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1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探索氟节胺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海岛棉化学打顶的效果。以喷施不同用量(300 mL·hm-2、750 mL·hm-2、1 200 mL·hm-2)25%(质量分数)的氟节胺悬浮剂为处理,以人工打顶为对照,研究氟节胺对海岛棉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用量氟节胺处理对海岛棉的株高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可以达到一定的打顶效果;施用300 mL·hm-2的25%氟节胺,能获得较高的籽棉产量;不同剂量氟节胺处理对海岛棉纤维品质指标均无明显影响。这些研究结果可为海岛棉高产栽培和化学打顶技术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棉花南繁即为加快育种进程,缩短育种周期,于每年10月当地作物收获后,将加代、扩繁等材料的种子带到海南,利用海南热带气候条件,多种一季,翌年4月再将海南收获的棉花种子带回当地种植的种子扩繁、加代、杂交、鉴定的科研生产活动。棉花生育周期长,所以棉花南繁的时间性很强,必须确定合适的播种时间,加之三亚与新疆的地域差异,必须加强栽培管理措施,才能保证南繁效果。随着棉花栽培技术的不断提高,南繁棉花也由从前的沟灌改为膜  相似文献   
13.
14.
为进一步提高南疆机采棉田水分利用效率,探索机采棉膜下滴灌一膜三管种植模式下最适宜的布管方式,2017年在新疆阿拉尔市兵团第一师农科所试验地开展田间试验。试验设计为窄行布管(滴灌带放在棉花窄行中间)和偏置布管(滴灌带置于棉花窄行外边10 cm处)2种处理,采用定点定时田间调查、取样测试等方法研究2种布管方式下棉花生长势、干生物量、叶面积、黄萎病发病率、产量和品质及0~40 cm土层土壤水、肥、盐运移的情况。结果表明:在棉花花铃期和盛铃期,窄行布管蕾花铃数和铃数显著高于偏置布管方式,分别高13.9%和5.9%;花铃期棉花叶片、茎秆、蕾花铃的干生物量和叶面积同样显著高于偏置布管方式,分别高 21.2%、10.3%、14.9%和29.2%;同时窄行布管方式能够显著降低棉花黄萎病的发病率,比偏置布管发病率低23%;窄行布管棉花生育期消耗根层土壤水分和氮、磷、钾养分量显著高于偏置布管方式,并且土壤脱盐效果相对于偏置布管较好,产量比偏置布管增加14.8%。综上可知,南疆棉田窄行布管方式更有利于提高根区土壤水分和养分利用率,降低含盐量,促进棉花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提高棉花产量。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新疆机采棉收获后才揭膜栽培模式下与滴水前揭膜的黄萎病发病率有无变化,对棉花生产有无影响.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农业科学研究所2号地进行试验.结果 表明,生期期不揭膜黄萎病发病高峰期时的发病率和病指高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生育期不揭膜处理的土壤0 ~ 10 cm土层温度增加、含水量略降、电导率明显降低;生育期不揭膜处理的总产量高于对照,差异显著;纤维品质总体好于对照,个别项目差异显著.究其原因,生育期不揭膜降低了土壤后期返盐程度和电导率.  相似文献   
16.
采用速测仪测定缺苗严重的盐碱棉田的电导率值,以基础盐分高低划分四个处理,以出苗好的非盐碱斑处作对照,调查各处理的出苗率、出苗速度、保苗率、产量性状和棉花纤维品质.结果 表明:棉田盐分越高,棉花出苗越晚、出苗速度慢、保苗率低、产量低;而且不同品种的耐盐碱性不同;出苗受抑制的界限(耐盐阀值)陆地棉为电导率值约400 ms/...  相似文献   
17.
膜下滴灌和地下滴灌棉田土壤NH4+-N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以田间试验为基础,从时间、垂直和水平空间分布的角度对膜下滴灌、地下滴灌棉田土壤铵态氮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种不同节水灌溉方式下,棉田土壤铵态氮含量随生育期的变化特征、垂直分布特征和水平分布特征均有异同点.0~5 cm土层铵态氮含量最高,35~55 cm含量普遍较低.水平方向土壤铵态氮随滴灌水扩散,分布在离滴灌带40 cm左右.  相似文献   
18.
2016年从新疆北疆引进12个当地主栽棉花品种在阿拉尔垦区进行品比试验,通过对供试各品种的生育期、丰产性及纤维品质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部分供试棉花品种(系)在南疆种植生育期明显延长,与阿拉尔垦区中早熟棉花品种生育期相当,综合产量、纤维品质及抗病性表现可以看出,供试棉花品种(系)中第五师的14-3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棉花幼苗期受灾导致的叶片破损对棉花生长的影响,2019年在新疆阿拉尔市第一师农科所试验地开展田间试验。试验设计棉花2片真叶时对所有展平子叶和真叶剪叶处理,使叶片受损率达50%左右,正常生长且不剪叶的处理作为对照,采用定点定时调查方法研究剪叶处理后棉花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剪叶处理的棉株高度比对照矮,剪叶越多,影响越大,随着生育进程推进株高差距变小,至打顶后基本一致;剪叶处理的单株成铃比对照少1个,铃重比对照高0.16 g,产量比对照减少6%,但差异不显著。剪叶处理的纤维断裂比强度显著高于对照、马克隆值显著低于对照,其它品质指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2000年以来新疆南疆受土壤盐渍化、春季气候变化异常以及生产用种发芽率较低等因素的影响,田间出苗率普遍低于90%.田间收获株数不够已成为影响棉花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保证棉花田间收获株数,要求严格落实生产前期的保苗技术措施.现对历年成熟的棉花播种和保苗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