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4篇
农学   9篇
  1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17篇
园艺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以引种的5个国内玫瑰茄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这些品种在广西南宁市种植的适应性,分析这些品种农艺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的表现。结果表明:5个玫瑰茄品种的生育期范围介于201~209 d;株高介于189.8~216.0cm;每667m~2鲜果产量介于1231.6~1318.5 kg;每667m~2鲜萼片产量介于650.9~844.8 kg;每667m~2干萼片产量介于79.4~91 kg;每667m~2干萼片产值介于6347.7~7277.3元;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分析测试研究中心测试,试种的5个品种中,每100 g玫瑰茄-2号品种的花青素含量最高为1290 mg/100 g,M6品种柠檬酸含量最高为80.5 mg/100g,玫瑰茄-2号品种粗多糖含量最高为2.08%。综合上述指标分析,引种的5个国内玫瑰茄品种均适宜在广西南宁市种植。  相似文献   
12.
桂春豆1号是以桂春1号(靖西早黄豆×吉三选三)为母本,桂199(拉城黄豆系选)为父本有性杂交育成的春大豆新品种,该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631.60kg/hm2,较对照品种柳豆1号增产15.13%,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607.00kg/hm2,较对照品种柳豆1号增产14.64%,蛋白质含量39.91%,油分含量19.46%,抗SC11和SC13,耐酸铝能力较强,200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报导了桂春豆1号的选育与试验结果,并对关键育种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建立红麻雄性不育系、保持系与杂交种子生产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南宁单瓣木芙蓉和红麻野生种H040的越冬枝条为砧木,以红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763A和保持系763B越冬枝条上的新生芽为接穗,采用单芽切接法嫁接后扦插繁殖,成活后移栽大田与本砧嫁接株和种子繁殖株进行对比试验。【结果】不育系嫁接处理的成活率显著高于保持系嫁接处理,用红麻野生种H040作砧木表现出较高的嫁接成活率,而用木芙蓉作砧木的成活率较低;嫁接处理可使植株矮化,其中以木芙蓉作砧木的矮化效果最显著;嫁接对红麻的现蕾开花始期影响不大;用H040和木芙蓉作砧木的处理,其接穗的梢部枯萎长度显著小于本砧嫁接,表现出较强的越冬抗寒性;结果数的多少与越冬期的梢部枯萎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结实越多,越冬抗寒性越差。【结论】越冬枝条嫁接对红麻不育系与保持系成活率及越冬抗寒性存在一定差异;嫁接处理可使植株矮化;选择适当的砧木对提高接穗的抗寒性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使红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在华南地区安全越冬,实现多年生栽培,将不育系的繁殖固定于较低的回交世代,以抗寒性较强的红麻野生种H040、P3A×H040杂交种为砧木,P3A、P3B的实生苗为接穗,并以本砧嫁接为对照,探讨嫁接对红麻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生长发育及越冬抗寒性的效应。聚类和隶属函数分析结果显示:抗寒性强弱可划分为5类,红麻野生种H040和杂交组合P3A×H040抗寒性最强,为1级; P3A/P3A×H040和P3A/H040抗寒性较强,2级; P3A CK和P3A/P3B CK抗寒性中等,3级;P3B/P3A×H040和P3B/H040抗寒性较弱,4级; P3B/P3A和P3B CK抗寒性最弱,5级。以抗寒性较强的实生苗为砧木嫁接可提高红麻接穗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菜用黄麻不同生育期各部位有机硒的分布特性,为富硒菜用黄麻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指导。【方法】以圆果种菜用黄麻品种桂麻菜1号和桂麻菜2号为试验材料,种植于中硒土壤(pH 6.02,总硒含量0.221 mg/kg),分别于采收期(苗期、打顶期、开花期)和蒴果期测定根、茎、叶及蒴果的蛋白硒、硒代胱氨酸和硒代蛋氨酸含量及采收期叶的总硒含量。【结果】2个品种各部位蛋白硒、硒代胱氨酸和硒代蛋氨酸含量分别为0.034~0.173 mg/kg、2.857~16.053 μg/kg和26.076~135.235 μg/kg;采收期各部位有机硒含量依次为叶>根>茎,蒴果期依次为叶>根>蒴果>茎,且叶的含量显著高于茎(P<0.05,下同)。随生育期延长,2个品种根和叶的有机硒含量在蒴果期达最高值,且显著高于苗期;茎的有机硒含量在打顶期达最高值,且显著高于开花期和蒴果期。采收期2个品种叶的总硒含量分别为96.739~106.023 μg/kg和113.778~137.841 μg/kg,硒代氨基酸占总硒含量的74.351%~80.098%,均达到广西富硒农产品标准(>65%)的要求。【结论】菜用黄麻有机硒分布的主要部位是叶,蒴果期是叶和根吸收硒的关键时期。桂麻菜1号和桂麻菜2号种植于中硒土壤时,采收期其可食用部位均可达富硒农产品要求,可作为富硒蔬菜在中硒土壤区域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不同遮光胁迫对大豆生长发育进程及形态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遮光处理,研究不同遮光强度及持续时间对大豆的生育进程和形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播种后遮光20%~50%,时间持续到V3期以后,大豆各生育阶段所需生育日数减少,生育期缩短。遮光20%时间持续到V3以后,遮光30%时间持续到R1以后,遮光50%时间持续到R5以后,大豆生育期显著或极显著缩短。同一遮光持续时间,遮光强度的加强会导致R5-R8生育日数增加,使大豆生育期(VE-R8)延长。遮光强度及遮光持续时间对大豆株高、子叶节高度、茎粗和主茎节数影响显著。遮光50%持续到R5期以后,植株形态由直立变成蔓生型。  相似文献   
17.
以玫瑰茄MG1501-1和MG1502-2为试验材料,以自然光为对照(CK),分别设置日照时长8.0、9.5和11.0h处理,探讨不同日照时长对玫瑰茄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光照条件下,植株粗壮,叶片浓绿,长势好;日照11.0h处理,植株粗壮,叶片浓绿,花蕾正常且着色均匀;日照8.0h处理植株徒长,茎细长,叶片淡绿,变态花蕾多且着色不均匀,呈现红绿相间条纹,花蕾基部为橘红色;群体长势强弱依次为CK>11.0h>9.5h>8.0h处理;现蕾期、始花期以及成花逆转出现期早晚依次均为11.0、9.5、8.0h处理;植株株高依次为CK>8.0h>9.5h>11.0h处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光照11.0h处理分枝数、鲜果数最多;鲜果重、鲜萼片和干萼片产量最高,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合各项指标,日照时长11.0h处理主要产量性状优于8.0、9.5h以及CK处理,且成功诱导玫瑰茄开花结果,促使玫瑰茄于长日环境下开花结果,实现了玫瑰茄反季节栽培、增加了复种指数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对引进的19份毛豆品种的10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表明,1)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大小依次为主茎分枝数、百粒重、单株荚数、底荚高、单株粒数、株高、单株产量、主茎节数、茎粗、生育期.2)单株产量与百粒重呈极度正相关,与底荚高、主茎分枝数、茎粗、单株粒数呈正相关,与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呈负相关.因此要增加单株产量,首先要考虑选择百粒重大的品种,其次是选择茎杆粗壮,主茎分枝数及单株粒数较多的品种.  相似文献   
19.
菜用大豆(毛豆)含水量高,极易失水萎蔫或腐烂变质,选育适应市场需求,又宜于保鲜贮藏的品种,采用速冻冷藏的方式,开发、应用天然保鲜剂和生物技术,可提高菜用大豆的经济价值和拓宽国内外市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出最适宜巴马火麻的栽培密度及施肥量,为其高产栽培提供参考。【方法】采用2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分析不同栽培密度(A1:6.0万株/ha、A2:9.0万株/ha、A3:12.0万株/ha)和复合肥施肥量(B1:450 kg/ha、B2:750 kg/ha、B3:1050 kg/ha)处理组合对巴马火麻出苗期、雄株见蕾期、雄株开花期、雌株结果期、株高、茎粗、有效分枝数、千粒重、雌雄株比例、火麻籽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处理对巴马火麻生长无明显影响,除雄株茎粗外,其他各农艺性状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对火麻籽产量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各处理产量排名依次为:A2B3>A3B1>A2B2>A3B2>A3B3>A1B1>A1B2>A2B1>A1B3,其中A2B3产量为1351.88 kg/ha,显著高于A1B2、A2B1和A1B3(P<0.05)。【结论】栽培密度与施肥量互作可以影响巴马火麻籽产量,适当加大栽培密度和增施肥料是获得高产的重要措施,以栽培密度9.0万株/ha、复合肥(17-17-17)施肥量1050 kg/ha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