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篇
农学   16篇
  13篇
综合类   45篇
农作物   33篇
畜牧兽医   5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产量比系数对农用地分等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产量比系数是农用地分等中关键的参数,其测算的是否科学决定了农用地利用等别评价精度,由于中国耕作制度的复杂性和利用方式的多样性,农用地分等规程上要求采用基准作物和指定作物最高产量比法求取产量比系数,如何进行产量比系数改进,提高农用地分等精度是必须要解决的科学问题。该文以上海市崇明区作为研究案例,针对一年两熟区域农用地分等,采用最高产量比法、生产潜力比法、热量比法、市场价格比法、热量—现实生产力综合比法、热量—生产潜力综合比法等6种方法确定产量比系数,并检验不同方法确定产量比系数对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别和利用等别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规程确定的产量比系数方法评价出的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别和利用等别比较,其他5种方法评价得出的农用地自然质量、利用等别呈现整体上升或整体下降趋势。但是,依据不同方法确定的产量比系数进行农用地评价,对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别和利用等别的空间质量差异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2.
本文以废弃菌渣为基础基质,配以草炭和蚯蚓粪等,探索适合烟草育苗的基质配方,并分析菌渣在烟草育苗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T4处理组(蚯蚓粪∶菌渣∶蛭石∶珍珠岩=1∶1∶1∶1)在株高、根系发育等表观生长指标和可溶性糖、根系活力等生理活性指标方面相较于市售基质处理组(草炭∶蛭石∶珍珠岩=2∶1∶1)均有明显的优势。通过SPSS软件对基质物理、化学性状和烟草生长生理指标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基质较高的总孔隙度、有效铁含量和全钾含量能有利于烟草幼苗的生长,而较高的电导率、有机碳含量和全氮含量则不利于烟草幼苗的生长。菌渣具有高总孔隙度、高有效铁、适宜营养结构和低成本的优势,但也有高电导率、低容重和高有机碳的劣势,不宜单独作为基质,应用适当配方,可充分发挥菌渣的作用,是一种好的基质材料,具有广阔的基质化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3.
食用菌菌渣基质化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就近年来国内外在食用菌菌渣特性及其基质化利用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详细综述。首先介绍了菌渣基本理化性质,并与传统基质材料对比分析了其在基质化应用中的优劣;随后分类举例,详细介绍了菌渣在园艺作物、中草药和食用菌几类作物栽培中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分析了菌渣在几种主要作物栽培中的优势,同时涉及了菌渣在土壤改良及作用机理方面的研究;最后总括了菌渣基质化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的研究方向及理论深度等问题,并提出了具体建议,以期为食用菌菌渣的高效利用及基质育苗、栽培中问题的解决提供可靠且深入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4.
5种牧草植物对胜红蓟田间替代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5种牧草对入侵杂草胜红蓟的替代控制效果,为入侵杂草胜红蓟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在田间条件下,通过分别将5种牧草(‘特高’、‘大力士’、‘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杂交狼尾草’)与胜红蓟约2:1的比例混种,建立了5种不同的替代控制模式,然后动态监测各群落(种群)生物指标,评价5种牧草对入侵杂草胜红蓟的替代控制效果。结果表明:(1)以‘特高’对胜红蓟进行替代控制时,‘特高’株高不受阻、盖度占优、群落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变大,胜红蓟重要值变小;(2)以‘多年生黑麦草’对胜红蓟进行替代控制时,‘多年生黑麦草’株高不受阻、盖度占优、群落Simpson指数变大、Shannon-wiener指数变小,胜红蓟重要值变小;(3)分别以牧草‘白三叶’、‘大力士’、‘杂交狼尾草’对胜红蓟进行替代控制时,虽然牧草盖度占优,群落Simpson指数变大,但是牧草高度受阻、群落Shannon-wiener指数变小,胜红蓟重要值变大。综上结果说明牧草‘特高’和‘多年生黑麦草’对胜红蓟有很好的防控效果,而‘白三叶’、‘大力士’、‘杂交狼尾草’对胜红蓟替代控制的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105.
生物入侵已成为世界性的生态、经济问题,是人类当前面临的巨大挑战.作为入侵生物中一个重要组分的外来入侵植物,其入侵不仅改变了入侵地地上植物群落的多样性,而且对入侵地的地下生态系统也产生了深刻影响.国内外的生态学家对于外来植物的入侵虽已提出多个机制假说,但真正机理还未明确.近年来兴起的外来入侵植物与入侵地土壤生态过程相互影响的研究为外来植物入侵机理的揭示提供了新思路.从两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对外来入侵植物与入侵地地下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研究结果:(1)入侵植物与入侵地土壤微生物的相互影响:外来入侵植物可通过破坏土著植物与土壤微生物问的共生关系、分泌化感物质影响入侵地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逃避原产地土传天敌、改变入侵地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而间接改变土壤养分循环等途径实现入侵;(2)入侵植物与入侵地土壤养分的相互影响:主要是入侵植物与入侵地土壤氮、磷、钾等几种大量元素及其他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综述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外来入侵植物入侵机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外来植物入侵的预防、控制与生境恢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6.
用酚二磺酸比色法做对比,分析了不同前处理条件对紫外分光光度法洲定堆肥过程堆体中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酚二磺酸比色法与经KCI溶液和超声波浸提,活性炭处理的紫外分光光度法硝态氮测定值相比无显著差异,且后者消除了有机物的影响,操作简便.改进后的方法回收率为96%~108%,变异系数1.7%~5.5%.  相似文献   
107.
以假臭草为化感物质供体,飞机草、巴西含羞草、稗草、三叶鬼针草和茼麻种子为受体做盆栽试验,测定杂草种子发芽率、株高、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探讨假臭草作为绿肥时对几种常见大田草的抑草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假臭草对杂草种子发芽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特别是稗草和飞机草,在较低(0.005:1、0.010:1,W绿肥:W土壤)施肥水平即可完全抑制其萌发;假臭草对杂草植株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小,甚至还会促进某些杂草的生长.因此,在利用假臭草的化感作用控制杂草时,应在杂草萌发前进行控制,而且控制对象应该是对化感作用敏感的杂草.  相似文献   
108.
木薯渣堆肥过程中理化性质变化和腐熟度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木薯渣为原料进行高温堆肥发酵.研究堆肥化过程中木薯渣肥堆理化性质的变化情况及堆肥腐熟程度.结果表明:在堆肥发酵过程中,温度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而含水率变化不大.补充氮处理的pH值在发酵结束时为8.5左右.水溶性有机碳含量随着堆肥化进行而降低;而水溶性氮含量的变化受通气状况和氮源条件的影响较大.纤维素酶活性呈"升高-降低"趋势.种子发芽率能有效、可靠的反映堆肥的腐熟程度,发酵24~30d的堆肥已对植物无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09.
替代控制由于对环境友好而日益受到杂草防除专家、学者的青睐。鉴于替代控制所取得的成果,利用牧草黑籽雀稗(Paspalum atuatum)和假臭草(Eupatorium catarium Veldkamp)盆栽混种试验,结果表明:(1)混种时,黑紫雀稗的种间竞争大于种内竞争,而假臭草种间竞争小于种内竞争;(2)黑籽雀稗与假臭草需要相同的资源,在适当的种植比例和适当的种植密度下,两者均有将对手排挤出种群的能力;(3)混种密度、比例、密度×比例对黑籽雀稗与假臭草竞争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4)种植密度和比例对假臭草和黑籽雀稗的表型特征存在互作效应。总的来看,黑籽雀稗和假臭草混种时,黑籽雀稗处于劣势,但在适当的混种比例和适当的种植密度下,黑籽雀稗的竞争力完全可以达到与假臭草相当的水平。为了使竞争向着有利的方向进行,可以通过调整种植比例和种植密度来使黑籽雀稗处于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10.
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豇豆中吡虫啉和啶虫脒残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紫外扫描确定吡虫啉和啶虫脒的最大紫外吸收波长分别为270和246 nm,通过改变其比例优化出峰时间和分离度,确定V(乙腈)∶V(水)=3∶7为流动相,建立了两种农药的标准曲线,结果表明在005 ~ 5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均良好。进行样品加标回收实验,用乙腈提取,C18固相萃取柱净化,上述条件进行下分析,01,05,15 mg·kg-1三个加标浓度回收率均在75% ~ 110%,变异系数< 5%,准确性和稳定性都较好,方法最低定量限001 μg·g-1,完全可以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