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33篇
  8篇
综合类   52篇
农作物   11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1.
棉花遗传转化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源基因遗传转化技术已成为棉花突变体创造、新资源创制以及新品种选育的重要手段。目前,常用的遗传转化方法主要有花粉管通道法、基因枪轰击法、农杆菌介导法和PEG介导法等。用于棉花遗传转化的外源基因有抗虫基因、抗病基因、抗逆基因、抗除草剂基因以及棉纤维品质基因等,当前主要是抗虫基因。遗传转化的主要体系有:以体细胞胚为受体的转化体系;以下胚轴为受体的转化体系以及最新发展的叶绿体转化体系。转基因抗虫棉的培育成功是棉花分子育种的重大突破。2005年,全世界转基因抗虫棉种植面积近1000万hm2,占全世界棉花总种植面积的近30%;我国为420万hm2,占我国当年棉花总面积的73%,转基因抗虫棉的推广应用有力地促进了棉花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62.
控释氮肥对棉花的增产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田条件下,以普通尿素为对照,研究了控释N肥对棉花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及其肥效特点。结果表明:施等量N(150kg/hm2)控释N肥处理和对照相比,在棉花开花结铃期可有效增加叶面积,提高棉叶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和PSⅡ潜在光化学活性(Fv/Fo),改善叶肉细胞的光合能力,提高叶片光合效率,从而提高群体光合效率,增加单株结铃数和铃重,子棉产量显著增加10.3%,肥效提高10.2%。而施N量比对照减少20%的处理,子棉产量与对照平产,但其肥效比对照提高29.0%,且一次性基施免追肥,省工省时。  相似文献   
63.
酚类物质含量与棉花抗黄萎病性能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土壤接种法测定了7 个棉花品种的抗黄萎病性能, 发现豫2067、86- 6和春矮早3 个品种病情指数均低于20.0, 属抗病品种; 而中棉所17、冀棉11、泗棉3 号和豫棉12 病指均高于30.0, 属感病品种。对抗感品种体内酚类物质含量测定的结果表明, 无论接种前后, 棉株根部和叶部酚类物质含量均高于感病品种, 以根部差异更加明显, 说明棉花品种对黄萎病的抗性与体内酚类物质含量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4.
棉花抗黄萎病的RAPD标记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以抗黄萎病品种豫棉 2 1号和感黄萎病品种冀棉 11号的杂交F2 为材料 ,采用分离群体分组混合(BulkedSegregantAnalysis,BSA)分析法 ,用RAPD引物筛选出豫棉 2 1号黄萎病抗性的RAPD标记OPB -1913 0 0 。该标记与棉花黄萎病抗性的交换值为 12 .1% ,遗传距离为 12 .4cM。  相似文献   
65.
甸棉花黄萎病研究进展与高抗黄萎新种质豫206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棉花黄萎病原菌,致病机理以及气候与黄萎病发生关系等研究进展,并重点介绍了棉花抗黄萎病新种质豫2067的抗病性、丰产性和纤维品质,豫2067黄萎病病情指数8.4(高抗级),枯萎病病情指数3.2;霜前皮棉产量72.8kg/亩,比中棉12增产14.6%,达显著水平;2.5%跨长28.9mm,比强度21.5g/tex,麦克隆值4.5.  相似文献   
66.
盛铃期施钾对棉花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大田条件下,采用中熟杂交棉标杂A1、经杂2号和早熟常规棉豫早06、中棉30品种,研究了盛铃期施钾对其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盛铃期土壤施入氯化钾150 kg.hm-2,可提高棉花盛铃期至初絮期叶片SPAD值和Fv/Fm,Fv/Fo;加大叶片的E和C,提高叶片的Pn;棉花单株结铃数、铃重和衣分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施钾与不施钾相比,标杂A1、经杂2号、豫早06和中棉30皮棉产量分别提高2.0%,8.6%,13.0%和11.5%.  相似文献   
67.
SUMO化修饰与植物抗病防御、信号转导和耐旱等有着直接的关系。本文以抑制差减杂交(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技术获得SUMO的EST为信息探针,对棉花EST数据库进行同源搜索和电子克隆,获得了全长为396bp的SUMO基因编码区cDNA全长,我们将该基因命名为GhSUMO,推测该基因编码95个氨基酸。分别以抗黄萎病陆地棉品种豫棉21号的cDNA和DNA为模板,对该基因进行了PCR扩增验证,测序结果表明,GhSUMO基因序列与电子克隆序列一致,且没有内含子。蛋白序列分析表明,该蛋白具有保守泛素结构域和C端双Gly的断裂/连接位点,以及保守的疏水表面和Ulpl—Smt3互作位点。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该蛋白与蓖麻的同源序列表现了最高的相似性,与其它双子叶植物同源序列次之,而与单子叶植物的相似性较低。棉苗接菌后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该基因表达量在接黄萎病菌的量48h后明显上调,96h达到未接菌对照的5倍以上。GhsSUMO基因可受黄萎病菌诱导表达,表明该基因在陆地棉抗黄萎病的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8.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短季棉豫早73、豫早06、豫早08、中棉37和中棉30的主茎叶片的光合特性及其单株产量和纤维品质。结果表明:豫早06由于其叶片功能期Pn较高,且衰老慢,其叶片的Pn、Fv/Fm和ΦPSⅡ日变化幅度又较小,对强光利用能力强,全天光合速率较高,从而获得最高产量;豫早73和豫早08,由于其叶片的Pn、Fv/Fm和ΦPSⅡ日变化幅度比中棉30的小,对强光利用能力强,全天光合速率较高,而获得较中棉30显著高的产量;中棉37由于其叶片功能期Pn较高,且衰老慢,也获得较中棉30显著高的产量;中棉30由于其叶片光合性能相对较差,而产量最低。  相似文献   
69.
以 1999年河南省转基因抗棉区试资料为分析对象 ,介绍方差分析、AMMI模型分析和将受害铃率作为参试品系抗虫性指标引入模型的因子回归模型分析 3种分析方法 ,将抗虫性结合单株铃数、单铃重、绒长、衣分等产量、品质性状对参试转基因抗虫棉品系进行评价 ,并对 3种方法进行初步比较。  相似文献   
70.
杂交棉豫杂35不同肥力条件下适宜密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不同肥力条件下 ,对杂交棉豫杂 35四个种植密度水平下的群体生产特点、产量构成及产量进行了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豫杂 35在中等以下地力条件下 ,密度不宜低于每公顷 3万株 ,在 3.75万~4.5万株较好 ;而中等以上肥力水平条件下 ,获得同等产量水平 ,种植密度弹性较大 ,每公顷 2 .2 5万~4.5万株 ,仍表现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的趋势 ,尤其是霜前子棉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