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33篇
  8篇
综合类   52篇
农作物   11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河南省农科院棉花研究的历史和成就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河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开展棉花研究工作已有50年历史,相继育成28个棉花新品种,其中10个品种通过国家审定,到2008年品种换代7次,栽培技术随生产需要不断更新。棉花研究室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32项,国家成果奖6项,先后承担各类研究项目100多项。目前,在棉花育种方面,进行了抗枯黄萎病育种、纤维品质的改良、优良棉花种质资源的征集保存与创新、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研究和探索,取得了重大成就;在棉花栽培生理方面,棉花工厂化无土育苗取得了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2.
13.
1选育过程豫杂35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针对黄河流域棉花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提高品种的纤维品质、抗病性、  相似文献   
14.
抗虫杂交棉豫杂35适宜密度与行距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河南省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了抗虫杂交棉豫杂35的适宜密度和行距配置。结果表明,在保留2~3个强势叶枝时,豫杂35以种植2.25万株/hm2配合行距1.20 m较为适宜,分别比1.50万株/hm2配合行距1.20 m、2.25万株/hm2配合行距1.00 m、1.50万株/hm2配合行距1.00 m、3.00万株/hm2配合行距1.20 m、3.00万株/hm2配合行距1.00 m的处理增产皮棉3.31%,4.42%,5.41%,8.63%,16.38%。增产的主要原因是棉花叶面积系数(LAI)适中,冠层光分布合理,干物质分配到生殖器官的比例较大,单位面积的总成铃数较高。  相似文献   
15.
抗黄萎病新品种豫棉21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 选育过程豫棉 2 1 (豫 2 0 67)是以综合农艺性状较好的耐黄萎病品种中棉所 1 2为母本 ,以抗病性较好的豫植 1 77为父本杂交 ,在枯、黄萎病圃上连续定向选择 8年而育成的高抗黄萎病陆地棉新种质。 1 995~1 996年参加河南省棉花区试 ;1 997~ 1 998年参加国家黄河流域春棉区试 ,同期参加河南省棉花生产试验 ;1 999年参加黄河流域春棉生产试验。 1 999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并被命名为豫棉 2 1。自 1 994年以来 ,豫 2 0 67作为黄萎病抗源种质向外单位发放 ,先后被河北、山东、江苏、湖北、四川、新疆等省 (区 )的棉花…  相似文献   
16.
棉花抗黄萎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房卫平  季道藩 《棉花学报》2000,12(5):277-280
从寄主与病原菌的识别、组织结构、生理生化、微生态等方面简要综述了棉花抗黄萎病机制约研究进畏,并就棉花抗黄萎病机制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保水剂对土壤和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盆栽和田间试验,主要研究保水剂对土壤和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的保水剂含量在0.030%~0.100%内,土壤表面蒸发明显降低,pH值趋于酸化;保水剂的用量在30~45 kg/hm2,能够明显提高棉花的产量,增产幅度达10%以上,对纤维品质没有影响,株高增加3.8~10.2 cm,铃数增加5.7万~9.4万个/hm2,铃重增加0.1~0.19 g;并且以穴施最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18.
杂交棉叶片衰老特点及高产生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杂交棉生育后期主茎倒3叶的衰老、抗衰老生理指标及叶片光合性能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豫杂35和中棉29与中棉19相比较,主茎叶的叶绿素含量高,随叶龄增加下降慢;叶片生长前期气孔导度大,生长后期叶片中SOD和POD活性高、MDA含量低、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Ⅱ)大,光合速率高而且随叶龄增加下降缓慢.3个品种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Ⅱ)的日变化均表现为倒抛物线型,但是豫杂35和中棉29的日变化曲线平缓、中午下降幅度小,对强光利用能力强.  相似文献   
19.
短季棉豫早73适宜播期与密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试验采用2个播期配合4个密度研究了短季棉豫早73的适宜播期与密度。结果表明,麦收前5月2 0日播种,种植密度为11.2 5万株/hm2 的棉花生育进程与棉花的最佳生长季节较为吻合,叶面积系数大,单株结铃增加,较其他处理增产4 .7%~81.8% ;如果推迟到麦收后6月5日播种,将密度增加到13.5 0万株/hm2 ,也能取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20.
棉花雄性不育与育性恢复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综述了棉花雄性不育系的来源及类型、雄性不育的分子基础及育性恢复机制、恢复基因的分子标记和基因定位的研究,并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