(简化管理)、机械化(机械代替人工)栽培技术。本文基于笔者的研究成果,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对两熟制棉花绿色化轻简化机械化栽培的基本概念、技术路线、关键技术及其理论基础进行了总结和评述。其技术核心内容是,通过一次性"机播"(机械免耕单粒精量播种代替棉苗移栽,种肥同播,不间苗,不补苗),全程"机管"(通过合理密植和全程株型和熟性调控,免整枝、免人工打顶)和一次性机械收获(通过综合调控建立集中成熟的群体结构),实现省工70%;采用早中熟棉花品种,合理增密,一次性侧深施用专用控释肥、无人机喷施叶面溶肥等技术省肥50%;通过利用抗虫棉品种的抗性,适期晚播缩短棉花生长期,采用食诱、性诱剂及生物农药、杀虫灯、无人机施药等防控病虫害,实现省药40%。与传统技术比,本技术大大减少了棉花生产用工,农业机械对人工的替代率达60%,化肥利用率提高11.2%以上,经济效益提高30%,减轻了因过量使用化肥...  相似文献   
55.
针对传统的两熟制棉花栽培存在的技术复杂、环节多、工序多、用工多、化肥农药用量大、生育期长、难以实行机械化作业等问题,用“三字经”的形式总结了两熟制下棉花全程绿色化轻简化机械化栽培技术。主要包括:理思路、明路线,改模式、换品种,增密度、精直播,减简肥、一次施,全程调、简管理,减农药、简防控,集中熟、一次收,绿色化、轻简化、机械化。归纳为“八个一、四个三”技术,即:一改(改模式)、一换(换品种)、一增(增密度)、一播(一次播)、一肥(一次肥)、一收(一次收)、一调(一直调)、一缩(缩周期),三简(简化施肥、简化防控、简化管理)、三减(减少生产环节和用工、减化肥用量、减化学农药用量)、三机(机播、机管、机采)、三提(提高植棉效益、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机械化率);与两熟制育苗移栽植棉相比,棉花生产周期缩短80 d左右,省工70%,机械替代率达60%,减肥50%,减药40%,增效30%。更好地推广应用该技术体系,对助力两熟复种棉花生产向绿色化轻简化机械化方式的变革和“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下棉花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6.
一次性减量施用缓控释肥对机采棉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一次性减量施用缓控释肥对机采棉氮磷钾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获得适宜安徽沿江棉区的机采棉最佳施肥量,根据“3414”肥料试验方案,以棉花品种‘中915’为材料,设计氮磷钾3因素4施肥水平的田间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棉花单株结铃数、单铃重等均高于不施肥对照(CK),各施肥处理皮棉产量为834.83~1443.35 kg/hm2,较CK增加了37.9%~138.4%,N2P2K2处理(N 150 kg/hm2、P2O5 75 kg/hm2、K2O 120 kg/hm2)的皮棉产量最高。棉花单株氮累积量各施肥处理显著高于对照,增加了37.2%~79.4%,氮累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后减,以N2P2K2处理最大。棉花单株磷素累积量各施肥处理显著高于对照,增加了8.1%~53.5%,N1P1K2处理(N 75 kg/hm2、P2O5 37.5 kg/hm2、K2O 120 kg/hm2)最大,N2P2K2处理次之。棉花单株钾累积量施肥处理显著高于对照,增加了29.9%~97.0%,以N2P2K3处理(N 150 kg/hm2、P2O5 75 kg/hm2、K2O 180 kg/hm2)最大,其次为N2P3K2(N 150 kg/hm2、P2O5 112.5 kg/hm2、K2O 120 kg/hm2)、N2P2K2。综合来看N2P2K2的产量及相关性状表现最好。结合养分吸收和产量构成相关数据综合分析,推荐在安徽沿江棉区机采棉模式种植可采用缓控释肥一次性减量施用,氮肥纯养分施用量为N 150 kg/hm2、P2O5 75 kg/hm2、K2O 120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