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3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6篇
  36篇
综合类   87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根据我们目前的传统黑板擦效率低、吸尘效果差等缺点,我们设计出了一种新型太阳能无尘黑板擦,该板擦能够有效去除擦黑板时的粉尘,不仅保护了教室内老师同学的身体健康,还极大改善了教室卫生状况。该设备在塑料外壳的背面和排气口壳体上装有电机。转子上装有涡轮风扇,转子的前端装有刷子,刷子后部的防尘罩下面装有过滤器。产生的灰尘在隔离罩和风扇的作用下向后吹、向后移动,在过滤器中被过滤出来存入后方的挤压器,从空气出口排出洁净的空气。这样可以方便地完成积累原材料的功能,同时在后方可自动产出一支粉笔。  相似文献   
12.
13.
14.
为推进甘肃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玉米种植结构,缓解籽粒玉米结构性产能过剩的问题,2017年甘肃省中部旱作农业区从省内选择了10个粮饲兼用玉米新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金凯3号、甘玉23号、丰玉3号、陇单4号4个品种表现突出,其中金凯3号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的平均水平均表现最优,生物产量为113 195.40 kg/hm2,籽粒产量为14 796.75 kg/hm2,分别较CK增产19.22%和24.47%。建议金凯3号可适当推广,甘玉23号、丰玉3号、陇单4号可在甘肃省中部旱区进一步加大试验、示范,其余品种可进一步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5.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2种不同氮源(尿素氮、农家肥氮)与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配施后对温室芹菜氮素吸收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尿素(Urea)和腐熟牛粪(Dung)分别与DCD配施在一定程度上均可促进芹菜产量的提高和品质的改善,减少土壤中硝态氮含量,降低芹菜体内硝酸盐累积,显著提高氮素利用率。与单施肥料相比,Urea+DCD和Dung+DCD可使土壤中铵态氮含量增加22.71%~92.97%,硝态氮含量降低12.28%~56.73%;可使芹菜茎、叶吸氮量分别增加29.24%~74.89%,30.89%~66.33%,地上部氮素利用率分别提高到16.85%和30.30%。同时,Urea+DCD和Dung+DCD还可促进芹菜产量和株高的增加,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芹菜体内硝酸盐含量则分别降低37.05%,17.18%(茎),25.21%和7.63%(叶),并且还能显著提高芹菜中可溶性糖、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和Vc含量。综合比较可知,尿素和DCD配施在减少氮素损失,降低芹菜体内硝酸盐含量以及提高营养品质方面的综合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6.
水分不足是限制半干旱雨养作物生长的主要因素,地表覆盖能够改善土壤的微环境,从而显著提高作物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为明确西北半干旱雨养区不同保墒措施下旱地马铃薯的土壤水分特征及其对产量的影响,于2014—2015年设置了玉米秸秆带状覆盖种植(T1)、半膜大垄(T2)、全膜双垄(T3)和露地平作(对照,CK)4种栽培模式,研究了玉米秸秆带状覆盖、地膜覆盖种植对马铃薯产量、土壤水分变化及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覆盖方式能有效改善马铃薯生育期0~200 cm土层土壤水分状况,地膜覆盖对马铃薯生育前期土壤水分保蓄效果较好,秸秆带状覆盖对生育中后期土壤水分状况的改善效果明显。与对照(CK)相比,3种覆盖处理均提高了土壤含水量,其中T1处理效果最好,较CK提高2.8%~7.8%,尤其在伏旱阶段的块茎形成期,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高于地膜覆盖处理。与CK相比,T1处理马铃薯产量提高10.5%~34.2%,水分利用效率(WUE)提高8.9%~29.8%,达108.9~134.0 kg·hm~(–2)·mm~(–1),商品薯率提高14.7%~38.8%,达82.3%~92.2%。马铃薯产量与生育期耗水量(r=0.836**)呈显著正相关。T1的产量和商品薯率均显著高于T2和T3(P0.05)。可见,玉米秸秆带状覆盖具有显著的纳雨保墒作用,促进马铃薯的生长发育,增产效果显著。其推广应用可有效提高该区降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马铃薯稳产高产,可作为西北雨养农业区旱地马铃薯生产的高效栽培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克隆含人gp130和IL-12Rβ2胞外段的基因并构建人gp 130-IL-12Rβ2胞外段融合蛋白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方法 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以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cDNA为模板,PCR法扩增gp130胞外段基因和IL-12Rβ2胞外段基因;应用T-A克隆技术和亚克隆技术,构建骨架为GV140的人gp130-IL-12Rβ2胞外段融合蛋白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结果 PCR扩增得到人gp130胞外段基因,IL-12Rβ2胞外段基因和gp130-IL-12Rβ2胞外段融合蛋白基因片段,克隆得到重组体GV 140-gp 130-IL-12Rβ2,测序验证了重组体的准确性.结论 成功构建了人gp130-IL-12Rβ2胞外段融合蛋白基因真核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18.
通过温室土培和砂培盆栽对比试验,研究了外源Cd、Pb、Zn复合污染对印度芥菜富集重金属的效果。结果表明,印度芥菜Cd、Pb和Zn的富集量分别与土培和砂培Cd、Pb、Zn的添加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砂培印度芥菜Cd、Pb和Zn的富集量分别远大于土培,前者印度芥菜地上部Cd、Pb、Zn的最高富集量分别达311.3,248.0,2760mg/kg,分别为土培的10.4,12.9,4.67倍;砂培条件下印度芥菜地上部Cd、Pb、Zn的提取量均大于土培,分别为土培的1.29~8.96倍、1.02~8.58倍和1.68~5.62倍;印度芥菜Cd、Pb、Zn的富集系数砂培较土培明显增大,其中富集系数的变化为CdZnPb,对Pb的富集系数除个别处理外均小于1,说明印度芥菜对Cd、Zn具有很强的富集能力,对Pb的富集能力较弱。研究表明,土培条件下Cd、Pb、Zn的生物有效性较低,直接制约着印度芥菜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不同密度印度芥菜对EDTA活化土壤镉纵向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湿法消解,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EDTA活化土壤中Cd的迁移。结果表明:EDTA不但能活化土壤Cd,而且能显著提高印度芥菜对Cd的富集量,使被活化的土壤Cd向印度芥菜根系密集层迁移。随着印度芥菜植株密度的增加,被活化的土壤Cd随水向下迁移的深度越浅。在印度芥菜修复Cd污染土壤过程中,选择适宜的种植密度,可有效控制被活化土壤Cd的纵向迁移,残余的活化土壤Cd被根系富集在土壤表层,不会导致地下水污染。  相似文献   
20.
胶质芽孢杆菌对印度芥菜富集土壤Cd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灭菌土培试验研究分别接种0,12.5,25,37.5,50,62.5ml/盆活菌浓度为1×109 cfu/ml的胶质芽孢杆菌,对印度芥菜修复Cd污染土壤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接入胶质芽孢杆菌菌液25ml/盆时,植物地上、地下部分对Cd的提取量分别为其他接种量的1.10~1.48倍,1.32~1.77倍。以不种印度芥菜作为对照,种印度芥菜处理的土壤Cd随着时间的变化去除效果有所不同,接菌后14d左右土壤Cd含量最低,收获时土壤Cd去除率可达到20%,显著提高其植物修复效果。同时,不同浓度的胶质芽孢杆菌均可以促进富集植物的生长,印度芥菜地上、地下部分生物量分别提高3%~16%,4%~61%。综上,胶质芽孢杆菌不但可以提高污染土壤中Cd的生物有效性,而且可明显促进超富集植物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