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23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6篇
  19篇
综合类   70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利用响应面法对海鲜菇副产物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乙醇浓度为自变量,黄酮类化合物得率为响应值,利用响应面分析法研究各自变量交互作用及其对黄酮类化合物得率的影响,模拟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结果 表明:海鲜菇副产物黄酮类化合物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  相似文献   
72.
通过文献计量学软件CiteSpace对湿地植被近30 a的研究内容进行可视化分析,为湿地植被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基于CNKI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对1 184篇符合标准文献的发文量、发文机构、作者,关键词共现、聚类、突现进行可视化分析。湿地植被领域研究年发文量总体呈增长趋势,核心期刊的发文数量占比较高;国内主要的研究机构为科研院所及高校,各机构在该领域研究方向有所差异,机构内部之间合作比较紧密,机构间的合作相较少;国内对湿地植被的研究较为分散,没有形成成熟的研究体系。随着时间发展,该领域的研究从早期关注湿地植被的利用价值到关注植被修复再到其多样性的保护及调查,湿地植被保护与恢复或将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73.
二甲四氯 (MCPA) 是铁铝土区域广泛使用的一种除草剂,生物毒性大。吸附是控制MCPA在土壤中迁移/转化的关键过程。本研究建立了以C18为色谱柱、V(甲醇):V[水 (乙酸调pH值至2.5)] = 80 : 20为流动相、PDA为检测器 (检测波长280 nm) 的MCPA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并结合批量平衡法评估MCPA在铁铝土中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在0.5~40 mg/L内,MCPA的质量浓度与对应的峰面积间呈良好线性关系 (R2 = 0.999 9),检出限为0.2 mg/L,定量限为0.5 mg/L;回收率为98%~103%,相对标准偏差为3.5%~4.0%,适用于MCPA吸附试验的测定。铁铝土对MCPA的等温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模型,吸附自由能△G<0,|△G|为9.34~14.73 kJ/mol,是一个自发的、非均质的、多层的物理吸附过程。吸附常数Kf值在0.85~4.24 L/kg之间,属于难吸附污染物,对地下水具有环境风险。不同铁铝土对MCPA的吸附作用受土壤pH值、有机质、矿物影响,表现为水稻土>暗红湿润铁铝土>简育湿润铁铝土。氢键结合、偶极间作用是吸附发生的关键作用力。  相似文献   
74.
为探讨多效唑在海南芒果园土壤中的吸附特性,以C18色谱柱为分离柱,乙腈/水(V/V=62:38)为流动相,PDA为检测器(检测波长221 nm)建立了一种多效唑高效液相检测法,并结合批量平衡法测定多效唑在海南芒果园土壤中的吸附常数。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在0.5~40 mg·L-1范围内线性良好(R2=99.98%),检出限为0.1 mg·L-1,定量限为0.3 mg·L-1,回收率为94.16%~102.30%,相对标准偏差为1.14%~3.93%,适用于多效唑吸附试验的测定。等温吸附结果表明:多效唑在土壤中的等温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模型,吸附自由能ΔG<0,10 kJ·mol-1<|ΔG|<20 kJ·mol-1,是一个自发的、非均质的、多层的物理吸附过程,受氢键结合作用和偶极间作用主导。吸附常数Kf在1.20~13.15 L·kg-1之间,平均值为5.96 L·kg-1,属于难吸附有机污染物。各土壤间吸附常数的变异系数为69.93%,说明不同土壤对多效唑的吸附效应差异大。主成分分析表明,多效唑在土壤的吸附与土壤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交换量、黏粒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其中阳离子交换量是主控因子。研究表明,多效唑在海南芒果园土壤吸附作用弱,对地下水具有潜在环境风险,吸附过程受土壤理化性质影响。  相似文献   
75.
采集江西省林科院竹种园刚竹属3个竹种——毛竹、雷竹及黄秆乌哺鸡竹根际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3个竹种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其种类及多样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竹种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具有一定差异性。3个竹种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在各级分类水平上组分相似,构成比例差异不大。真菌群落在各级分类水平上组分相似,构成比例差异显著。在3个竹种中毛竹和雷竹根际土壤固氮菌群落构成组分及比例都更接近。由此可见,不同竹种的根际微生物群落都有其特异性,因此在培育中应对不同的竹种选择施用适当的微生物菌肥,以促进竹种根际土壤优势菌群的形成,进而促进竹种的生长。  相似文献   
76.
鲟细菌性败血综合征致病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患细菌性败血综合征的杂交鲟(Huso huso♀×Acipenser ruthenus ♂)和达氏鳇(Huso dauricus)的腹水及肾脏中共分离了5株优势菌,经人工回归感染实验证实其中2株细菌XL2-T和HK3-R具有致病性。经ATB细菌鉴定仪鉴定,结果显示:XL2-T为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punctata subsp.caviae),HK3-R为类志贺邻单胞菌(Plesiomonas shigelloides)。这2株致病菌的主要特征为:革兰氏染色阴性,杆状,氧化酶阳性,对先锋必、妥布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奈替米星、新霉素等6种药物均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77.
小麦不同生育期地下害虫为害程度与其虫口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明确小麦不同生育期地下害虫为害程度与其虫口密度的关系,采用棋盘式10点取样法,在调查秋播前麦田地下害虫种类和数量的基础上,研究冬前秋苗期和春季返青拔节期地下害虫为害造成的麦苗死亡率。在陕西武功,秋播前麦田地下害虫有20种,其中以金针虫和蛴螬为优势种,分别占地下害虫发生总量的58.66%和21.91%。地下害虫为害引起的死苗现象主要发生在冬前秋苗期,供试5块田的死苗率达4.4%~9.1%;春季返青拔节期的死苗率较低,仅为1.0%~2.3%。相关分析表明,地下害虫为害造成的冬前秋苗期和春季返青拔节期死苗率与其虫口密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8.
为了解决食用菌产业发展中的菌糠再利用技术问题,对不同菌糠的营养成分含量进行分析,对菌糠替代部分木屑、棉籽壳和麦麸栽培食用菌的效果,以及施用菌糠有机肥对脐橙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菌糠可替代木屑、棉籽壳和麦麸作为培养料,栽培秀珍菇、金福菇和鲍鱼菇的生物效率分别达到64.95%、84.65%和70.49%,与CK差异不显著;施用菌糠有机肥的脐橙平均产量比CK增加5.54kg/株,达到极显著差异,并可提高脐橙的品质,改良果园土壤的结构。研究结果显示,食用菌菌糠的再利用技术对提高农业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9.
采用喷雾接种法对139份籽用菜豆种质资源进行了炭疽病(Colletotrichum lindemuthianum)抗病性的鉴定,提出了新的病情分级标准和抗性评价标准,依此鉴定出12份中抗种质材料,其中G0220、G0451抗性较好。  相似文献   
80.
2018年7月-2019年6月,笔者对本区域12个规模化奶牛场1054头奶牛进行亚临床酮病的调查,先后采集尿液、乳液2122份,临床使用尿酮试剂带、粉剂法等试剂进行测试,了解垦区奶牛亚临床酮病(隐性酮病)的发病情况。试验结果显示:亚临床酮病的阳性率平均为17.46%;奶牛产后21~40 d阳性率最高,占发病率的51.14%;二胎以上发病率占45.70%,8 t以上产奶量奶牛发病率占36.8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