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19篇
  2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9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富含多糖甜玉米幼穗RNA提取及高温胁迫基因表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改良Trizol试剂法从富含多糖的甜玉米幼穗中提取高质量、完整的总RNA,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高温胁迫下粤甜13雌穗发育的8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8个基因分为上调表达和下调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和测序法基因表达谱检测的基因上调或下调表达的趋势一致,上调表达基因ZM2G058057和下调表达基因ZM2G059964、ZM2G044670相对表达量较高,可能在高温胁迫影响甜玉米幼雌穗发育过程中起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应用农业系统工程原理和最优D饱和设计方法探讨了甜玉米种植密度、氮磷钾脂配合施用的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广东省中等土壤肥力条件下,要取得每公倾毛收益大于2.25万元以上的收入,种植密度应该为57637株,纯N、K2O分别为209.3、162.7kg 104.7kg的P2O5。而高产栽培在没有株型紧凑型紧养伤又耐密植的超甜玉米新组合提供于大田生产之前,纯N、K2O和P2O5每  相似文献   
13.
优质、广适性超甜玉米品种粤甜16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粤甜16号为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于2004年以自育的自交系华珍-3为母本、C5为父本杂交培育的超甜玉米杂交种。经过2006—2009年广东省和国家甜玉米区域试验鉴定、大面积生产试验和示范,广东省区试平均每667 m2鲜果穗产量为1 076.0~1 097.7 kg、籽粒可溶性糖含量为25.65%~29.67%、果皮厚度为72.3~78.6μm、适口性专家评分87.3分,外观商品性佳;国家东南区和西南区区试平均每667 m2鲜果穗产量为912.69~931.95 kg、水溶性糖含量为16.5%~18.5%、皮渣率为11.28%~12.73%,适应性广,耐热性强。2008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1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4.
应用RAPD分子标记对日本兵库县20个酒米品种的类群进行了研究。筛选出对不同基因型酒米品种DNA扩增具有较好多态性的引物11个,它们分别是A02、A08、B18、C15、D03、D08、G05、M11、Q16、S13和T06。根据这些随机引物对不同品种总DNA具有特性性的扩增谱带,建立不同品种的RAPD多态性标准模式图,可以快速鉴别品种和进行纯度分析;依据扩增谱带建立0、1型数据,计算20个酒米品  相似文献   
15.
甜玉米种子商品化生产的相关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甜玉米种子生产过程的亲本扩繁、杂交种生产、种子加工、检验与贮藏等环节的相关技术要求、操作规程与关键问题进行较详细的阐述。指出将这些技术措施应用于甜玉米种子生产,对提高甜玉米种子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甜玉米产业发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超甜玉米新品种粤甜9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粤甜9号是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利用优质高产超甜玉米单交种粤甜3号作母本,以自育的优质迟熟材料YT034为父本杂交组配育成的三交种。该品种具有品质优、产量高、综合抗性较好等优点,2003~2004年参加国家东南区鲜食甜玉米区试,每667 m2产量860.90 kg,比对照种增产10.7%,品质综合评分达88.1分,主要表现感官品质好、色泽一致、甜度高、气味和柔韧性好、风味好、皮薄。各地生产示范结果表明,粤甜9号一般每667 m2鲜苞产量900~1 000 kg,高产田块达1 200 kg以上。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杂交玉米育、繁、推产业化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广东省杂交玉米育、繁、推产业化的现状、形势以及进一步发展的优势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广东省发展杂交玉米产业化的建议和对策,组建全省杂交玉米产业化办公室,增加资金投入,建立健全杂交玉米育、繁、推产业化科研与生产体系,依靠科技进步,以突出杂交玉米种子纯度和质量为重点,强化高产栽培示范体系,根据市场经济规律,调整春、秋、冬玉米种植结构和杂交玉米产供销加养结构。  相似文献   
18.
以超甜玉米自交系S1和品种粤甜3号为材料研究了影响愈伤组织诱导和胚性形成的几个关键因素。结果表明,2种基因型都是高诱导力的材料,自交系S1能够诱导出高质量的Ⅱ型胚性愈伤,是理想的基因转化材料。2,4-D浓度为2 m g/L时,2种基因型出愈率和胚性愈伤率达到最高,胚性愈伤率分别达到45.88%和35.00%;在培养基中添加9 m g/L的A gNO3极显著地提高了胚性愈伤率,比对照提高了31.25%;添加700 m g/L的脯氨酸,胚性愈伤率显著地提高了12.41%。据此建立了高效稳定的超甜玉米转基因胚性愈伤组织诱导体系。  相似文献   
19.
甜玉米是新兴的保健型农作物,生物新技术育种发展很快。转基因抗虫甜玉米品种于1998年在美国和加拿大等商品化生产,商品化率提高10%。利用分子标记方法,将花丝抗虫基因、耐寒基因、抗矮花叶病基因、幼苗长势基因和甜玉米食用品质相关基因等定位到相应染色体上。利用甜玉米作物生物反应器研究和分子标记应用资源特征鉴定研究也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20.
对近10年我省生产上订推广应用的玉米杂交种及区试参试组合的系谱分析表明近年来,我省玉米育种主要采用了77,478,Mo17,5003这4个骨干自交系,及其衍生系组配出一批优良杂交种,育种上的进一步突破需注意拓宽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