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45篇
基础科学   7篇
  13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6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51.
2007年全国棉花生产回顾及2008年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2007年全国棉花生产情况,预测2008年全国棉花产业的走向为"需求持续增加,面积稳中有升;进口保持高位,价格适位走高"。  相似文献   
152.
采用桶栽试验,研究尿素、硫酸铵、硝酸钙3种氮肥等量氮投入在不同土壤全氮含量条件下(分别为0.67、0.71、0.86、0.93、1.30 g·kg-1)对棉花的产量和氮素吸收的影响。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5种不同土壤全氮含量的土壤,副区为3种不同氮肥。结果表明,土壤全氮含量对棉花单株干物质质量、单株成铃数、籽棉产量的影响达到了显著水平,但对棉株铃重和氮素积累量无显著影响,土壤全氮含量1.30 g·kg-1处理棉花单株干物质质量、单株成铃数、籽棉产量显著高于土壤全氮含量0.67 、0.71、0.86 g·kg-1处理,但与土壤全氮含量0.93 g·kg-1处理无显著差异。氮肥种类对棉花单株干物质质量、单株成铃数、铃重、籽棉产量、单株氮素吸收量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土壤全氮含量和氮肥种类对棉花单株干物质质量、单株成铃数、籽棉产量、单株氮素吸收量的互作效应不显著。本研究结果为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氮肥的合理施用提供了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53.
库尔勒香梨是优良的地方梨品种和优异的育种资源,也是我国梨产业发展中新品种培育过程中的骨干亲本.本文对库尔勒香梨杂交育种过程中主要性状的遗传规律以及库尔勒香梨家族新品种选育的情况进行了归纳,以期为生产和育种上的进一步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4.
裸苗移栽棉花产量、品质和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2006年在大田条件下比较研究了裸苗移栽棉、营养钵移栽棉和直播棉的产量、品质和效益。4年平均,裸苗移栽棉的子棉和皮棉产量分别比营养钵移栽棉增加了7.5%和5.2%,2005—2006年净产值较营养钵移栽棉增加了11.9%,较直播棉增加了9.6%。试验结果还表明,裸苗移栽对棉花早熟性和主要纤维品质指标均无不利影响,4年平均霜前花率达到88.5%,与营养钵移栽棉相当;裸苗移栽能明显增结早秋桃,提高成铃数。分析认为,裸苗移栽与传统的营养钵育苗移栽相比,具有一定的增产、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55.
农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棉花产业的转型升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17年,中国棉花生产、消费、进口、出口均呈现止跌回稳的积极态势;棉花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开局良好,新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在国家棉花产业联盟的推动下棉花品质得到提升,"良好棉花"助推国内棉花产业转型升级;并且质量意识不断深入人心,棉花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棉花品质由中低端向中高端发展是由中国国情、农情、棉情和纺织业行情决定的,是中国棉花生产"走稳走准""以质保量、保规模"的有效路径,是中国由产棉大国转向产棉强国的发展之需,是"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和"品牌强农"在棉花产业的具体行动。最后,对推进中高端品质原棉生产引领棉花产业发展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56.
【目的】 研究机采麦套短季棉种植模式下不同种植密度对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麦棉两熟种植模式下机采短季棉适宜密度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9年选择早熟品种锦科707(JK707)和鲁棉2387(LM2387)为材料,进行大田试验,设置3个密度梯度(4.5×104株/hm2(D1)、9×104株/hm2(D2)、13.5×104株/hm2(D3))。【结果】 随密度增加,株高、果枝台数和节枝比逐渐降低,而叶面积指数(LAI)和生物量则逐渐增大,JK707和LM2387的LAI均以D3 最大,分别为3.14和4.16。JK707、D2和D3较D1生物量分别增加40.4%和42.0%;LM2387、D2和D3较D1生物量分别增加65.5%和85.1%。随密度升高,籽棉产量先升高后降低,2个品种均以D2种植密度产量最高(JK707和LM2387分别为4 025和4 114 kg/hm2)。与JK707相比,LM2387皮棉产量在中高密度(D2和D3)下更具优势。纤维马克隆值随密度增加逐渐下降,纤维强度以D2最优。JK707的纤维长度、强度和马克隆值均优于LM2387。【结论】 在黄河流域机采麦套短季棉种植模式下,早熟棉品种锦科707和鲁棉2387在种植密度D2(9×104株/hm2)下能够实现优质高产。锦科707纤维品质优,而鲁棉2387衣分高,且株型更紧凑,成铃更集中,更适宜机械化采收。  相似文献   
157.
棉花"两无两化"栽培新技术扩大示范取得成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概述了棉花"两无两化"栽培新技术2005年在我国12个主产棉省80多个县(点)的示范情况.指出了该技术示范进展顺利,效果显著,其核心技术和配套技术成熟,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58.
加快转型升级 努力建设现代植棉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是主要的经济作物和大宗农产品,是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料。当前中国棉花产业面临着"三个冲击",即进口棉从数量、价格和质量方面对国产棉花产业的冲击。针对进口冲击倒逼转型升级将是今后棉花全产业链的新常态,从棉花产业大国向强国转变是转型升级的目标。分析指出,转型升级存在着资源丰裕和生产成本上涨趋缓等有利因素,提出调减面积、调整品种和品质结构是转型升级的重点抓手;加强原始创新,提高植棉业的生产效率,是科技支撑转型升级的重要支点;加大科技兴棉支持力度,推进节本增效和环境友好,是转型升级的重要抓点;创新服务模式和提升现代植棉业服务水平是中国特色现代农业的主要支点。破解植棉业难题,要不断提升现代农业的政策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59.
160.
不同种植密度对南疆机采棉叶片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新疆南疆机采棉适宜的种植密度,试验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机采(66cm+10cm)一膜六行种植模式下设置9(P1)、12(P2)、15(P3)、18(P4)、21(P5)和24万株/hm2(P6)6个种植密度,以‘中棉所88号’为供试材料,测定不同种植密度处理机采棉叶片的光合特性及产量指标。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机采棉叶片SPAD、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热耗散的量子比率(Fo/Fm)、光能传递效率(Fv/Fm)、光合性能指数(PIabs)及籽棉产量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胞间CO2浓度(Ci)则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叶片SPAD、Pn、Tr、Gs和Fv/Fm在盛蕾、盛花期均以P4处理最大,但盛铃期SPAD、Pn、Tr和Gs则均在P3处理达到峰值,Fv/Fm以P4处理最大;Fo/Fm盛蕾期以P3处理最大,盛花期和盛铃期以P4处理最大;PIabs在测定生育时期内均以P3处理最大。随种植密度的增加,棉花单株铃数显著降低,单铃重及籽棉产量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以P5处理籽棉产量最高,为6 272.79kg/hm2,分别较P1、P2、P3、P4和P6处理高出28.54%、18.61%、3.87%、2.95%和12.78%,但与P3、P4处理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综合考虑各生理指标及产量,建议南疆机采棉可适当降低种植密度,宜控制在15~18万株/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