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5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3篇
  2篇
综合类   60篇
农作物   28篇
园艺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广谱抗性基因的挖掘是马铃薯高抗晚疫病品种选育的基础。本研究以288份国际马铃薯中心筛选的晚疫病抗性群体为试验材料,经过连续2年田间调查,计算AUDPC和sAUDPC值,评估群体晚疫病抗性;利用SLAF-seq方法进行群体简化基因组测序,通过对晚疫病抗性表型数据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挖掘晚疫病抗性相关的遗传位点和候选基因,为晚疫病抗性品种选育和抗病机理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材料基础。结果表明,晚疫病抗性在288份材料间存在着广泛的遗传差异;基于5种分析模型,共鉴定到82个与晚疫病抗性显著关联的位点;在关联区间关联到54个已知或可能与晚疫病抗性相关的基因。其中,23个基因为抗性基因,包括晚疫病抗性基因R1同源基因、Sw-5同源基因(R8)和Rpi-vnt1以及编码多效性耐药蛋白基因;5个基因编码MAPK蛋白和WRKY转录因子;1个基因参与茉莉酸途径;3个基因与水杨酸途径相关;6个基因是病程相关的基因;3个基因参与苯基丙酸类合成途径;其他与晚疫病抗性相关的基因,如HMGR基因(2个)、细胞色素P450(21个)。  相似文献   
92.
<正> 在马铃薯脱毒良种繁育体系中,一般把从隔虫温网室中繁育出来的脱毒微型薯叫作原原种,而把用微型薯播种后生产出来的种薯叫原种。因此,脱毒马铃薯的原种繁殖技术,实际上就是脱毒微型薯的播种及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93.
云南省马铃薯的生产及品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生产概况云南省马铃薯常年种植面积226万hm2左右,但长期以来,由于缺乏优良品种,又无专门的种薯繁育体系,原有品种带毒退化,单产水平较低。影响我省马铃薯产量提高的因素很多,缺乏高产、抗病品种和老品种因感染病毒种性严重退化是重要原因之一。“八五”期间及近几年来,由于脱毒良种大面积推广,使我省的马铃薯生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91年云南省实施“马铃薯脱毒快繁技术体系的研究及应用”科技攻关项目,对马铃薯脱毒快繁,脱毒良种繁育及推广应用,丰产栽培等技术进行攻关,建立了包括优良品种资源的引进、保存、评价,组培脱毒快繁,病毒…  相似文献   
94.
云南省马铃薯青枯菌生物型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从云南省曲靖、宣威、开远、峨山、江川、昆明等6个县、市采集的马铃薯青枯病典型病株中分离到57个菌株,对番茄和马铃薯进行了致病性测定,并研究了它们对3种双糖和3种已醇的氧化能力和其它一些生理生化反应。试验初步证明,云南省马铃薯青葳菌存在3个生物型,供试的大部分菌株属于生物型Ⅲ(17/57)和1个新生物型(31/57),少数菌株属生物型Ⅴ。首次发现云南省马铃薯青葳菌存在复合侵染的现象,即:不同生物型的  相似文献   
95.
云南省马铃薯晚疫病菌交配型分布及发生频率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1998-1999年,将云南省不同类型马铃薯主要种植区内12个马铃薯产区分离的大量晚疫病菌菌株与A1和A2交配型标准菌株进行了交配型测定。 结果表明:253个晚疫病菌株中,A1交配型有204株,仍为优势侵染病原,分布于所有马铃薯产区;A2交配型菌株41株,发生频率为16.2%,除昭通、沾益、嵩明、寻甸和大理外,其余7个产区均有分布。8个自育型菌株被检测到,对其形态特征及有性结构分别进行了描述。本文还讨论了A2交配型的扩散对云南省马铃薯生产造成的潜在威胁,并据此提出了对种薯调运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6.
马铃薯植株主要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mira等10个马铃薯品种的22个杂交组合无性一代的植株生长势等7个植株性状的群体遗传参数和配合力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晚疫病抗性的亲本加性遗传效应达90.6%;开花性、茎色分离、株高分离、株形分离等4个植株性状的亲本非加性遗传效应分别为72.3%、80.1%、81.5%、93.0%;植株生长势和花色分离的亲本加性和非加性效应均很重要,其加性效应分别为45.2%、47.9%,非加性遗传效应分别为54.8%、52.1%。两个亲本(至少有一个)一般配合力高的杂交组合后代的群体表现优于双亲具有一般配合力平均值的杂交组合;而双亲具有一般配合力平均值的杂交组合的群体表现优于双亲一般配合力都很低的杂交组合。根据亲本配合力可以有效预测杂交组合后代群体的遗传表现。  相似文献   
97.
1 选用适宜品种及脱毒良种各地应根据各自的海拔高度、纬度、环境条件、气候特点及种植用途等来选择不同适应性的品种。由于本区秋冬季少雨干旱 ,3月以后升温较快 ,日照越来越长 ,潜叶蝇危害严重 ,因此 ,各地宜选择日照反应为中性的抗病 (晚疫病和青枯病等 )、耐旱、耐热、枝叶相对茂盛的中熟或中早熟品种。目前我省推广的适宜炸片加工的品种有合作88号、中甸红眼、会顺 2 3号、大西洋等 ,适宜淀粉加工的品种有I10 85、合作 88号等 ,适宜炸条加工的品种有Shapody ,适宜全粉加工的品种有合作 88号、米拉等。但只有会 2号、会顺 2 3…  相似文献   
98.
99.
<正>为执行云南省国际合作项目"大湄公河次区域跨境农业科技合作",2008年12月25日至31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与云南省科技厅农村中心科技代表团一行4人应越南农业科学院邀请赴越南进行了为期7天的考察访问。在越期间代表团访问了越南农业科学院薯类研究开发中心、越南农科院北方山区农林科学所、河内农业大学、宣光省农技推广中心、  相似文献   
100.
针对云贵高原高海拔冷凉地区马铃薯产量低的问题,通过采取覆膜等栽培措施提高地温以增加产量。为明确该地区最适宜的覆膜模式,通过3年的大田试验,设置4种栽培模式:平播后起垄(A1)、侧膜覆膜(A2)、覆膜覆土(A3)和大垄双行(A4,对照),分析不同模式对土壤温湿度、产量及发育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野马村为代表的云贵高海拔冷凉地区马铃薯全生育期内平均气温为14℃,比最适气温低4℃,土壤湿度>45%,水分不是主要限制因素,而提高地温是增产的关键。覆膜覆土是以野马村为代表的云贵高原高海拔冷凉地区的最适种植模式,可提早结薯9d,增产26.8%,提高商品薯率1.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