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8篇
林业   30篇
农学   25篇
基础科学   31篇
  13篇
综合类   131篇
农作物   26篇
水产渔业   27篇
畜牧兽医   92篇
园艺   23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3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1.
【目的】水稻色素不仅对其自身生长发育有重要生理作用,而且在水稻育种、农副产品改良等方面运用比较广泛。对水稻色素相关基因进行表型分析和基因定位,为进一步研究色素代谢途径及调控机理奠定基础。【方法】利用EMS诱变粳稻长粒粳(CLJ),在突变体库内筛选到一个金黄色颖壳与节间突变体gh881;在成熟期,测定野生型与gh881的主要农艺性状;将gh881与野生型及中恢8015杂交,观察BC1F1及F1植株表型,并对BC1F2及F2表型分离进行卡方检验,对gh881进行遗传分析;利用F2群体和图位克隆的方法对gh881突变基因进行定位;采用q PCR检测颖壳颜色相关基因在gh881与野生型不同发育时期的幼穗、节间以及剑叶叶鞘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的颖壳与节间均呈金黄色;除单株有效穗数外,gh881突变体的株高、每穗总粒数及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性状均极显著降低。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结果表明,gh881的突变表型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位于第2染色体短臂,并最终将该基因精细定位于标记FH-13和RH-25之间,物理距离约33.2 kb,该区域中包含4个开放阅读框(ORFs)。【结论】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发现其中一个编码肉桂醇脱氢酶(CAD)的基因OsC AD2(Os02g0187800)的3 563 bp处发生了1个单碱基突变(G转换为A),导致该基因编码区的第297位氨基酸由甘氨酸突变为天冬氨酸,由此认为该突变体为OsC AD2基因单碱基突变的新等位基因。q RT-PCR结果表明,突变体的节间中OsCAD2相对表达量极显著下调,而在剑叶叶鞘及穗部则基本都是极显著增加,其他相关基因也发生显著变化,证实OsCAD2是木质素代谢中的重要基因,且可能与其他相关基因存在反馈调节。  相似文献   
72.
为研究减少在番茄茎秆好氧堆肥过程中氮素损失的途径,提高堆肥品质,以粉碎的番茄茎秆为原料,按物料干重分别加入5%的腐殖酸(T1)、氯化钙(T2)和过磷酸钙(T3),同时以不进行任何添加的堆体作为对照(CK),进行45 d的好氧堆肥试验。结果表明:3种添加剂均可降低堆肥过程中的氮素损失,同时减少了NH3的挥发量;堆肥结束时,CK、T1、T2和T3处理的氮素损失率分别为18.04%、15.00%、12.65%和14.05%,累计NH3挥发量为CK(1 648.11 mg/kg)>T1(1 330.35 mg/kg)>T3(995.35 mg/kg)>T2(528.11 mg/kg)。其中,添加氯化钙的处理保氮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氮素损失率低至12.65%,NH3挥发量减少67.96%;各处理高温期均≥3 d,发芽指数≥80%,表明堆体已经腐熟,无植物毒性。综上,番茄茎秆好氧堆肥中添加氯化钙,对于减少堆肥过程中的氮素损失较为理想。本研究可为番茄茎秆好氧堆肥保氮工艺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3.
为提高小麦产量,提升种子药剂处理技术,验证相关种子处理药剂对小麦纹枯病等病害防控效果,通过设置不同种子药剂处理,考察不同药剂对小麦苗情素质及小麦纹枯病等病害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不同种子药剂处理促进了小麦冬前分蘖,有效地控制病害发生,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小麦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在试验的7种药剂中,11%吡唑灭菌唑FS(禾跃)、25%氰烯菌酯(劲护)拌种处理的综合效果较好,提高了小麦出苗率,延缓了麦苗生长速度,抑制了越冬前小麦植株地上部生长,降低了白粉病、纹枯病等病虫害的发生率,提高了小麦产量,其小麦产量分别为619.83kg/667m2和648.06kg/667m2,分别较对照提高5.73百分点和11.37百分点。  相似文献   
74.
小麦常规施肥存在氮肥施用量大、施肥次数多、施肥方式落后的问题。为小麦生产的节本增效提供科学依据,设计不同的施肥模式,于2020—2021年在睢宁综合示范基地种植,进行不同缓释肥施用模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试验,并通过大面积示范筛选出适应于大面积生产、节本增效的推广模式。结果表明:缓释肥2次施用是小麦增产增效较为有效的施肥方式,其中缓释肥60%基施,40%返青期追施综合效益较高,适合睢宁当地大面积推广应用,每667 m2缓释肥用量比常规施肥用量减少10%左右,综合效益增加10%左右,达到省工、节本、减肥、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75.
为了探讨卵巢激素是否影响甘氨酰-tRNA合成酶(Gars)在小鼠子宫的表达,试验将12只小鼠切除卵巢后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E2组(注射E2 100 ng)、P4组(注射P4 2 mg)、E2+P4组(注射E2 100 ng和P4 2 mg)和Oil组(注射芝麻油0.1 mL),采用mRNA原位杂交、实时荧光信号颜色定量PCR、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blot分析等方法,从基因和蛋白质水平对Gars在小鼠子宫的表达进行定位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加入碱性磷酸酶显色底物NBT/BCIP后,E2组信号颜色为深棕色(偏黑),P4组及E2+P4组为浅棕色,Oil组仍为绿色;与注射芝麻油相比,E2及E2+P4可上调切除卵巢小鼠子宫Gars基因的表达(P<0.05),P4不影响切除卵巢小鼠子宫Gars基因的表达(P>0.05);加入免疫组织化学显色底物DAB后,E2组、E2+P4组信号颜色为深棕色,Oil组为浅棕色,P4组为蓝色;与注射芝麻油相比,E2及E2+P4可上调切除卵巢小鼠子宫Gars蛋白的表达P<0.05),P4则显著下调切除卵巢小鼠子宫Gars蛋白的表达(P<...  相似文献   
76.
用PCR法快速筛选中国对虾含微卫星的重组阳性克隆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鹏 《水产学报》2001,25(2):127-130
运用PCR在中国对虾的小片段基因组文库中快速筛选含有微卫星序列的重组阳性克隆。PCR中使用的引物为载体pGEM-3(zf( )上多克隆位点两侧的T7/Sp6启动子引物和根据微卫星核心重复序列设计的STR引物:STR1:5‘-ATATATATATAT-3‘:STR2:5’-TCTCTCTCTCTC-3’,直接使用含有重组克隆的菌液,在PCR反应前增加一段裂解细菌的高温。筛选出来的含有微卫星序列的重组阳性克隆经DNA测序验证。结果证明,采用PCR方法用菌液快速筛选含有微卫星序列的重组阳性克隆完全可行,而且具有简便、快速、高效、不涉及同位素操作等优点。  相似文献   
77.
从中国对虾ESTs中筛选微卫星标记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鹏 《水产学报》2003,27(3):213-218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含有10446个中国对虾ESTs的数据库中进行微卫星序列的筛选,共发现微卫星序列229个,占整个ESTs数据库的2.19%,其中含双碱基重复序列146个和3碱基重复序列58个,分别占在ESTs数据库中发现微卫星序列总数的63.76%,和25.33%,大部分发现的微卫星序列均为Perfect形式的重复序列。根据筛选得到的微卫星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19对进行多态性检测,在有扩增产物的16对引物中,首次筛选得到8个中国对虾微卫星标记,并对这些微卫星标记进行了等位基因频率、观测杂合度、期望杂合度、PIC值等统计学指标的评价。结果表明,在8个微卫星位点上,等位基因的数目从5到15不等,等位基因长度从:165~305bp,期望杂合度和多态性信息含量分别为0.59到0.89和0.56到0.88,表明这8个中国对虾微卫星标记完全适合于遗传分析。  相似文献   
78.
基于26个微卫星标记的三江水系草鱼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选取26个微卫星标记对来自长江(监利、邗江)、黑龙江、珠江3个水系的4个野生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26个微卫星位点均为高度多态位点,草鱼4个地理群体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平均值为0.581 3~0.638 6;共检测出141个等位基因,其中有102个为共有等位基因;每个位点有等位基因2~11个,平均等位基因5.46,平均有效等位基因3.455 6。4个地理群体野生草鱼的平均杂合度在0.711 4~0.804 5之间。群体间遗传固定指数(FST)及AMOVA分析表明,群体间遗传分化并不显著(FST=0.031 73)。基于DA遗传距离构建的UPGMA聚类树表明,监利群体与邗江群体这两个长江水系野生地理群体聚为一支,然后与珠江群体聚为一支,黑龙江群体单独聚为一支。长江群体是原始群体。综上所述,三江水系野生草鱼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4个群体之间遗传分化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79.
栽培稻种间近等基因系杂种育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研究亚洲栽培稻与非洲栽培稻种间杂种不育的遗传基础,以亚洲栽培稻品种WAB56-104为测验种与来自种间回交组合WAB56-104/CG14//WAB56-104///WAB56-104的14个种间近等基因系测交,对亲本及杂种的花粉及小穗育性研究表明,这14个近等基因系带有来自非洲栽培稻品种CG14的3个互不等位的配子消除位点和2个互不等位的花粉不育基因位点, 其中至少有2个配子消除位点未曾报道过。  相似文献   
80.
为了探讨"旱冻交加"的气候条件下遥感监测小麦苗情的可行性,以河南省冬小麦为例,利用多时相MODIS为遥感数据源,引入了广泛用于小麦苗情监测的距平植被指数(AVI),同时基于植被健康状态指数(VHI)和晚霜冻害综合指数(I),构建了旱冻双重胁迫条件下的小麦苗情综合指数(CI),以反映冬小麦拔节期的生长状况,并分别利用实测样点苗情分类和距平植被指数对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CI的总体分类精度为85.00%,Kappa系数为0.74;冬小麦总茎数与CI呈线性正相关关系,拟合方程为y=8.732CI+1.256,决定系数为0.605 3;与实测样本对比,CI预测精度为73.30%,苗情分类分级更符合小麦生长实际情况。因此认为旱冻双重胁迫下可以利用CI对冬小麦苗情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