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37篇
  1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13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斑茅野生种抗旱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出抗旱性优良的育种材料,为甘蔗的抗旱育种以及分子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文章以8个不同无性系斑茅野生种为试验材料,正常浇水为对照(CK),在甘蔗伸长期初期需水量最大时进行干旱胁迫,测定细胞膜透性、丙二醛含量、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POD活性、SOD活性等抗旱生理指标,并对各指标变幅进行模糊隶属函数分析。【结果】8个不同无性系材料抗旱性由强到弱依次为斑茅90-14斑茅83-180斑茅Ⅱ91-125斑茅Ⅰ91-39斑茅92-37斑茅89-8斑茅93-77斑茅82-53。【结论】在伸长期干旱胁迫下,斑茅90-14在渗透调节、抗氧化系统、物质代谢等方面都表现出了积极的生理响应。  相似文献   
52.
通过一年的试验表明,采用云南农业大学甘蔗研究所自行研制的甘蔗内生菌(ScBS1)菌剂对甘蔗进行浸种和淋浇,使蔗苗出苗快、长势旺盛、增产明显,且对甘蔗糖分影响不明显,含糖量均能达到15 t/hm~2以上。  相似文献   
53.
耿马县甘蔗种植基础设施滞后,制糖企业原料需求缺口大,机械化生产落后,种植规模小且散,劳动力供需矛盾突出,甘蔗品种矮化、退化严重,病虫害防控力度弱,蔗糖产业链延伸不够,产品附加值低.围绕"稳住县内面积,拓展境外规模"的思路,构建多元化原料供应格局,保障原料稳定供应,大力推广甘蔗生产机械化,种植"双高"甘蔗新品种和推广高产...  相似文献   
54.
本文比较了割手密、斑茅、蔗茅、五节芒、河八王等甘蔗种质资源野生种的幼叶组织培养条件, 首次建立了五节芒和河八王的组织培养体系。结果表明, 不同的野生种在愈伤组织诱导率、继代培养再分化能力及再生苗分化率方面均表现出不同, 说明甘蔗近缘野生种间在生理和遗传上存在着对培养条件反应的差异, 不同的资源材料要选择各自适合的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55.
为探究甘蔗促生长菌株B9对不同基因型甘蔗品种的促生长效果,本研究采用6个不同基因型的甘蔗栽培种作为研究对象,以接种菌株与否分为处理组及对照组(CK),分别测定各甘蔗幼苗的株高、根长、鲜重、干重、株高、茎径、茎长等农艺性状以及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等生理指标.通过综合生理指标及各方面农艺性状分析B9菌...  相似文献   
56.
甘蔗赤腐病病原菌的分离与ITS序列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甘蔗赤腐病病原菌分离纯化得到5株病原真菌(CF-1、CF-2、CF-3、CF-4、CF-5),对其进行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CF-1和CF-4均能引起与田间病害一致的症状,通过ITS1和ITS4对致病菌的基因片段进行扩增,结果显示,菌株CF-1与KU933924.1相似性达到99.00%,CF-4与MH854879.1相似性达到99.42%。综合病害症状观察、形态观察和ITS序列分析结果,将甘蔗赤腐病病原菌CF-1鉴定为镰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alcatum Went.),将CF-4鉴定为球黑孢菌[Nigrospora sphaerica (Sacc.) E.W. Mason.]。  相似文献   
57.
为解决化肥用量过多问题,提高甘蔗节本增效,选取云南省6个主要蔗区作为试验点,以B9菌剂、有机肥、复混肥不同组合为供试肥料设置不同施肥处理,探讨各肥料处理对甘蔗生长、产量、糖分等农艺性状的影响,并分析甘蔗种植效益。结果表明,施用B9菌剂组合的肥料不同程度促进甘蔗出苗;6个试验点中除盈江县和景谷县施用B9菌剂组合的肥料对促进甘蔗分蘖作用不明显外,其他4个试验点均达到有效促进;与普通复混肥处理相比,施用B9菌剂的处理在株高、茎径、有效茎数、蔗茎产量、蔗糖分等性状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影响不显著。选取元江县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施用B9菌剂组合的肥料比对照收益高,而没有B9菌剂组合的肥料比对照低。综上所述,施用“B9菌剂+有机肥+化肥”组合的肥料在稳产减肥(化肥)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8.
甘蔗及甘蔗近缘属内生菌的筛选、鉴定与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进一步挖掘甘蔗栽培种及其亲缘野生种中内生菌的功能与价值,筛选出具有促进植物生长功能活性的微生物菌株,用于促进甘蔗产业的增收增产。以前期分离纯化获得的589 株甘蔗内生细菌为基础,筛选并鉴定具有固氮、溶磷、解钾等促生长特性的功能菌株。在此基础上,对菌株产生的有机酸、吲哚乙酸(IAA)和嗜铁素也进行了定量测定与种类划分。结果表明:共有12 株功能菌株被筛选得到,分别编号为B7、B9、C9、D5、E12、F5、G3、H5、J8、L9、M3、O9,其中多株菌株同时具有固氮溶磷解钾等生物学活性;12株菌株分别属于PantoeaPseudomonasEnterobacterSerratiaAcinetobacterBacillus 6个属。进一步功能研究结果表明:菌株G3与C9对于无机磷和有机磷的溶解能力较强,溶磷量分别为1 386.97±331.96与2 523±68.17 mg/L;菌株M3解钾能力较强,解钾量为8.59±0.08 mg/L;各菌株所产生的有机酸主要为酒石酸,其次为苹果酸、乳酸、乙酸、柠檬酸;12株功能菌株可产生IAA及嗜铁素,但产生嗜铁素的种类随菌株而异;各菌株与甘蔗种苗共培养过程中均能促进甘蔗种苗芽长与根长的生长,其中表现较优的有E12、C9、G3菌株处理组。该研究可为后续微生物菌肥开发奠定材料基础,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9.
甘蔗愈伤组织分化绿苗内源激素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甘蔗愈伤组织分化过程中的内源激素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甘蔗愈伤组织分化过程中,伴随愈伤口分化过程中的变化,内源激素发生一系列的变化,IAA的强烈合成与胚性细胞的发生相联系,当胚性细胞大量发生时,IAA的合成达到峰值,当CTK达到峰值时,分化苗大量发生,而GA1 3的合成和分化苗的长高密切相关,GA1 3在分化20d才达到峰值,分化20d后,各种内源激素含量下降并趋向稳定。  相似文献   
60.
RAPD分子标记在甘蔗杂种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甘蔗杂种梁河78/121及其亲本华南56/12和崖城58/47共3个材料的幼嫩叶片中提取DNA,使用PCR仪,建立了适合甘蔗PAPD分析的PCR条件,对115个随机引物进行筛选,74个引物可获得甘蔗RAPD多态性,从中找到可用于鉴定该杂种的引物OPR—17,OPK—17和OPR—18。利用该法鉴定甘蔗杂种简单、迅速、可靠,DNA用量少,且不影响被检植株的后期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