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篇
农学   2篇
  4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31篇
畜牧兽医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以3个HMW-GS组成不同的春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籽粒形成过程中亚基形成及积累表达规律。结果表明,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是在籽粒灌浆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同亚基形成时间存在差异,Glu-D1和Glu-B1编码的亚基出现较早(花后12 d左右),Glu-A1编码的亚基形成较晚(花后15 d左右)。各品种亚基一经形成即在以后的胚乳发育过程中不再消失,表现出很强的遗传稳定性。各亚基在花后15 d之前积累量较少;在花后16-27 d积累量大幅度增长,积累高峰在开花后21 d左右;从花后28 d至小麦完熟期,各亚基的积累量基本保持不变。各品种不同HMW-GS位点亚基积累量为Glu-D1〉Glu-B1〉Glu-A1。  相似文献   
42.
[目的 ]了解目前广州市活禽交易市场每月休市一次(天)的实施效果,给人感染H7N9等流感病毒的科学防控提供技术依据。[方法 ]2015年3月,选择广州市某区1个活禽批发市场和2个活禽零售市场,分别于休市前、休市中,以及休市后的1、2、3、4、5、7、14、21和28天,采集市场内环境棉拭子和活禽口咽/泄殖腔棉拭子,共2 470份,进行通用型禽流感病毒荧光RT-PCR检测。[结果 ]研究发现,休市前、中、后各检测时点,环境样品中禽流感病毒阳性率分别为17.78%、10.00%、5.19%、29.63%、21.48%、22.96%、22.22%、45.93%、40.74%、47.41%和25.19%。虽然活禽交易市场在休市后禽流感病毒有非常明显的减少,但是阳性率在休市后第二天就开始显著升高,而且环境样品中病毒阳性率与活禽样品中病毒阳性率呈明显的统计学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为0.82)。[结论 ]本研究是国内首次活禽交易市场(包括活禽批发市场和活禽零售市场)每月一次(天)休市效果的队列研究。研究显示,每月一次(天)的休市能迅速减少活禽交易市场内禽流感病毒的污染,但是随着市场的重新开放,感染禽流感病毒活禽的重新进入,市场内禽流感病毒阳性率再次迅速升高。推测仅仅依靠每月一次(天)的休市措施,无法从根本上降低本地区活禽交易市场内禽流感病毒的污染程度以及人感染禽流感的风险,需进一步调整防控策略,采取综合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43.
【目的】分析海岛棉种质资源机采农艺性状,为机采海岛棉亲本选配和品种培育储备候选材料。【方法】选取125份零式果枝海岛棉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对机采海岛棉农艺性状进行变异系数、遗传多样性、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125份海岛棉种质资源间差异大,种质资源多样性丰富。12个性状变异系数在3.54%~23.85%,遗传多样性指数在1.96~2.10,株高与始果枝高度、始果枝节位、铃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始果枝高度与始果枝节位、铃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中部果枝长度与中部果枝夹角、下部果枝长度、下部果枝夹角,呈极显著正相关;12个机采海岛棉农艺性状转化为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了78.59%,分别为始果枝高度因子、果枝因子、茎粗因子、衣分因子、铃数因子和铃重因子;125份海岛棉种质资源分为五个类群,其中第Ⅴ类群机采性状表现良好,代表品种为新海43号、新海55号、石河子V7-4、K426、新78、16DJC01、新库K2442、新库198-1。【结论】125份海岛棉种质资源多样性丰富,第Ⅴ类群机采性好,获得了21份机采性好的海岛棉育种材料,可以作为创制机采棉的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44.
脲醛缓释肥不同配比对小麦生长及土壤氮素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黄淮海地区冬小麦中高产田采用小区试验,以普通尿素基施、普通尿素基施加追施作对比,研究脲醛氮占总氮30%,40%,50%,60%,70%的不同脲醛缓释掺混肥在田间的氮素养分释放特征,以及对土壤氮素养分、小麦产量、氮素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探明合理施用脲醛缓释肥最优氮素配比,以达到增加产量、节约资源、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结果表明:脲醛掺混肥氮素释放量在小麦生育进程中呈现高低再高低的变化过程,脲醛氮占总氮40%或50%最有利于土壤氮素供应,脲醛氮所占比例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小麦整个生长期氮素供应。脲醛氮占总氮40%和50%的处理小麦穗数和穗粒数表现较好,每公顷比普通施肥增产11.36%~13.67%,而脲醛氮占总氮30%,60%和70%的处理增产效果不显著。与普通尿素基肥、基肥加追肥处理相比,脲醛氮占总氮40%,50%的处理氮素利用效率提高24.80%~103.87%,而脲醛氮占总氮30%,70%的氮素利用率没有显著变化,甚至会降低氮素利用率。脲醛氮占总氮40%,50%的处理比普通施肥处理增收1 350~1 591元/hm~2。综合考虑资源节约、增产效果及增收等因素,建议在黄淮海地区冬小麦中高产田施肥管理中以脲醛氮占总氮40%~50%进行配比施用。  相似文献   
45.
为探究不同作物-超富集植物套作模式对修复汞污染农田土壤的效果,本研究通过盆栽试验,以小麦、大豆、油菜等作物为研究对象,将其分别与野艾蒿、乳浆大戟、悬钩子等汞富集植物搭配套作,研究不同套种体系修复汞污染农田土壤的效果。结果表明:与富集植物进行套作时,作物根、茎、叶和籽粒的汞含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根部汞含量下降最明显,作物与富集植物套作可以降低作物体内汞含量。与小麦单作相比,野艾蒿、悬钩子与小麦套作可以增加小麦地上部生物量,增加幅度分别为49.37%和42.45%。小麦/野艾蒿套作和小麦/悬钩子套作富集植物中汞的转移系数(Transfer factors,TF)接近,但野艾蒿汞的生物富集系数(Bioconcentration factor,BCF)显著高于悬钩子,是其的2.59倍;大豆的两种套作模式下,乳浆大戟的TF、BCF值皆高于野艾蒿,分别是其的1.41倍和1.50倍;油菜的两种套作模式下,悬钩子和野艾蒿的TF值接近。结果分析显示野艾蒿适合与小麦套作,乳浆大戟适合与大豆套作。综上所述,小麦/野艾蒿、大豆/乳浆大戟套作模式可以降低作物体内汞含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麦和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46.
介绍了新陆中84号的选育方过程及其特征特性、产量、纤维品质、抗病性状表现。同时,对品种配套的原种繁育方法和栽培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47.
新6012于2016年12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新陆中80号。本文介绍了新陆中80号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纤维品质、抗病性、适宜区域及栽培要点等。  相似文献   
48.
长绒棉新品种新海43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海43号(原代号K—011)是由新疆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培育的早熟长绒棉新品种。该品种以结铃性强的99—108优良新品系为母本,以具有埃及吉扎棉血缘的优质品系K-202为父本,于具有埃及吉扎棉血缘的优质品系K一202为父本,于2001年配制杂交组合,以优良纤维品质及早熟性作为早代主要选择目标,强化中、高世代在枯、黄萎病圃内连续进行抗病鉴定和多个生态区适应性考察优选,于2006年培育成功,命名为K-011。  相似文献   
49.
EXCEL在通径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通径分析是标准化的线性回归分析。本文应用EXCEL“工具”菜单“数据分析”选项中的“描述统计”、“相关系数”和“回归”分析工具以小麦丰产3号主要农艺性状资料为例阐述了用EXCEL做通径分析的详细过程.实践证明用该电子表格软件做通径分析完全可行,且操作简单、易行。最后还就通径分析的应用要点和注意事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0.
为评价禽流感灭活疫苗(H5N2亚型,D7株)和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N1亚型,Re-6株)对鸭的免疫效果,根据兽医流行病学中利用比较率判断疫苗应用效果的样本量计算方法,得出所需的最小样本量;以田间试验的方式,常规养殖白鸭300只、番鸭240只,并对其进行随机分组;按程序免疫,从10日龄首免后2周开始,每周采集血清测定抗体效价,直至出栏(白鸭45日龄、番鸭66日龄)。结果显示,10日龄白鸭和番鸭的母源抗体分别为3.02 log2和0 log2,需进一步开展研究,以确定最佳首免时间。首免后2周,无论是白鸭还是番鸭,H5N2 D7株疫苗组抗体HI效价和抗体合格率均高于H5N1 Re-6株疫苗组;首免后3~5周,两种疫苗对白鸭和番鸭的HI效价均4 log2,抗体合格率均≥70%。二免后1周至出栏,两种疫苗对白鸭和番鸭均产生较好的免疫效果,HI效价均7 log2,抗体合格率均80%。是否采用对应亚型的血凝抑制抗原对抗体的检测结果有较大影响。研究表明:免疫两种疫苗后均能产生较好的免疫抗体,但相对而言,H5N2 D7株疫苗较H5N1Re-6株疫苗更适合于鸭的免疫;在鸭等水禽中推广使用该疫苗将能更有效地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