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0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75篇
园艺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本文简述了多组判别分析的基本思想;探讨了多组判别分析在茶叶色泽品质理化评判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了多组判别分析法与其他多元分析法评定茶叶品质等级准确性的差异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42.
从红茶中分离提纯出茶黄色素(以下简称TF),其最大吸收峰为363nm,TF在PH3-6缓冲液及在温度小于80℃时保温30imn至60min;在一定浓度Vc溶液和Na2SO3溶液中色泽均比较稳定;在很低浓0(0.05mol)的H2O2溶注保色泽就会明显变谈  相似文献   
43.
中国茶叶深加工的现状与潜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茶叶深加工的类型、产品分类及茶叶深加工新技术进行了论述,介绍了中国茶叶深加工的现状,分析了中国茶叶深加工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44.
中国封建帝王的生活方式多与茶结下不解之缘 ,其中乾隆皇帝《御制诗集》收录有近 2 0 0首茶诗 ,为中国历代茶诗之最者。文章从乾隆皇帝茶诗说起 ,纵论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 ,开拓了中国茶诗与茶学研究的文化视野 ,认为茶诗是中国诗文化与中国茶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是中国文人饮茶之习的生活情趣和审美理想的诗化 ,是中国茶文化美学的艺术结晶与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45.
研究了乌龙茶初制过程中茶多酚、儿茶素、黄酮类、可溶性糖、氨基酸、叶绿素、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等多种生化成分的变化规律,以及各种物理化学作用。采用对“叶缘”和“叶心”分别测定的手段,阐明了乌龙茶滋味醇爽回甘、叶底绿叶红镶边、汤色橙黄明亮、外形条索壮实或“蜻蜓头”等品质特点形成的实质,为完善乌龙茶品质形成的理论和改进加工技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6.
对我国一、二、三、四套样红碎茶49个成品样进行了感官审评,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和茶多酚的含量分析及茶汤色泽与加奶乳色的色差测定,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探讨了3种色素物质的含量及其比例与茶汤色泽和加奶乳色之间,汤色与乳色之间及色差测色值与感官感觉之间的复杂关系。基本弄清了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紊对茶汤乳色形成所起作用的形式及其重要性;探讨了运用测色色差计评定茶汤乳色的可行性;首次提出了红碎茶茶汤中茶多酚的保留量明显影响加奶乳色的观点:并根据本研究结果的就目前红碎茶乳色分类的有关问题作了简扼的讨论。  相似文献   
47.
乌龙茶"岩韵"与"音韵"的感官体验及化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乌龙茶特殊“岩韵”与“音韵”的感官特征与物质特性,对8个代表性的闽北与闽南乌龙茶进行感官审评,并对与味感相关的主要内含成分进行常规与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结果表明,闽北武夷岩茶茶多酚、儿茶素养总量、咖啡碱及酚/氨值较高,其岩韵韵浓而凝重;闽南铁观音茶游离氨基酸含量、酯型儿茶素占儿茶素总量之比较高,其音韵韵厚而幽长。  相似文献   
48.
普洱茶饮料微滤澄清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确定普洱茶饮料过滤澄清的最佳工艺参数,研究了不同孔径微滤膜在不同操作条件下过滤澄清普洱茶提取液的渗透通量及普洱茶液过滤后主要滋味成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采用0.2μm微滤膜能截留大部分易发生沉淀的高分子物质,可显著提高普洱茶提取液的澄清度。在最佳的操作条件下茶汁有效风味成分的保留率高,且感观品质也佳。  相似文献   
49.
茶树种质资源亲缘关系与分类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树种质资源亲缘关系与分类的研究是茶树种质资源研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茶树育种的基础理论工作。本文拟对此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175 3年林奈氏 (C Linnaeus)将茶树命名为Theasinensis,并以此为模式建立了茶属GenusTheaL 1881年孔茨氏 (O Kuntze)给出了茶树的拉丁学名CamelliaSinensis (L )O Kuntze . 1874年戴尔氏 (W Dyer)将茶属并入山茶科山茶属 ,建立了茶组Sect Thea (L )Dyer 175 8年席勒氏 (J R Sealy)…  相似文献   
50.
论运用湘茶文化推动湘茶产业发展的优势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湖南是中华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茶文化资源丰富。本文论述了如何把内涵厚重的湘茶文化融人到湘茶品牌建设、营销传播、终端促销、产品包装等营销实践中,以此促进湖南茶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