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14篇
畜牧兽医   8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以ASEB栅格分析法为研究方法,评析园区现状。在对枣庄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具体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农农联动、农商联动、农工联动、农旅联动4方面的布局规划。其布局规划的方式具有普适性,对我国省级农高区总体规划制定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2.
我国主栽抗虫棉品种棉铃病害发生种类和抗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对生产上大面积推广过的棉花品种和国家棉花品种区域试验2012年黄河流域点参试品种及其抗病对照‘中植棉2号’、感病对照‘冀棉11’,共40个品种(品系)进行了铃病发生情况调查。田间铃病的发生以红腐、红粉为主, 分别占45.8%、26.7%;其次是疫病(16.7%) 和黑果病(10.8%)。利用SAS软件将烂铃率进行聚类分析(离差平方和法),可以把供试的40份材料分成3类,第一类为铃病发生较轻类型,铃病发生率为4.6%~10.7%;第二类为铃病发生中等类型,铃病发生率为9.8%~13.6%;第三类为铃病发生较重类型,铃病发生率为17.5%~24.4%。结果表明,陆地棉不同品种之间对铃病的抗性差异显著,棉花育种中应注意选育对铃病抗性较好的品种。  相似文献   
23.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应用在兽医临床上已有十几年的历史,在治疗畜禽呼吸道及消化道疾病方面起到了极大的作用,特别是红霉素、泰乐菌素对家禽呼吸道疾病的治疗,为养殖业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为了更好的开发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特将一些较为新颖的产品作以下介绍,以飨读者。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一类具有12~16碳内酯环共同化学结构的抗感染药物,因都具有大环内酯的基本结构而命名。1952年由美国Elililly公司首先开发了第一个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近年来,又相继开发了许多红霉素的衍生物和新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罗红霉素、阿奇霉素…  相似文献   
24.
党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目标后,新农村建设使广大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收入得到了显著提,人居环境得到明业改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但与国家的目标要求及广大农民的切期盼还有一定差距,与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性还依然存在,"三农"问题还有待于进一解决,为此作者从龙山实际出发,从新农村建设状况、惠民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四个方面阐述了加快新农村建设,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
【目的】 研究油后免膜直播棉苗期病害发生的主要影响因子及鉴定引起苗期病害发生的病原种类,为该模式下苗期病害的针对性防控奠定基础。【方法】 结合气象数据及死苗发生规律,调查分析气象条件对苗期病害的影响;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利用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明确其分类地位 。【结果】 2016和2019年直播后首次降雨到开始出现死苗的时间分别为8和9 d,持续时间17和16 d,2年2次发病高峰期的前1周均出现1次强降雨;分离病原共获得53个菌株,其中,T9、M1、M52、M53等21个菌株属于镰刀菌属,占分离到菌株总数的39.6%,链格孢属菌株17株,包括T5、M9等,占总数的32.1%,曲霉属11株,如M17等,占总数的20.7%,丝核菌属如M1-15和附球菌属分别为3和1株,占分离菌株的5.7%和1.9%。【结论】 降水量为影响油后免膜直播模式下棉花苗期病害发生的最重要因子之一,病害主要在距播种后第1次降雨1周左右的时间开始发生,且强降雨后1周为发病高峰期,做好苗期病害防控。分离到的病原菌中以镰刀菌属、链格孢属和曲霉属为主,其次为丝核菌属和附球菌属。  相似文献   
26.
【目的】研究湖南主产棉区黄萎病菌致病性变异情况,为湖南棉花抗病品种选育推广及棉花黄萎病综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湖南省各主产棉县(区)分离的77个黄萎病菌单孢进行培养特性观察,测定其中31个菌株生长速率、产孢量和致病力,并以SAS 9.1.3统计分析软件对供试菌株致病力聚类。以特异性引物(D-1/D-2和ND-1/ND-2)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24个菌株的致病类型。【结果】根据微菌核产量及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培养的菌落特性,菌株可划分为菌核型、菌丝型和中间型3种培养类型,分别占总菌株数的14.28%、42.86%和42.86%。供试菌株生长速率为1.22~2.54 mm·d~(-1),产孢量为5.3×10~6~40.6×10~6 mL~(-1),各菌株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根据平均病情指数聚类结果将供试菌株划分为致病力强的Ⅰ型、致病力弱的Ⅱ型和致病力中等的Ⅲ型,分别占3.2%、12.9%和83.9%。【结论】湖南省棉花黄萎病菌以菌丝型和中间型为主要培养类型,且致病力存在明显分化;致病型检测结果表明目前湖南主产棉区黄萎病菌以落叶型为主。  相似文献   
27.
黄陂地区薯尖自2005年开始引种试种,经过十多年的品种改良和市场推广,打造出"江城薯尖"这个品牌,其生产技术相对简单,种植环境要求不高,大田繁殖便捷,生产效益高,切实提高了农户的收入。笔者通过实践提出了今后黄陂地区薯尖发展的方向及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8.
洞庭湖区全程机械化植棉技术研究进展、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洞庭湖区是我国重要的优质棉种植区域。从品种选育、机械播种、简化施肥和管理环节、机械收获等方面总结了近年来洞庭湖区植棉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的研究进展,梳理了示范推广过程中存在的棉花直播一播全苗困难、病虫草害发生演变与加重、化学控顶难、机采棉含杂率高和清杂机械缺乏等问题,并提出了继续选育适宜的机采棉品种、加大直播棉一播全苗等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加强技术指导与培训、开展社会化服务等发展对策,以期构建洞庭湖区全程机械化植棉技术体系,形成湖南省棉花生产机械化技术标准,推动该区棉花生产实现轻简化、机械化、高效化。  相似文献   
29.
随着养猪业集约化和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呼吸道疾病已成为猪场老大难问题,特别是多种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引起的猪的呼吸道疾病综合征 (PRDC)已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严重影响我国养猪业的发展。作者曾遇到过一起由链球杆菌、猪副嗜血杆菌(及支原体)等多种细菌混合感染引起的猪的呼吸道综合征(PRDC),现就其诊治过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0.
补偿标准的科学合理性关乎流域上下游生态保护区与受益区间的公平发展。文中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视角,运用当量因子法、水足迹、条件价值法综合测算了大汶河流域生态补偿适度标准额度。研究表明:1)“十三五”期间,保护区供给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整体维持在较高水平,自身消费价值量呈“先升后降”的波浪式演变趋势,外溢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整体呈下降趋势。意味着流域生态保护工作面临严峻挑战,仍需对保护动机进行激励,以实现流域生态服务的持续供给。2)通过测算,2016-2020年,大汶河流域补偿标准额度分别为21.36亿元、6.69亿元、25.53亿元、10.05亿元、18.41亿元,且莱芜区受偿额度普遍高于钢城区。3)为增强补偿标准的实际可操作性,需关注微观个体的受偿意愿与支付意愿,运用条件价值法得到的大汶河流域生态补偿标准额度为365.16元/年/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