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2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2篇
  3篇
综合类   80篇
农作物   19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固定资产是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开展科技创新、展示示范等各项工作的必要保障。文章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六合动物科学基地为例,阐述了其固定资产的管理模式、分类以及日常管理工作,分析了其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明确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工作的内容、加强清查盘点、加快网络化建设等建议,以期提升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系统化、精细化、流程化、动态化、同步化以及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42.
羊猝死症是近年来发生的一种新病,该病往往没有任何前驱症状,突然发病死亡,以全身实质器官及消化道出血、小肠分段性坏死为特征。给养羊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43.
44.
棉花留叶枝密度与产量及构成产量诸因子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苏棉12号(常规种)和苏杂16(杂交种)为材料,运用统计学方法、采用数学模拟,研究了江苏沿海地区中上等肥力、留叶枝条件下,栽培密度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密度水平下,皮棉单产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苏棉12号和苏杂16两品种高产的适宜密度分别为每公顷3.95万株和3.21万株.通径分析结果,构成棉花产量诸因子中,总有效成铃数对产量的直接效应最大,铃重次之.  相似文献   
45.
46.
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试点项目在我区实施已近7年,文章主要介绍了该项目在我区7年中的发展现状,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对该项目未来在我区的发展提出了展望和构想。  相似文献   
47.
以国家绿色食品的检测项目为指标,运用GB/T系列检测方法,对7种高寒冷凉区主栽蔬菜进行了重金属及农残指标的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高寒冷凉蔬菜重金属和多项农残未检出或低于控制标准,质量安全标准均达到了A级绿色食品的标准,产品质量安全。表明高寒冷凉区是发展有机、绿色蔬菜的理想产区之一。  相似文献   
48.
油松种子园无性系雌球花量变异及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应用回归和非回归模式,评价了卢氏油松种子园31个无性系的结实稳定性。结果表明,各年份雌球花量遗传方差,环境方差和表型方差均很大,年度间的差异也很明显,呈现丰年大歉年小的梯度差异。  相似文献   
49.
在水分胁迫下对 5个不同耐旱性品种小麦幼芽、幼苗中丙二醛 (MDA)含量变化及保护酶、淀粉酶活性进行比较研究得出 ,在水分胁迫下 ,MDA与耐旱性呈负相关。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氢酶 (CAT)、α -淀粉酶、β -淀粉酶与小麦的耐旱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0.
棉花专用包裹配方肥具有养分全面、配比合理等特点。经多年试验结果证明,它不但节省工本,而且增产效果明显。以1hm~2施普通复合肥和尿素各600 kg(简称常规施肥)为对照,研究施用棉花专用包裹配方肥对棉株干物质和氮素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1hm~2基施棉花专用包裹配方肥1500 kg及后期用尿素15 kg叶面喷施,可有效增加棉花盛铃期以后的叶面积指数和功能叶中叶绿素含量,使棉株一生中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明显增加,且在各器官间的分配较合理,单产略有提高。同时,施用棉花专用包裹配方肥可使氮素利用率提高13.73至18.96个百分点,有效地减少了养分流失,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