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2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30篇
林业   139篇
农学   62篇
基础科学   59篇
  63篇
综合类   575篇
农作物   28篇
水产渔业   30篇
畜牧兽医   619篇
园艺   204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杭州位于东经120°12',北纬30°16',年平均气温16.2℃,年平均降水量1 400 mm,无霜期平均236~254天,平原地区海拔3~6 m,具有南北之间过渡的明显地理特征,适宜多种植物生长,地表江河纵横湖泊星罗棋布,为杭州提供了丰富的植物资源条件.蔬菜中的莼菜,虽对外界环境条件要求较高,但在杭州也能良好生长.  相似文献   
22.
用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强毒株(C48-1)与弱毒株(G190E40和B26-T1200)制备的蜂胶灭活疫苗的免疫原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强毒株C48-1制备的禽霍乱蜂胶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显著高于弱毒株G190E40和B26-T1200,近期保护率相差20%~40%,3个月后相差40%~80%.强毒株C48-1的免疫原性显著高于弱毒株G190E40和B26-T1200,说明禽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上的毒力蛋白可能具有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23.
为寻找其他有效的禽霍乱蜂胶灭活疫苗的效检方法,应用小白鼠代替本动物鸡对禽霍乱蜂胶灭活疫苗进行效检.结果表明,小白鼠免疫时体重15~18 g,疫苗免疫剂量0.3 mL/只,免疫10 d后攻毒,攻毒时体重20~25 g,攻毒剂量5~9 CFU/只时,可代替本动物鸡对禽霍乱蜂胶灭活疫苗进行效检,判定标准为免疫组8/10以上保护,对照组5/5死亡为合格.本效检方法可缩短检验期限7 d,降低检验成本,具有敏感、特异、客观、简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24.
2002年我们制定了武汉市地方标准<无公害水芹栽培技术规程>,通过有关专家审定修改后,经武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实施,编号为DB4201/T293-2002.现将该标准文本的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5.
李峰  赵建选  王士坤 《食用菌》2004,26(1):25-25
玉米秸秆作为农作物下脚料,被农民就地焚烧,已成为公害。如何将玉米秸秆进行转化利用,提高玉米秸秆附加值,变废为宝,增加经济收入?是政府也是农民朋友最关心的问题。几年来,我所对玉米秸秆生物利用技术进行了研究,其中利用玉米秸秆栽培毛木耳,菌丝洁白,生物学转化率可达100%以上。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6.
无特定病原(SPF)鸡育雏期是雏鸡骨骼及机体器官发育成长阶段,雏鸡的发育和体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SPF种鸡一生的生存质量和生产指标,这就对SPF育雏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首先要保证SPF鸡实验动物房(也称生物洁净室或SPF鸡舍)维持在屏障系统(洁净度级别在万级以内)的净化环境中,以及严格的净化管理,包括人员、物品的进出和日常操作,要有一整套严密的操作规程。同时对育雏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技术参数进行合理地控制;对喂料、饮水和断喙等操作工艺进行科学地管理。另外,由于SPF鸡饲料经过了高压灭菌,一部分营养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因…  相似文献   
27.
应用雏鸭病毒性肝炎病毒(DHV)弱毒疫苗和DHV油乳剂灭活苗多次免疫产蛋鸡,制备鸡抗鸭病毒性肝炎高免卵黄抗体,自制鸭病毒性肝炎病毒高免卵黄抗体的疗效取决于卵黄抗体的中和效价及治疗的时间。实验室试验及临床应用结果表明,卵黄抗体的中和效价应达2^8以上,并且在感染DHV 24h以内对雏鸭进行肌肉注射,治疗效果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28.
分别将3株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标准强毒株J株、山东分离株N株和L株)经甲醛灭活后制成油乳剂灭活疫苗。免疫效力试验结果表明,以N株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制备的油乳剂灭活疫苗免疫效果较其它几种疫苗好,免疫鸡AGP抗体阳性率高达83%,免疫保护率高达100%。  相似文献   
29.
孙启忠  柳茜  陶雅  李峰  徐丽君 《草业学报》2018,27(7):187-195
自汉代苜蓿引入我国以来,受到历朝历代的重视,民国时期亦不例外,苜蓿种植利用也得到了发展。在收集近现代有关苜蓿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民国时期西北地区苜蓿种植利用情形进行了梳理与归纳,结果表明,在民国时期西北地区乃为我国苜蓿种植集中区,在陕西、甘肃、新疆、绥远(西部)、宁夏和青海等都有种植,据不完全考查,种植苜蓿的县有52个,其中以陕西最多,达22个县,甘肃次之为14个县,新疆为8个县,绥远(西部)为3个县,宁夏2县(道)和青海1个县。特别是陕甘宁边区发展苜蓿的势头高涨,如1942年边区政府在延安、安塞、甘泉、志丹、定边、靖边等县种植苜蓿达3万亩,陇东种植苜蓿2.3万亩;1944年延川县紫花苜蓿保留面积2.0万亩,到1949年,陕西全省种植苜蓿约98.49万亩。1949年新疆苜蓿保留面积达29300 hm2。绥远河套地区还进行了苜蓿粮草轮作,并建立了苜蓿种植基地。为了鼓励苜蓿种植,边区政府出台了不少政策,例如,1941年边区政府公布了《陕甘宁边区政府建设厅关于种牧草的指示信》,1942年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卅一年推广苜蓿实施办法》等,李仪祉在治理黄河的方略中,从大农业、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出发,提倡广种苜蓿,肥田养畜,并提出了4条种植苜蓿的措施。李烛尘提出,苜蓿根入土深,且能耐旱,适宜西北地区种植和培植草原。苜蓿除用于饲喂家畜外,幼嫩时可当蔬菜食用,在灾荒年也是百姓很好的救荒食物,苜蓿作为农产品常出现在兰州的市场上,试验表明苜蓿保存水土流失的作用要大于作物。  相似文献   
30.
孙启忠  柳茜  李峰  徐丽君  陶雅 《草业学报》2018,27(10):204-214
苜蓿被《救荒本草》《本草纲目》《群芳谱》和《农政全书》以及明皇帝实录与方志等经典要籍所记载,充分体现了苜蓿在明代的重要性、研究的普遍性和种植的广泛性。本研究以记载明代苜蓿的相关典籍为基础,应用植物考据学原理和方法,结合现代研究成果,对明代苜蓿种植分布与状况、植物生态生物学特性、栽培管理和利用方式等进行尝试性研究考查。结果表明,明代在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北京、甘肃和宁夏等省均有苜蓿种植,其中以“三晋为盛,秦、鲁次之,燕、赵又次之”。在苜蓿植物学、生态生物学研究方面成绩显著,对苜蓿植株形态、花色及其着生部位、荚果种子形状的精准描述已达到现代植物学的水准。同时,对苜蓿的轴根性也有一定的认识,记载其根的形态与黄芪的根相类似。在明代出现了紫花和黄花2种苜蓿的记载;主张苜蓿与荞麦混作,并利用苜蓿的肥田能力,将苜蓿纳入了轮作制度中;提倡7、8月种苜蓿,一年三刈,种子田一刈;苜蓿3年后生长进入旺盛期,7、8年后衰退垦去。在苜蓿饲用方面明代王象晋提出了最佳利用时期,即“苜蓿花时,刈取喂马牛,易肥健食”。同时,在苜蓿的食用、药用等方面人们利用得更加具体有效。此外,苜蓿还可做贡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