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5篇
  93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81.
温室气体及其生态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竞分析了CO2、CH4、N2O、SO2、CFCs等主要温室气体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其生态效应与其性质及浓度有关,提出了缓解温室气体释放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82.
温室盆栽条件下比较了浙江慈溪不同利用年限水稻土(50至2000年)水稻生长与谷物产量的差异,以及无施肥条件下种植水稻对水稻土微生物生物量与转化酶、脲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利用年限较长水稻土上种植的水稻植株相对较高(p 0.10),水稻秸秆、根系及谷粒的生物量均随水稻土利用年限延长而显著增加(p 0.05);N、P、K等营养元素在植株不同部位的分异状况不同,其中秸秆的全P和全K含量均随水稻土利用年限延长而显著升高(p 0.05),而米粒的全N含量也趋于升高(p 0.10)。温室盆栽试验之后,水稻土的微生物生物量及酶活性与利用年限之间的关系规律和种植水稻之前基本一致,且整体上又趋于下降,即无施肥条件下种植水稻转化利用了土壤部分微生物生物量,并减弱了与碳氮转化相关酶的活性,对保持水稻土的营养水平造成不利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土的肥力质量历经两千年的长期稻作长盛不衰、粮食生产能力不减反增,而且是在作物有效养分可循环利用(如秸秆还田或外施肥料)的前提下实现持续利用的。  相似文献   
83.
中国史前灌溉稻田和古水稻土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曹志洪 《土壤学报》2008,45(5):784-791
通过连续4 a多的研究,科学地证明了位于江苏昆山绰墩遗址的稻田群是迄今发现的地球上最早的灌溉稻田群(6 280 a BP),提出了一套诊断古水稻田和古水稻土的技术指标;获得了新石器时期"火耕水溽"——原始灌溉稻作技术的科学证据。阐明了史前水稻土和现代水稻土表层有机质、全氮和全钾含量接近,而全磷、有效磷则是前者大大高于后者的事实,是先民长期以动物残余物肥田的结果。古、今水稻土有机质含量均高于同时期旱地土,揭示了稻田生态系统和水稻土固持大气二氧化碳的巨大潜力。新石器时期水稻土也含有较高的多环芳烃(PAHs)等有机污染物,是源于田间秸秆的焚烧。微生物学的研究表明,史前水稻土产甲烷潜势很低,硝化功能完全丢失。提出了今后应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4.
本文收集的近年来中国,亚洲乃至世界粮食供应状况的有关资料,向人们发出全球将出现粮食短缺的危险信号,并分析了造成这种粮食供应状偏紧的原因,以及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几点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85.
为了消减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过程中面临的重金属和抗生素污染风险,利用不同农林废弃物(竹屑、木屑、米糠和稻壳)在600℃下共热解的方式对鸡粪进行安全处置。结果表明:鸡粪与农林废弃物共热解所得生物炭的产率、灰分和挥发分降低,N和S的含量减少,固定碳、C和H的含量增加;随着农林废弃物添加比例的升高,共热解所得生物炭的pH、电导率和阳离子交换量降低。鸡粪与竹屑、木屑、米糠和稻壳共热解可以显著降低生物炭中Cr、Ni、Cu、Zn、As、Cd和Pb(除鸡粪木屑炭中的As和Pb之外)的含量,其中Cu和Zn的下降最为显著;鸡粪与竹屑共热解可以促进As向残渣态转化,鸡粪木屑炭中Ni和Cd的生物可利用态比例降低,鸡粪米糠炭中Cu和鸡粪稻壳炭中Zn的残渣态比例升高;共热解所得的生物炭中所有重金属的浸出浓度都远低于标准USEPA 1993的浓度限值,不会产生浸出毒性;鸡粪与农林废弃物共热解的中试试验结果与实验室结果相似。中试共热解所得的生物炭中4种典型抗生素泰乐菌素(TYL)、四环素(TC)、磺胺嘧啶(SDZ)和磺胺甲恶唑(SMX)的去除率均达到了100%。  相似文献   
86.
植物体内硫的运输与同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硫作为继氮、磷、钾之后的第4个重要营养元素,是植物生长和生理功能的必须元素。硫在植物体内的吸收运输和同化代谢对植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耐逆性和抗病虫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综述了近年来植物体内硫的运输与同化以及硫酸盐吸收和同化通道的调节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就今后的研究方向和重点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7.
水培试验研究了CuSO4对青苔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光照和养分条件下,青苔迅速生长时间为第3、4d。青苔生长的最适pH为6.5,缺磷对青苔抑制作用明显,8mg/LCuSO4溶液能有效抑制青苔生长,而且对培养作物(肥田萝卜)不产生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88.
油-稻轮作条件下土壤硫形态消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无机硫主要是水溶和吸附态SO42-,它能被作物直接吸收。有机硫是作物利用硫的主要来源,分为HI还原有机硫(硫酸酯)、碳键硫(C-S)和惰性硫。有机硫只有转化为SO42-后才能为作物吸收[1]。土壤硫形态转化规律室内培养和盆栽研究较多[1,2],田间试验研究较少,国外探讨了油菜一休闲制中土壤硫形态转化规律[3]。水一早轮作制是中国主要轮作制之一,该轮作制中土壤处于干一湿交替之中,土壤硫转化规律可能有其特异性。本研究选择油一稻轮作制为研究对象,研究土壤硫形态消长和分配规律。其结果将为评价土壤供硫能力和了解土壤硫肥力维持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9.
土壤有机硫形态分配的季节变化与作物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江淮丘陵地区下蜀黄土母质发育的水稻土油 稻轮作试验表明:油菜收获后土壤比试验前土壤总有机硫及碳键硫、硫酸酯和惰性硫组分含量分别下降了51.3% 、60.2% 、29.3%和73.4%;水稻收获后土壤比油菜收获后土壤总有机硫及碳键硫、硫酸酯和惰性硫组分含量分别增加了129% 、302% 、78%和203% 。与试验前土壤比较,油菜收获后土壤有机硫、碳键硫和惰性硫占总硫百分数分别下降了12.6、3.2和18.7个百分点,碳键硫和惰性硫占总有机硫百分数分别下降了2.3和18.7个百分点;而硫酸酯形态硫占总硫和有机硫百分数则分别增加了8.9和20.7百分点。与油菜收获后土壤比较,水稻收获后土壤总有机硫、碳键硫和惰性硫占总硫百分数分别增加了7.4 、6.9和7.7个百分点,碳键硫和惰性硫占总有机硫百分数分别增加了7.7和7.2个百分点;而硫酸酯形态硫占总硫和总有机硫百分数则分别减少了21.2和14.9个百分点。与同期不种作物处理相比,油菜收获后和油 稻轮作后土壤硫酸酯形态硫含量、占总硫及占有机硫百分数分别增加12.4个百分点和64.1个百分点,7.2和14.5个百分点及10.8和17.9个百分点而土壤惰性硫占总硫百分数下降9.6和13.6个百分点,占有机硫百分数则增加12.8和18.6个百分点。虽然油菜种植导致耕层土壤有机硫有显著下降,而其在水稻种植期间被逆转。因此,油-稻轮作制度是维持该地区土壤硫肥力的一种较好耕作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0.
长效碳酸氢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效肥料是化肥的五个发展方向之一1)[3],日益受到化学家、土壤学家、农学家及园艺家的重视。包膜长效肥料可以利用现有速效化肥来制备,营养成份可以按需要进行调配,粒度大小和养分释放速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所以其研究也较为活跃[2,4,6,11,14,15,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