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4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75篇
林业   97篇
农学   92篇
基础科学   80篇
  83篇
综合类   565篇
农作物   37篇
水产渔业   30篇
畜牧兽医   252篇
园艺   90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91.
为筛选高效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5种杀菌剂对不同发育阶段小麦赤霉病菌的毒力,并测定了田间接种条件下对小麦赤霉病的保护和治疗效果。结果表明,氟啶胺对小麦赤霉病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芽管伸长和产孢的毒力均较高,EC_(50)≤0.249μg/m L;咯菌腈可抑制该病菌菌丝生长、芽管伸长和产孢,EC_(50)≤0.881μg/m L,但对孢子萌发几乎无抑制作用;菌毒清对分生孢子萌发、芽管伸长和产孢的毒力稍低,EC_(50)在5.726~10.244μg/m L之间,但高于其对菌丝生长的毒力;甲基硫菌灵和嘧菌酯对各发育阶段病菌的毒力均较低。在田间,接种前3 d施药,咯菌腈和氟啶胺对小麦赤霉病的保护效果较好,200 g(a.i.)/hm~2处理的效果在80.01%以上,可作为保护剂在发病前使用;菌毒清在接种前3 d和接种后3 d使用时保护效果和治疗效果均较高,200 g(a.i.)/hm~2处理的防效均在69.99%以上,既可作为保护剂在发病前使用,也可作为治疗剂在发病后使用。  相似文献   
992.
仁用杏花芽3个发育时期数字基因表达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仁用杏‘优一’为试材,运用转录组、数字基因表达谱技术,研究了仁用杏花芽萌动期前后相关基因的表达规律。结果发现,仁用杏花芽在花芽萌动期前后进行着各种旺盛的生物合成和代谢活动,且4个开花调控途径(光周期途径、春化途径、自主途径、GA调控途径)均已启动,光周期途径在花芽萌动时发挥重要作用,涉及到了74条基因,其中有38条差异基因上调表达,29条下调表达;GA途径在花芽萌动期对花芽的生长发育调控表现为抑制作用,涉及到了60条基因,其中有13条差异基因上调,9条差异基因下调;其他两条途径于花芽萌动前作用,其中春化途径涉及到了23个基因,其中有4条差异基因上调,15条差异基因下调;自主途径涉及到了24条基因,其中有3条差异基因上调,11条差异基因下调。本研究通过数字基因表达谱分析,初步了解仁用杏花芽萌动前后的网络途径,为后期对仁用杏花芽相关开花基因的研究、探明仁用杏早花的分子机理及通过分子育种方法培育仁用杏晚花品种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3.
北疆常年膜下滴灌棉田土壤盐分年内及年际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膜下滴灌棉田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从年内变化与年际变化两个方面,分析新疆典型绿洲区膜下滴灌棉田土壤盐分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年内,土壤盐分整体随生育期的顺延而呈下降趋势,其中5月上旬(苗期)、7月中旬(花铃期)、9月中旬(收获期)土壤盐分呈现积盐趋势;膜下滴灌4~12 a的棉田土壤存在稳定积盐层,其深度大约在60~150 cm范围内,其盐分值基本保持在0.6%上下;60 cm以上土层基本处于脱盐状态,其盐分值保持在0.2%~0.4%左右,属于非盐化土壤;膜下滴灌15 a的棉田,土壤盐分随生育阶段变化幅度较大,呈现中度盐化土特征。在年际间,膜下滴灌最初1~6 a,土壤盐分呈现持续脱盐趋势,尤其20 cm以下土层脱盐效果较为明显;实施膜下滴灌6~7 a,土壤盐分变化趋于稳定状态,各棉田出现稳定积盐层,其深度大约在80~100 cm土层,积盐层盐分值大部分保持在0.25%上下,属于非盐化土。  相似文献   
994.
摘要:为探讨水分胁迫对冬小麦粒叶比、光合及产量构成的影响,在控制条件下对2个不同类型品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壤相对含水量50~80%范围内,水分胁迫可导致植株总绿色面积显著降低,其中叶器官降低幅度最大,穗器官降低幅度最小,当土壤水分达到70%以上无显著差异;水分胁迫可大幅度提高小麦的粒叶比,但并非越高越好,应稳定在27 mg?cm-2左右,绿源比稳定在11.5 mg?cm-2左右产量最高;胁迫使旗叶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降低;适当水分胁迫虽然可提高经济系数和千粒重,但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仍然以80%的最高,胁迫导致减产的主要原因是降低了单位面积穗数,其次是粒重,对粒数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995.
为提高银白杨的扦插生根能力和生长速度,该文利用含有rolB和pttGA20ox双价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对银白杨进行遗传转化,经过PCR和Southern杂交检测,获得了4株转化双价基因的植株。组培苗研究结果表明:转双价基因银白杨在形态特征方面具有rolB和pttGA20ox单个基因在其他植物中表达的优良性状;在生根能力方面,转化植株的生根时间较对照提前3 d左右,而且生根的数量和长度明显高于对照组银白杨;在生长速度方面,转双价基因银白杨的生长率明显大于对照组银白杨,其生长差异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   相似文献   
996.
以沪宁高速公路常州段为研究对象,对公路两侧农田表层土壤(0~20 cm)中的铅、镉、铜、锌含量进行了监测.铅、铜、锌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镉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用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距离公路150 m的范围内,土壤中铅含量变化范围为16.88~32.05 mg/kg,与当地土壤背景值相比,受到不同程度的铅污染,综合污染指数为1.40,属轻污染.镉、铜含量与当地土壤背景值相比,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说明,公路交通产生的铅污染是影响公路两侧农田土壤质量的主要污染物.  相似文献   
997.
通过采用零价铁修复1,3-二氯苯污染底泥,结合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和磷脂脂肪酸(PLFA)技术分析了零价铁修复对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零价铁对底泥中1,3-二氯苯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培养13d后去除率可达70.4%,较未加零价铁的对照处理高50.8%.DGGE指纹图谱分析表明:1,3-二氯苯刺激了底泥中耐受性较高的假单胞菌的增殖;零价铁修复使增殖的耐受菌群的量减少,敏感菌群的量增多,并使底泥微生物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恢复至未污染对照水平.PIFA指纹图谱分析表明:尽管零价铁修复并未恢复底泥中任何一种PLFA的量,但是却恢复G+细菌的量至未污染对照水平.  相似文献   
998.
透骨草组织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透骨草的嫩茎为材料,进行了愈伤组织诱导、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生根、试管苗的移栽、试管苗扦插、试管苗移植的研究,成功的建立起透骨草的嫩茎无性系。结果证明:1/2MS+BA0.5mg/L+2,4-D1.2 mg/L+NAA0.2-0.8 mg/L为嫩茎愈伤组织的的理想培养基;1/2MS+AgNO31.2 mg/L+BA0.6 mg/L+NAA0.1 mg/L为愈伤组织和不定芽分化的理想培养基;1/3MS+IAA0.4 mg/L为不定芽生根培养和生根继代培养的理想培养基;炉灰渣是试管苗移栽和扦插的理想基质。移植试管苗后期出现生长旺盛、长势整齐的性状,翌年春季出现萌发早5d、根系相当于野生植株2倍的性状。  相似文献   
999.
沈阳市的县级市——新民市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特征呈现出明显的二元性特征,在土地利用过程中,耕地明显减少,建设用地迅速增加,农用地与建设用地矛盾突出, 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为解决这一问题,必需创新理念,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对城乡结合部的土地利用实行动态监测,建立完善土地的法律体系、依法加强土地管理,重视环境污染问题,保持生态环境平衡。  相似文献   
1000.
鄂南地区油菜氮磷钾肥施用效果及推荐用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3414”试验设计方案,研究了不同氮磷钾施肥处理对油菜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施用氮肥效果最好,油菜最大增产量达1564kg/hm^2,增产率110.8%,纯收入增加3925元/hm^2;施用磷肥的最大增产量为676kg/hm^2,增产率32.3%,纯收入增加1274元/hm^2;施用钾肥的最大增产量为305kg/hm^2,增产率12.4%,纯收入增加525元/hm^2。通过拟合三元二次和一元二次肥效模型,确定油菜最高产量的N、P2O5和K2O施肥量分别为270.3mg/kg、155.9mg/kg和104.6kg/hm^2,最佳经济施肥量分别为222.1kg/mg、115.1kg/mg和36.0kg/hm^2。确定了赤壁市赤壁镇油菜施肥的最高产量和最经济产量方案,为鄂南地区油菜的最佳和最经济施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