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14篇
畜牧兽医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曹绪勇 《中国茶叶》2005,27(1):25-25
湖北省宜都市从1993年起至2003年共引进无性系茶树品种12个,繁育茶苗5000多万株,建成无性系茶园6000亩,其中大叶类品种茶园近千亩.通过多年观察分析,笔者认为有些大叶类茶树品种不宜在宜都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22.
用地(微)膜覆盖茶行提高茶苗移栽成活率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曹绪勇 《茶叶》2002,28(1):38-38
宜都市地处长江上中游三峡出口南岸 ,系武陵山余脉 ,是历史悠久的著名茶区。年降雨量1 2 2 3mm,雨季相对集中 ,年蒸发量 1 395 mm,干旱年份居多 ;年平均温度 1 6.7℃ ,≥ 1 0℃的积温5 35 4℃ ,1 2月、1月、2月份的气温和地温均在 1 0℃以下 ,植物冬季休眠期明显。近年来 ,宜都市将茶叶定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山区农民致富的重要发展项目 ,发展速度较快 ,特别是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 ,每年以 1 0 0 0亩以上的速度扩大。在无性系茶苗移栽实践中 ,我们试验、示范、推广了地 (微 )膜覆盖技术 ,在 2 0 0 0~ 2 0 0 1年连续两年遭受百年不遇的干旱情况…  相似文献   
23.
近年,我们在引种定植无性系良种茶苗建园实践中,摸索总结出“地膜茶”栽培技术。该技术能显著提高茶苗移栽成活率,确保建园成功,适合在降雨量少、干旱年份多和冬季气温低于10℃的长江流域及其以北茶区应用。  相似文献   
24.
立春以后,气温回升,茶芽开始萌动,茶园管理应主要抓好以下五件事:一、施好催芽肥茶叶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春茶,而要获得较高的春茶产量,必须施好催芽肥.  相似文献   
25.
宜红茶是传统的外销工夫红茶,于清光绪初年诞生在湘北鄂西交界的武陵山脉东部山区,至今已近150年历史。本文从不同时期的设备条件、加工方式和工艺变化等方面,探讨和阐述宜红茶初精制工艺的演变过程,研究和弘扬宜红文化。  相似文献   
26.
无性系良种茶园因适宜机械化生产、经济效益高而被广泛认同,2013年4月农业部《关于促进茶叶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力争到2015年全国无性系茶树良种普及率达到60%以上,湖北省宜都市也明确提出今后不再用种子直播方式发展茶园.但是茶苗移栽成活率低是无性系茶园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成为制约无性系茶园发展的瓶颈.宜都市茶叶技术推广工作者经过多年生产实践,总结探索出的无性系茶苗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能显著提高茶苗移栽成活率,极大缩短缓苗期,一次移栽成活率达到100%,很好地破解了这个难题.该技术适合在秋冬干旱多的年份和冬季气温低于10℃的长江流域及江北茶区应用.现将其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7.
为了明确绿僵菌CQMa421与传统药剂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本试验采用40~60mL/667m2的80亿孢子/mL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可分散油悬浮剂和30~40mL/667m2甲维盐·唑虫酰胺悬浮剂防治茶小绿叶蝉,结合空白对照进行对比。田间防治效果表明:80亿孢子/mL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可分散油悬浮剂防治茶小绿叶蝉的效果较好,持效期更长,建议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8.
在1960年以前的近百年间,进出湘鄂交界山区的人员、货物,大多数都要经过宜都陆城到五峰渔洋关的古茶道水陆路往来流通。这条古茶道修筑于清光绪年间,是万里古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沿途小地名、风物景观、轶闻趣事等具有重要的历史考察、旅游开发等价值。  相似文献   
29.
1茶园机械化修剪的好处 与手工修剪相比,机剪的主要优点:一是提高功效,不误农时.手工修剪1亩成年茶园需用工2个,而1部机械2人操作日修剪量为10~15亩,可提高功效10倍以上.这样有利于在茶园全年最佳修剪期完成此项工作,不误农时.二是可明显改变园相.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