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2篇
农学   27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31篇
农作物   6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针对当前农民思想观念因循守旧、文化水平低、对科学种田的思想意识淡薄、对农业新技术难以接受等现实问题,提出要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必须加强思想教育,使其建立起科学种田的意识,这是农业技术推广的基础及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2.
1发病情况 附红细胞体病简称附红体病,是多种动物共患、散发的、热性、溶血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是呈现急性黄疸性贫血和全身皮肤发红,故又称“红皮病”。病猪感染后可大批死亡,因此给养猪业造成极大的危害。该病原体常寄生于红细胞中。  相似文献   
103.
北方地区圆葱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北方地区圆葱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育苗、田间管理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圆葱的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4.
鲜食型玉米生产技术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玉米已经从主要的粮食成为饲料。虽然人们不再将玉米作为口粮 ,但是吃鲜玉米一直是人们的喜好 ,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鲜玉米棒几乎成为直接食用玉米的唯一方式。在欧美和东南亚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鲜食型玉米早就成为一种大众化的营养果蔬。在美国和加拿大 ,甜玉米等鲜食型玉米的年播种面积达 33万多hm2 ,日本近 1 0年中甜玉米的播种面积增加了 30多倍。改革开放以来 ,生活的富裕使人们对米袋子和菜篮子质量有了更高的追求 ,我国鲜食型玉米发展十分迅速 ,在南方一些省份年播种面积达 4万hm2…  相似文献   
105.
遮荫胁迫对不同耐阴性玉米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易空秆和不易空秆的两个杂交种、易空秆和不易空秆的成对近等基因系为试材,在遮荫胁迫下对光合色素的反应差异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易空秆杂交种和不易空秆近等基因系对遮荫胁迫会产生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升高的反应,并随遮荫强度的增加而增幅加大,易空秆品种(系)则不具备此能力。两个近等基因系的叶绿素a/b值在遮荫胁迫后均产生下降反应,但不易空秆系始终高于易空秆系。说明不易空秆品种(系)的耐阴性机制在于具有较高的叶绿素含量、遮荫胁迫下维持较高叶绿素含量的能力以及对弱光条件的主动适应能力。试验初步探明了区分易空秆和不易空秆杂交种、自交系的遮荫胁迫强度范围以及引起幼穗发育障碍、造成空秆的遮荫胁迫时期。  相似文献   
106.
PEG处理幼苗和盆栽水分胁迫不同玉米自交系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高渗溶液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对10个玉米自交系进行发芽和幼苗培养试验,同时进行室外盆栽控制水分,在苗期和开花期进行中度水分胁迫试验测定籽粒产量.结果表明,PEG处理后,所测定的指标与田间水分胁迫一样具有相同的趋势,都表现电导率上升、丙二醛含量增加、叶片水势增大,说明利用PEG处理模拟水分胁迫,能够达到与田间水分胁迫相似的效果.进一步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所测定抗旱鉴定指标与水分胁迫下的籽粒产量表现极显著相关.因此可以利用PEG模拟干旱胁迫代替盆栽、田间水分胁迫对玉米种质进行抗旱性研究.  相似文献   
107.
染色体片段导入系群体作为次级作图群体,其遗传背景上仅有1~2个染色体片段来源于供体亲本,是精细定位控制复杂数量性状位点的理想材料。以掖478为遗传背景、齐319为供体亲本的染色体片段导入系CL103为父本,与背景亲本回交并自交构建含955个单株的F_2分离群体,对控制玉米雄穗分枝数的主效QTL开展精细定位。结果表明,2017年北京昌平环境下,两个亲本雄穗分枝差异数达极显著水平,CL103平均雄穗分枝数为24.30,掖478平均雄穗分枝数为18.20,F_2群体平均雄穗分枝数为22.03。参考B73RefGen_v3,利用完备区间作图法将qTBN7精细定位在第7染色体物理位置110 088 645~110 160 101 bp区域内,LOD值为25.06,解释11.47%的表型变异,该区间包含14个候选基因,包括已报道的控制玉米雄穗分枝数的基因ramosa1(ra1)。  相似文献   
108.
适宜机械粒收玉米品种脱水特性及相关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个不同熟期玉米杂交种为试验材料,通过玉米子粒含水率、脱水速率及相关性状测定,比较不同玉米品种脱水等性状。试验结果表明,适合粒收品种华美1号与其他品种相比,具有生育期短、含水率低、生理成熟后脱水速率快和果皮薄等特点,2016年生理成熟和收获时含水率分别为32.25%和20.20%,2017年分别为35.28%和17.47%。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子粒脱水速率与果皮厚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75;与苞叶脱水速率和含水率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35和-0.950;与其他性状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9.
以我国北方地区上世纪50年代以来生产上有代表性的15个主栽品种为试材,对灌浆期穗位叶叶绿素含量、保护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产物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比较其随年代推进和品种更替而发生的变化。结果表明,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总量呈增加趋势,这种趋势在灌浆后期越发明显;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呈降低趋势,说明近期品种持绿性优于早期品种,利于后期光合作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增加趋势,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逐渐降低,这种趋势在灌浆后期尤为突出,表明近期品种具有较强的清除活性氧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0.
玉米维管束性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回顾玉米叶片、果穗、茎秆中维管束的生长发育、解剖结构、功能及其对环境条件响应的研究进展,探讨维管束特性与光合效率、子粒形成、逆境生理等方面的关系,并对玉米维管束研究未来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