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2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7篇
  12篇
综合类   49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01.
粳稻恢复系bar基因纯系的选育及在杂种优势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bar基因导入粳稻恢复系H84中,获得12棵转基因阳性苗。T1个体的叶片除草剂抗性鉴定结果表明:8个群体的分离比符合3∶1分离;对T3株系进行芽苗的除草剂抗性鉴定,从中获得了10个抗性表现为纯合的株系。用这些株系与1513A不育系杂交,并分别鉴定和测定了F1杂种的除草剂抗性、纯度、育性和主要农艺性状,结果表明:F1杂种对Basta除草剂均表现为抗性,F1的育性和主要农艺性状与对照相比没有明显差异,显然bar基因的插入对该恢复系的恢复力和与不育系的配合力没有影响,同时显示bar基因的应用,对控制水稻杂交种的纯度和田间杂草以及提高产量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2.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简称博州地区)处于准噶尔盆地西南边缘,是西北荒漠区的典型代表,是大风的主风道,是重要的风沙策源地,生态比较脆弱。本研究基于30 m空间分辨率的Landsat数据,结合土地利用矩阵转移,分析2005—2020年博州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植被覆盖度及驱动力因素。结果表明:(1)2005—2020年,博州地区的主要地类是沙地、草地、裸地和耕地。沙地面积增加1447 km2,增长率为18%;草地面积减少最多,减少了1638 km2。2000—2015年博州地区有大量的沙地、林地、耕地转为草地,建设用地也在微弱增加。(2)2005—2020年博州地区低植被覆盖度面积占比相当高,超过了60%,较低植被覆盖度的实际比例均在10%,中覆盖度植被呈现增长的趋势,而较高和高覆盖度的植被呈现出先大幅增加后缓慢减少的趋势,植被的覆盖度伴随坡度的提高先降后升再降。(3)由驱动力的研究发现,土地利用变化是引起植被覆盖度变化的首要影响因子,其次是道路和GDP,再次是降水和温度,最后是人口密度、水系和坡度。  相似文献   
103.
陈香  梁林洲  李建刚  李汛  李卫民  沈仁芳 《土壤》2021,53(5):969-976
连作障碍严重影响着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研发高效的连作障碍防治技术是实现集约化农业可持续生产的关键。基于incoPat科技创新情报平台,检索并分析2000年至2019年期间国内外连作障碍防治技术的专利产出,对专利申请数量、技术构成、区域分布、主要申请人、法律状态等方面分析,揭示国内外作物连作障碍防治技术领域的研发状况、技术发展趋势和产学研情况。近年来,作物连作障碍防治技术领域专利数量急剧增加;结合现代生物和材料等新兴技术发展,新的研发充分考虑了连作障碍生物防治技术产品化和应用的结合;我国在作物连作障碍防治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机构多为企业和个人,高校和科研院所申请的专利转化率低,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申请的专利数量少。连作障碍防治技术领域的应用成为焦点,生物和材料新技术成果正引入连作障碍生物防治技术的开发;中国在连作障碍防治领域的产学研合作和专利技术质量亟需加强。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分析沙产业的发展现状、研究热点及其发展趋势,揭示目前沙产业的研究态势,为未来沙产业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方法] 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1984-2021年沙产业领域的文献作为数据源绘制科学知识图谱。 [结果] ①沙产业研究经历了由缓慢增长到快速增长的发展过程。 ②沙产业的主要研究力量为中国、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国。 ③沙产业发文机构间的合作较为紧密,科研交流互动频繁,形成了几个相对稳定的合作类团,其研究者也较多,但研究人员的研究方向、研究领域比较宽泛,目前尚未形成固定的研究主题和研究范式。 ④研究热点主要从“修复与平衡”视角出发,通过构建可持续发展框架,完善生态系统服务,发展生态工程,建立沙漠公园,开展工厂化养殖等多种途径来践行沙漠治理与开发。 [结论] 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沙产业作为战略新兴产业,需在理论探析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多元化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05.
刘洪  彭俊伟  孙阳  胡洋  李建刚  董元华 《土壤》2023,55(1):122-131
为明确不同土壤来源下番茄植株的生长及其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群落的变化特征,以番茄青枯病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和两种施肥模式研究了抑病和感病土壤对番茄生长情况、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群落结构以及青枯病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抑病土中有机碳、速效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高,能促进番茄生长,抑制土传病害发生,其中抑病土中进行有机无机配施(SCOF)处理的番茄地上部鲜重最高,为28.99 g/株,与感病土中进行有机无机配施(CCOF)相比,地上部鲜重显著增加了37.90%;(2)有机无机配施处理抑制了病原菌的生长,其中SCOF与CCOF处理中病原菌的生长较对照分别降低了24.53%与22.23%;(3)有机无机配施与病原菌接种改变了根际微生物代谢功能,其中SCOF处理番茄根际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较强,利用氨基酸类、碳水化合物类、多聚物类等碳源的微生物种群发生变化。总之,抑病土中配合施用有机无机肥有助于帮助宿主植株耐受土传病害胁迫,维持宿主植物的健康生长,这为探索土传病害的发生及防控提供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106.
玉米穗粒腐病是世界性病害,它主要危害玉米种的果穗子粒,从而直接影响制种产量,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引起此病的致病菌是串珠镰刀菌,它不随着玉米类型、胚乳质地、胚乳成分的不同而改变,但对不同的种核组成成分不同而有明显的选择性。为此,采用不同的父本亲本对478自交系进行杂交对比,从而寻找到预防478系玉米种穗粒腐病的最经济有效的办法;同时筛选出以豫玉12、豫玉18等为代表的适合河南农业生态条件,抗穗粒腐病的优良玉米杂交种,应用于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07.
彭俊伟  申民翀  董元华  李建刚 《土壤》2021,53(2):321-328
本文利用十字花科白菜型和芥菜型籽粕作为土壤绿色熏蒸剂,研究了籽粕对哈密瓜土传病害的防治效果以及该过程中真核微生物群落在哈密瓜整个生育期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籽粕对病害有显著防控效果,与化学熏蒸剂棉隆效果相似,但对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扰动以及根际微生物的富集方面存在明显不同。白菜型和芥菜型籽粕均能显著降低土壤中真核微生物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并有选择性的促进土壤中某些特定微生物的恢复和富集,使得有益微生物在根际定殖。在整个过程中,子囊菌门(Ascomycota)真菌主导了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且在根际有益微生物的群落构建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下属曲霉属(Aspergillus)和毛壳菌属(Chaetomium)中的慢性曲霉(Aspergillus lentulus)和未知物种(OTU_213)与发病率间呈现出显著负相关关系,可能抑制了病原菌群在根际的定殖。而棉隆处理对根际有益微生物的富集方面影响较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作用也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