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5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22篇
  2篇
综合类   57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8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李明军  刘军  梁东  郭春苗  马锋旺 《园艺学报》2011,38(9):1641-1649
 通过RT-PCR从美味猕猴桃(Actinidia deliciosa)果实中克隆了D–半乳糖醛酸还原酶(GalUR)全长 cDNA序列,并分析其序列特征,进行原核表达,制备特异抗体,分析其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与果实发育过程及不同组织中抗坏血酸(AsA)合成和积累的关系。结果表明:克隆的GalUR cDNA(GenBank登录号为GU339035)包含的最大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为990 bp,编码329个氨基酸残基,预测分子量为37 kD,与报道的草莓等其他植物GalUR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构建的pET-32a(+)-GalUR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E. coli BL21)中异源表达后,获得了主要以包涵体存在约58 kD的融合蛋白GalUR-His(His约21 kD)。以该蛋白制备抗体,与重组蛋白的Western杂交表明该抗体能与GalUR蛋白发生特异反应。对猕猴桃可溶性蛋白杂交显示,猕猴桃体内GalUR蛋白的分子量约37 kD。在猕猴桃不同组织和发育过程中,GalUR表达水平与AsA含量表现为高度一致,但前体饲喂发现,与L–半乳糖相比,D–半乳糖醛酸并不能有效促进猕猴桃AsA的合成。这些结果表明以单体形式存在的GalUR与猕猴桃AsA合成有着密切关系,但它可能并不是猕猴桃AsA积累的主要调控环节。  相似文献   
12.
怀地黄为传统大宗中药材,为探究其脱毒试管苗生根移栽的最佳条件,提高移栽成活率,以怀地黄脱毒试管苗85-5为材料,探索了不同因子对地黄试管苗管内和管外生根的影响以及适宜于试管苗移栽的基质配比。结果表明:管内生根最适的PP333质量浓度为0.10mg/L,此时试管苗的根数达到28条,株高为4.0cm;接种密度为6个/瓶时,株高、叶片数、根数、根长都达到了较为理想的状态,根数达38条,株高为3.3cm;接种部位为顶芽时根数较多,达到38条,株高达到3.5cm,与侧芽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管外生根NAA生根效果明显优于IBA,2种激素最适浓度和处理时间分别为:NAA 50mg/L处理60min,苗存活率100%,生根率90%;IBA 50mg/L处理15min,苗的存活率95%,生根率85%;移栽基质的最适质量比例为草炭土∶蛭石=1∶2。  相似文献   
13.
果实糖代谢与含量调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度作为水果风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果实品质形成中扮演重要角色.糖含量和比例是影响果实风味与甜度的重要因素,在果实发育进程中受到糖转运和代谢的高度调控.因此,了解糖代谢与含量之间的关系,是提高果实品质的关键.植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不仅为体内代谢提供能量,而且可以作为响应环境的信号分子起关键作用.重点综述了糖代谢关键酶和相关基...  相似文献   
14.
张晓丽  刘雯  芦婕  刘露颖  周颖媛  李明军 《种子》2013,32(2):114-116
为获得大量盾叶薯蓣试管苗以进行规模化生产,以盾叶薯蓣顶芽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基本培养基(1/2 MS和MS)和生长素(NAA和IBA)对试管苗生根的影响,得到较有利于生根的基本培养基和生长素种类及浓度;在含有生长素的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硝酸铈[Ce(NO3)3]或活性炭,综合生根率、根数、根长、株高、叶片数等指标,筛选最佳生根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1/2 MS、IBA和Ce(NO3)3利于盾叶薯蓣试管苗的生根,NAA和活性炭不利于盾叶薯蓣试管苗的生根。盾叶薯蓣试管苗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IBA 0.3 mg/L+Ce(NO3)35 mg/L,生根率达98.75%,根16.1条,长4.17 cm,试管苗高3.86 cm,有叶片6.44个。可用于盾叶薯蓣试管苗的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干旱胁迫对苹果砧木平邑甜茶不同生长时期N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以1年生盆栽平邑甜茶为材料,设置干旱胁迫和对照2组处理,其中干旱胁迫是在施肥前对平邑甜茶提前2周控水,保持盆土45%~55%田间最大持水量;对照正常供水,保持盆土75%~85%田间最大持水量。以15N标记的尿素为N源,分别于4月10日、5月10日、7月10日和9月10日4个生长时期施1.0 g 15N标记的尿素,分析干旱胁迫对平邑甜茶4个生长时期的植株N含量、各器官肥料N的百分率(Ndff)、15N分配率、利用率以及N素转运代谢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4个生长时期中,干旱胁迫均降低平邑甜茶植株N含量、各器官对N的吸收转运能力以及N素利用率,其中在7月生长期降低的最显著,植株N含量降低27.0%、根、茎、叶的Ndff值分别降低23%、35%、40%、N素利用率降低42%。2)干旱胁迫下平邑甜茶各器官氮素分配由地上部分向地下部分转移,优先供应植株生长中心。3)干旱胁迫下平邑甜茶根系对N素吸收...  相似文献   
16.
三亚地区杂草生长快,病虫害种类多、繁殖快,气候情况每年都不尽相同,为保证南繁大豆在较短的生育期内获得满意的产量,栽培管理技术十分关键。南繁大豆的栽培管理技术关键有以下几点:一是要整好地,施足底肥,适时播种,保证出苗整齐,生长健壮,这是取得丰产的基础;二是要及时灌溉和追肥,特别是苗期和花期要及时灌溉,促使大豆在短期内建立较大的营养体,保证在大豆开花前基本封行,抑制杂草的生长;三是要经常观察田间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发现及时对症施药,同时还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鼠害,减少损失;四是要及时收获、晾晒。采取有效的栽培管理措施即可获得理想的产量,圆满实现大豆南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大豆疫霉根腐病是由大豆疫霉菌侵染引起的对大豆生产有严重危害性的病害。大豆疫霉菌抗药性强,且其毒力演变和进化较快,在生产上较难防治,目前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大豆疫霉根腐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本文作者就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基因定位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大豆育种工作者开展大豆抗疫霉根腐病育种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脱毒怀地黄为试材,对多效唑不同喷施浓度处理下脱毒怀地黄叶片光合色素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相对电导率(REC)等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效唑不同喷施浓度处理的脱毒怀地黄叶片光合色素含量,SOD、POD、CAT活性均高于对照,而REC均低于对照;脱毒怀地黄叶片光合色素含量,SOD、POD、CAT活性均随多效唑浓度的增加而逐渐提高,浓度为200mg/L时效果最好;REC随多效唑处理浓度的增加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9.
根据井灌区小麦的种植特点,设计一种新型的小麦高低畦宽苗带播种机,集造畦、施肥、播种、镇压于一体,实现小麦高低畦宽苗带种植,解决传统小麦小畦种植模式土地利用率低、光热损失大、小麦群体不足等问题。设计浮动式播种单体,提升播幅内播深一致性;设计错位组合式双圆盘开沟器组,实现小麦宽苗带播种,苗带宽度达到9 cm以上;设计“凸”形螺旋绞龙高低畦成形机构,疏松的土壤在大绞龙螺旋叶片的作用下沿导线方向分向两侧,堆积的土壤在小绞龙螺旋叶片的作用下继续沿导线方向输送并完成土壤的搅匀,最终形成剖面呈“凹”型的高低畦地表构造,实现小麦高低畦种植;设计悬浮式播种施肥驱动装置,滑移率减小到2%以下,减少漏播率。田间试验表明,播深平均为3.2 cm,播深合格率为93.6%,高低畦高度差平均为10.32 cm,该播种机作业性能达到设计要求,符合当地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20.
机采棉精播机关键部件运动仿真及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满足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的要求,项目组研发了适用于在耕整后田地上作业的2BMJ-3A型基于机采棉的智能精量播种机。为此,对2BMJ-3A型基于机采棉的智能精量播种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了介绍,利用三维设计软件Solid Works和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对播种机的仿形播种机构进行了运动学仿真,并利用Solid Works中的Simulation模块对播种开沟器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在耕整后的田地上,播种机仿形播种机构的仿形能力能够满足棉花播种的要求,播种开沟器在工作状态时不会产生屈服现象,能够满足棉花播种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