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2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化肥氮对冬小麦氮素吸收的贡献和土壤氮库的补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小麦对氮素的吸收消耗了土壤氮库,土壤中残留的化肥氮则可补偿土壤氮库的消耗,综合考虑这两方面的影响,核算施氮量和秸秆还田对小麦当季土壤氮库盈亏的影响。  【方法】  收集1980年以来国内报道的小麦15N示踪试验的研究结果,分析化肥氮和土壤氮对小麦当季氮吸收的贡献,小麦当季氮吸收、化肥氮的去向、土壤氮库的盈亏分别与施氮量之间的关系,以及秸秆还田对小麦当季土壤氮库盈亏的影响。  【结果】  施氮量与化肥氮对小麦当季氮吸收的贡献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P = 0.029),而与土壤氮的贡献之间呈显著负相关 (P = 0.031)。小麦当季氮素吸收源于土壤的比例约为2/3,源于化肥的比例约为1/3,追施氮对小麦氮吸收的贡献约是基施氮的1.5倍。施氮量与氮肥有效率 (氮肥利用率+氮肥残留率) 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 (P = 0.004),而与氮肥损失率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 (P < 0.001)。在秸秆不还田和还田条件下,小麦季土壤氮库的盈亏均与施氮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 (P ≤ 0.001)。  【结论】  在施氮量为N 60~500 kg/hm2时,小麦吸收的氮素1/3来自化肥,2/3来自土壤。冬小麦季化肥氮的3个去向为:地上部吸收、土壤残留和损失,其所占比例分别约为36%、33%和31%。在秸秆不还田和还田条件下,土壤氮库达到平衡的施氮量分别为N 308和233 kg/hm2。  相似文献   
12.
文章围绕中卫市当前硒砂瓜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防控现状,针对目前检疫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一系列有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朱彪 《现代园艺》2006,(9):20-21
盆栽金柑,树冠丰满,枝叶挺秀,绿叶扶金,花香果艳.点缀楼台厅室,美化庭院环境,给喜庆佳节增添欢乐吉祥的气氛,深为群众所喜爱,以致历来畅销不衰。  相似文献   
14.
快速培育健壮无病毒苗木是柑桔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提高果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2001年至2005年我所开展了柑桔无病毒容器育苗技术的改进和研究开发,4年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现总结这些技术经验,提出柑桔工厂化无病毒容器育苗技术规程,供实际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当前我国发展数字内容产业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数字内容企业的研究,建立4P架构的内容企业发展模式,以长期理念为基础,优化流程,发展员工和事业伙伴,解决问题,促进内容产业的发展。提出建立战略联盟和学习型组织,体现出内容企业强大的社会责任感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发一个复杂程度适中、用户易于使用、结构合理、过程机理明确、接口丰富的生态系统过程模型。【方法】基于已有的知识,借鉴陆面过程模式的框架,自主研发生态系统过程模型。【主要结果】成功构建了模型,设计了友好的用户界面,并使用实测数据进行了验证,新模型模拟效果不亚于同类主流模型,可以成功刻画生态系统内部的主要过程。通过在实践中的不断改进,该模型有望给业界提供有益的信息,促进对生态系统内部过程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17.
18.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区分土壤外源碳输入和内源碳输出是量化土壤碳平衡的前提。借助碳同位素方法,可以精确区分不同碳源对土壤有机碳(SOC)和二氧化碳(CO_2)的贡献,一方面定量根际沉积碳对土壤碳的输入,另一方面还可以量化根系生长对SOC分解的根际激发效应,进而提高土壤碳平衡评估的精确度。本文整合了关于小麦和玉米~(13)C/~(14)C示踪实验的文献,对作物-土壤系统光合碳分配、向地下部碳输入量、根际土壤CO_2区分以及根际激发效应进行分析,最终明确了小麦和玉米生长对土壤碳输入和输出的贡献。在作物-土壤系统中,小麦光合碳分配到地上部、根系、土壤和土壤释放CO_2的平均比例分别为73.1%、12.5%、4.6%、9.8%,玉米分别为68.4%、16.0%、4.6%和11.1%。小麦和玉米通过根系和根际沉积碳对土壤碳输入量均值分别为1 058 kg·hm~(-2)和1 025 kg·hm~(-2),其中根际沉积碳占地下输入的贡献均值分别为0.45和0.38。小麦和玉米根源呼吸占根际土壤CO_2释放的贡献值均达到50%以上,分别为51.3%和56.7%。小麦和玉米生长促进SOC的分解,根际激发效应平均值分别为172%和15%,若采用传统根去除法来区分土壤呼吸,根际激发效应则会被忽略,这可能导致根源呼吸的高估。小麦和玉米生长过程中释放的净根际沉积碳占地下部净碳输入(根系+根际沉积物)比例分别为27%和22%,如果利用传统洗根法,这部分光合碳量就无法量化,导致输入到地下部的光合碳量被低估。  相似文献   
19.
利用SRAP-BSA法筛选棉花抗病基因的分子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高抗黄萎病品种辽棉18号和高感黄萎病品种军棉1号及其杂交后代F2为材料,筛选棉花抗病基因.[方法]采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Bulked Segregate Analysis,BSA)法,对棉花抗病基因进行SRAP分析.[结果]在88对SRAP引物中筛选出3对引物在两亲本及抗、感基因池中均能扩增出稳定的差异条带,命名为S_(6-6)、S_(6-10)、S_(8-8).[结论]通过F2代个体验证,抗病个体均能扩增出此差异条带,而感病个体中不能扩增出此差异条带,证明这三对引物是与棉花抗病基因紧密连锁的SRAP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20.
水稻机插侧条施肥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机插侧条施肥与常规施肥相比,肥料利用率提高了19.87个百分点。促进了作物发育,增强抗倒伏性,平均每穴增加有效分蘖率4.9个。千粒重增加,增产效果显著,平均增产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