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2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38篇
  46篇
综合类   97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6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研究了直播甘蓝型油菜(华油杂9号)盛花期至荚果期对渍水胁迫的反应及渍后修复效果。结果表明,渍水使油菜植株根系生长受阻,根重远小于对照,植株下部黄叶增多、衰老加速;油菜功能叶片叶绿素SPAD值逐渐降低,MDA含量增加;根系活力下降;有效角果数、单株产量降低。渍水胁迫解除后喷施脱落酸、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钾+硼酸可有效改善渍害对植株生长的影响,增加根重;各喷施调控剂处理均使叶片叶绿素SPAD值缓慢回升;芸薹素内酯、脱落酸、胺鲜酯、硼肥及磷酸二氢钾可有效减缓细胞膜脂过氧化作用,降低丙二醛含量;胺鲜酯、复硝酚钠、磷酸二氢钾及脱落酸有助于根系活力的恢复;复硝酚钠、脱落酸、磷酸二氢钾+硼酸可有效提高单株产量,减缓渍害。  相似文献   
72.
采用原位原子力显微镜智能模式初步观察了弱酸性土壤腐殖酸分子在层状硅酸盐含钾矿物黑云母表面的吸附动态和形貌变化。采用纯化、干燥后的腐殖酸固体样品配制p H 6.0,浓度分别为0 mg L-1、100 mg L-1和1000 mg L-1的腐殖酸溶液。原位观察所用的矿物薄片为土壤中常见的2∶1型含钾矿物—黑云母,其化学结构式为K(Mg2.46Fe0.45Ti0.09)[Al Si3O10](OH)2。结果表明,时间尺度是影响界面上腐殖酸形貌结构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通入p H 6.0的腐殖酸溶液作用下,原位反应0~180min内,腐殖酸分子与黑云母(001)面的相互作用以吸附为主并伴随脱附现象,吸附的腐殖酸呈球状,为单个或多个腐殖酸分子的聚集体,高度介于1~5 nm之间;原位反应180~300 min内,黑云母(001)面上吸附的腐殖酸仍以颗粒态为主,高度介于3~5 nm之间,平均为4 nm;而黑云母(001)面上的台阶和边缘位置则分布有较多的片状结构以及黑云母线型边缘诱导产生的链状结构腐殖酸聚集体,其高度介于6~8 nm,较颗粒态腐殖酸的聚集体平均高出约2.5 nm。此外,腐殖酸分子不仅能够在黑云母表面进行吸附和脱附作用,还能够溶解黑云母的表面结构,促进层间K及结构单元内Al和Si的释放。因此,腐殖酸与云母类矿物的界面反应是一个溶解—吸附—聚集并伴随着脱附和离子释放的过程。  相似文献   
73.
较多的降水往往会导致地下水浅埋区农田发生涝渍危害,结合湖北四湖流域实际,分析了可引起农田涝渍危害的降水过程特点,提出了致渍型、致涝型和涝渍相随型降水的概念。分析表明,50 mm以上的降水过程多出现在5月上旬和6月下旬,平均2.6~2.9年出现1次,降水持续时间主要在7 d以内;致渍型降水3.8次/年,3~9月份均有可能发生,其中5、6月发生频率最高(80%左右);致涝型降水主要出现在6~8月份,出现的频率分别为32.1%、37.7%和24.5%;致渍型降水出现的频次远大于致涝型降水,二者之比为2.63∶1;导致农田涝渍相随现象的降水有明显的季节性和一定重现期,春季约3年一遇,春夏过渡期约4.4年出现一次,夏季约3.5年一遇。  相似文献   
74.
不同氮肥运筹对直播稻田氮素损失与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不同类型氮肥按不同基蘖肥比例配施对直播稻田径流氮流失、氨挥发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本研究开展了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了7个施氮处理,即不施氮肥的空白对照(CK)、普通复合肥(基肥)与尿素(分蘖肥)基蘖肥配比4∶6(U40)和6∶4(U60)、控释掺混肥(基肥)与尿素(分蘖肥)基蘖肥配比 7∶3(C70)和 10∶0(C100)、海藻多糖尿素基蘖肥配比 4∶6(H40)和 6∶4(H60),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结果表明:径流氮流失量主要集中在基肥施入后,以铵态氮(NH+4-N)为主,与U60处理相比,C100、H60、U40、C70和H40处理总氮流失量分别减少了 7.20%、13.36%、24.30%、26.41%和 35.92%;不同氮肥之间的氨挥发损失量和损失率呈现出普通复合肥与尿素配施处理>海藻多糖尿素处理>控释掺混肥与尿素配施处理;与U60处理相比,U40、H60、H40、C70和C100处理的氨挥发总损失量分别降低了 7.89%、20.81%、27.84%、42.08% 和 47.00%,C70、C100处理降低效果显著(P<0.05);与 U60、C100和 H60处理相比,U40、C70和H40处理径流的总氮流失量分别降低了24.30%、20.70%和26.04%。氮肥后移的U40、C70和H40处理的径流氮流失及氨挥发损失均有所降低,且不影响产量;C70处理产量和氮肥农学利用率均为最高,分别为 9 116.67 kg·hm-2和 29.64 kg·kg-1,且氮肥表观利用率为41.99%。研究表明,C70和C100处理均能显著降低稻田径流氮流失,减少氨挥发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和直播稻产量。综合考虑产量及环境影响,以控释掺混肥(基肥)与尿素(分蘖肥)按基蘖肥比7∶3配施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5.
采用正交设计的田间小区试验,探讨了氮肥、磷肥、钾肥和硒肥配合施用对水稻(Oryza sativa产量及外观品质及其吸收硒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施用是水稻产量指标变化的主控因子,施氮水平为150kg/hm2(以N计)时,水稻产量性状最佳。水稻主要外观品质也取决于氮肥施用量,在90~210kg/hm2施用量范围内,水稻外观品质随氮肥用量增大而改善。水稻各器官硒含量直接决定于硒肥的施用,施硒量为31.2g/hm2时,精米硒含量最高可达到0.29mg/kg,仍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和富硒食品标准。综合水稻产量、外观品质和硒含量,施氮量150kg/hm2、施磷量(以P2O5计)150kg/hm2、施钾量(以K2O计)0kg/hm2、施硒量(以Se计)15.6g/hm2为最佳的组合,可达到水稻富硒、高产、高品质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76.
77.
江汉平原春季雨水较多,小麦中后期易受渍害。【目的】将高光谱遥感技术应用于渍害监测,为渍害监测提供一种无损、快捷的诊断方法。【方法】在小麦花后设置不同地下水埋深(0、20和40 cm)处理,分别于处理后8、17、28 d监测小麦冠层光谱反射率和旗叶叶绿素量,分析了小麦花后浅地下水埋深对冠层高光谱特征的影响,并建立了叶绿素高光谱估算模型。【结果】小麦花后0 cm、20 cm地下水埋深持续17 d左右时,小麦冠层反射光谱中蓝紫光波段与红光波段形成的2个吸收谷比40 cm的平坦,而2个吸收谷之间的反射峰变陡,红边位置发生蓝移,且地下水埋深越浅,持续时间越长,2个吸收谷越平坦,蓝移位移越大。浅地下水埋深胁迫小麦旗叶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叶绿素(Chl(a+b))量分别与红边位置(λr)、红边偏度(Sr)以及红边峰度(Kr)呈线性、线性和一元二次曲线关系。选取λr、Sr、Kr三个特征因子作为网络输入层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估算浅地下水埋深胁迫小麦旗叶Chla、Chlb、Chl(a+b)量,建立的模型其拟合精度高(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42 5、0.700 2、0.850 8、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146、0.048、0.173)。【结论】以λr、Sr、Kr为输入层建立的BP神经网络模型可以作为估算浅地下水埋深胁迫小麦旗叶叶绿素量的高光谱估算模型。  相似文献   
78.
基于地下水埋深的江汉平原冬小麦防涝渍排水指标确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2014—2015年在测坑(筒)分别开展孕穗期、灌浆期冬小麦遭受浅地下水埋深和先涝后渍胁迫试验,研究江汉平原冬小麦关键生育期适宜的地下水埋深。同时,构建不同排水标准计算方法,量化作物相对产量,提出先涝后渍胁迫下的排水指标。结果表明,孕穗期0、20和40 cm地下水位(持续受渍18 d)分别使小麦减产44.78%、17.31%和10.44%,而灌浆期相应减产67.72%、33.70%和10.34%。导致小麦减产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穗粒数减少和千粒质量降低,建议江汉平原小麦田孕穗期和灌浆期地下水位维持在50 cm左右。先涝后渍过程中涝害使小麦减产幅度大于渍害,可以考虑以受涝历时和降渍历时为控制指标的排水模型、按时间划分涝害和渍害的排水模型,以及涝渍综合水深指标作为江汉平原小麦花后排除涝渍的排水模型。若允许小麦减产15%(即相对产量为85%)作为排水控制标准,建议小麦花后涝渍综合水深指标控制在275.6~283.6 cm·d。  相似文献   
79.
养殖池塘废水灌溉下稻田减量施肥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田间试验,以当地常规施肥和灌溉为对照(CK),研究了减量施用氮、磷肥条件下,稻田湿地生态系统对池塘养殖废水中氮、磷的消纳效果,池塘养殖废水灌溉后对稻田田面水和渗漏水水质、水稻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系统可有效消除池塘养殖废水中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3-N)、总氮(TN)、可溶性磷(DP)、颗粒态磷(PP)、总磷(TP),其去除率随着施肥量的减少而增加,在常规施肥量、减量施肥20%和减量施肥40%情况下对池塘养殖废水TN的去除率平均分别为25.1%、38.9%和50.5%,对TP的去除率平均分别为56.4%、71.2%和76.2%,对氮、磷的去除以NH_4~+-N、NO-3-N和PP为主;池塘养殖废水灌溉后,稻田田面水和渗漏水中NH_4~+-N、NO-3-N、TN、DP、PP、TP质量浓度会随着施肥量减少呈现下降趋势,减量施肥20%和减量施肥40%下,田面水中TN、TP的质量浓度平均分别较CK降低5.8%和23.4%、20.8%和35.5%;渗漏水中TN、TP的质量浓度平均分别较CK降低18.3%和27.5%、23.1%和45.8%。在水稻养分吸收和产量构成方面,减量施肥20%后,池塘养殖废水中的营养物质能满足水稻的养分需求;池塘养殖废水灌溉时,水稻产量以常规施肥量处理最高(较CK增产2.3%),常规施肥量80%的处理其产量与CK相似,而常规施肥量60%的处理其产量较CK显著降低。综合考虑水稻种植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建议池塘养殖废水灌溉条件下施肥水平应在常规施肥量的80%左右。  相似文献   
80.
江汉平原水灾害综合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汉平原存在五种水灾害:洪灾、涝灾、渍灾、旱灾和水环境灾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治理的重点是区域涝灾和农田涝渍灾害,同时,对区域水环境灾害要予以足够重视.基于以往的经验教训,在水灾害治理上必须确立新的思路,通过湿地大生态建设,将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水灾害治理的水平和防灾减灾效果,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