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24篇
园艺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通过对14个甘蔗材料9个参试点两年新植一年宿根试验结果的收集整理,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中,表现为高产的品种材料有:德蔗03-83、云蔗03-103、云蔗02-2332等;表现为高糖的品种材料有:云蔗02-588、德蔗03-68、云蔗99-91、云蔗03-422等;单位面积含糖量较好的参试品种有:德蔗03-83、云蔗03-103、云蔗02-588、云蔗02-2332等。多年多点试验为甘蔗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2.
SRAP(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是基于基因的内含子和外显子区域进行检测的新型分子标记技术,具有多态性高、重复性好、易测序、便于克隆目标片段等特点,在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中还没有相关的研究报道。为了建立适合荔枝的SRAP反应体系,对反应体系中的DNA模板、Mg^2+、dNTP、引物、砌DNA聚合酶诸因子的用量进行了探索,确立了适合荔枝的SRAP反应体系为:在20μL反应体系中,模板DNA为40ng,Mg^2+浓度2.5mmol/L,dNTP0.3mmol/L,引物5mmol/L,TaqDNA聚合酶1.0U。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3min,反应前5个循环在94℃1min、35℃1min、72℃1 min的条件下运行;随后的35个循环退火温度提高到50℃;最后72℃延伸10min。利用该反应体系对荔枝10个不同品系进行SRAP反应,用5%的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结果显示:不同品系间DNA谱带多态性丰富。证实该体系稳定可靠,可以用于荔枝的分子标记研究。  相似文献   
33.
基于农艺性状分级对317份甘蔗种质资源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重要农艺性状快速分级的方法对甘蔗种质资源进行评价,为种质资源的进一步精准评价和杂交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大田试验,在成熟期选择株高、茎径、有效茎、叶部病害程度(花叶病、锈病、褐条病等叶部病害田间自然发病的综合反映)和总体生势等5个重要农艺性状,对317份国内外甘蔗种质资源(2重复)进行分级评价。每个性状分为5级,其中株高以1级为最高,依次递减,5级最矮;同理,茎径以1级最粗,5级最细;有效茎以1级最多,5级最少;总体生势以1级最好,5级最差;叶部病害以1级为无或轻,5级最严重。各性状分级由分级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基于农艺性状分级数据,采用方差、广义遗传力、主成分、聚类和判别分析等统计方法,对317份种质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筛选农艺性状表现优良的种质资源。并在此基础上,采用一次旋光法,对筛选出的优良种质资源甘蔗糖分进行评价。【结果】方差和广义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317份甘蔗种质各个农艺性状指标分级数据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广义遗传力在0.61—0.72,其中广义遗传力最高为茎径(0.72),最低为株高(0.61)。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5个农艺性状可简化为1个主成分因子,即5个农艺性状的综合叠加,且此主成分所提供的信息占全部信息量的63.57%,特征根显著高于其他主成分的特征根之和。基于主成分结果,对317份种质进行聚类分析,将其划分为5类,第Ⅰ类包含20份种质,第Ⅱ类包含97份,第Ⅲ类包含82份,第Ⅳ类包含80份,第Ⅴ类包含38份;农艺性状表现以第Ⅰ类和第Ⅱ类的117份种质资源最优(占全部种质数的36.91%)。聚类结果的逐步判别分析显示,平均判对概率为95.85%。聚类结果充分体现了种质资源在田间试验中的实际表现。基于农艺性状聚类分析结果,对第Ⅰ类和第Ⅱ类共计117份种质的甘蔗糖分进行评价。结果显示,117份种质11月至翌年3月平均蔗糖分在5.0%—17.10%,最高为云蔗09-1601(17.1%),最低为CP79-318(5.0%)。平均蔗糖分15.0%以上的种质有43份,其中有11份超过16.0%。【结论】株高、茎径、有效茎、叶部病害程度和总体生势等是反映甘蔗种质资源田间表现的重要农艺性状指标。基于重要农艺性状快速分级的方法可以作为大量甘蔗种质资源评价的另一途径。  相似文献   
34.
采用桶栽方式,研究不同 pH (5.0、7.0、8.5)营养液对甘蔗组合 RB85-5156×云瑞05-407、云瑞06-3501×Tolodo、粤糖94-128×赣蔗75-65、ROC6×云瑞05-733、VMC87-95×云瑞05-171(分别记为 A、B、C、D、E)实生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 pH7.0处理下, B组合实生苗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茎径最大,在 pH8.5处理下,A、C、D、E组合实生苗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最大;②C、D、E组合实生苗的根系活力在 pH5.0时最高, B组合实生苗的根系活力在 pH7.0时最高。整体而言, A、B、C、D、E 组合实生苗在营养液 pH7.0和pH8.5处理下的根系形态和植株生长较好。  相似文献   
35.
2009-2010年通过对11个甘蔗品种2年新植1年宿根试验,参试品种在开远区试点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综合农艺性状、工艺性状,表现较好的品种是云蔗03-332、闽糖96-1027、云蔗03-194、福农04-3504;另外,C1-2003可作为早熟、高产高糖亲本加以杂交利用.  相似文献   
36.
为明确甘蔗新品种在云南省耿马蔗区的适应性、丰产性及稳产性,加速新良种在蔗区的推广应用,在耿马县不同蔗区对甘蔗新品种云蔗05-51、柳城05-136开展新良种多点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云蔗05-51、柳城05-136在耿马蔗区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丰产、稳产性能好,早熟高糖性能突出,抗旱性强,综合表现优良,建议加强云蔗05-51、柳城05-136在当地的甘蔗种苗繁育示范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7.
118份甘蔗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AFLP标记技术,对来自中国、澳大利亚、美国、菲律宾、巴西和法国的118份甘蔗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采用10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1310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1195条,多态性条带比率为91.2%。118份种质间的相似性系数在0.583~0.929之间,平均为0.750,多态信息量为0.2332,每个位点的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3789。结果显示在相似性系数0.69处切割时,可划分为2个类群,第I类群包括粤糖00-236、云蔗04-622和SP80-1816;第II类群有115份种质,在相似性系数0.74处切割时,可将第II类群划分为5个亚群。各国甘蔗种质亲缘关系较近,其中美国种质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丰富。  相似文献   
38.
几个新台糖甘蔗品种杂交育种潜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选用9个新台糖系列甘蔗品种与不同类型亲本杂交,选配组合38个,研究了新台糖系列品种有性杂交世代主要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新台糖系列亲本及组合选配方式对杂交后代性状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对主要性状遗传力贡献的大小为组合(64.2%)母本(57.5%)父本(26.8%);后代主要性状的遗传力大小顺序为株高蔗产量糖产量有效茎茎径锤度;9个新台糖系列亲本中,ROC26作为母本,ROC23和ROC24作为父本后代糖产量、蔗产量和锤度的一般配合力大,可分别作为高产、高糖母本和父本加以利用;ROC26×云蔗89-7、选蔗15×ROC23、云蔗94-343×ROC24、L75-20×ROC22、粤糖93-159×ROC10、ROC22×粤辐90-15、ROC10×CP67-412、ROC11×CP72-3591、ROC10×CP72-2086和CP67-412×ROC10等组合后代蔗、糖产量及锤度表现佳,特殊配合力(SCA)强。  相似文献   
39.
以67份甘蔗种质为材料,根据育成年份(10~20年为时间界点)划分为5个改良世代,基于大田试验,2017年11月至2018年3月,每月采集1次样本,选择甘蔗锤度、甘蔗蔗糖分、蔗汁蔗糖分、甘蔗纤维分、蔗汁简纯度等5个重要工艺性状指标,对其进行世代内、世代间方差分析及工艺品质与世代间的回归分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相同世代内各种质工艺性状指标存在显著差异,变异系数介于2%~20%;不同世代间各工艺性状指标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甘蔗蔗糖分、蔗汁蔗糖分和蔗汁简纯度3个工艺性状指标存在着世代和月份的交互作用。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世代与品质性状之间存在显著2次回归关系,随着改良世代的推进,甘蔗锤度、甘蔗蔗糖分和蔗汁蔗糖分等主要工艺性状显著提高,以第5世代的为最高,第2代的最低。  相似文献   
40.
利用SPAD-502叶绿素读数仪对云南蔗区8个主栽甘蔗品种生长期叶片叶绿素SPAD值进行测定,并对不同甘蔗品种叶绿素SPAD值进行方差分析、相关性及广义遗传力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叶绿素SPAD值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德蔗09-78叶绿素SPAD最高,为53.40;云蔗01-1413叶绿素SPAD值最低,为29.78。对叶绿素SPAD值和甘蔗品质性状相关性分析显示,叶绿素SPAD值和甘蔗重力纯度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909;与甘蔗纤维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15。叶绿素SPAD值广义遗传力为88.4%,遗传特性稳定。鉴于不同甘蔗品种叶绿素SPAD存在显著差异,且与甘蔗品质性状存在显著相关性关系,因此,在甘蔗育种过程中可以利用叶绿素SPAD进行早期评价,同时结合其他性状对甘蔗进行早期选择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