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4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4篇
  9篇
综合类   59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25篇
园艺   73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61.
目前,我国的养猪业正以集约化生产方式逐步取代传统的家庭饲养方式。在防疫观念和手段相对落后的传统饲养方式与要求防疫措施和技术日益完善的规模化养猪相互渗透的过渡时期,传统的兽医防治已经不能适应集约化养猪生产的需要。如何将被动型防治转为主动型预防已经是集约化养猪的一项系统工程。本文就集约化猪场如何进行全方位防疫提出以下建议。  相似文献   
62.
基于感官评价研制红茶固体饮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速溶红茶粉为原料,白砂糖作为甜味剂,柠檬酸和维生素C作为酸味剂制成红茶固体饮料,采用感官评价偏爱法和模糊矩阵方法对产品进行判定,得到最佳配比:速溶红茶粉0.20%、糖10.0%、柠檬酸0.11%、维生素C0.09%、香精0.05%。  相似文献   
63.
本文采用单因素法考察各因素对茶含片制备的影响,采用感官评价归一化法对影响压片效果的因素进行评价,得到最佳的比例为主料62.11%、糊精37.27%、硬脂酸镁0.62%,采用水为润湿剂,用量2.80%(V/W).  相似文献   
64.
几种杀菌剂防治苹果褐斑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8年进行了几种杀菌剂防治苹果褐斑病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5%戊唑醇水乳剂2500倍液、1∶2∶200波尔多液对苹果褐斑病有非常好的防治效果,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50%多.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也有较好的防效。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8种不同类型杀虫剂对苹果黄蚜的防治效果,为苹果黄蚜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4.9%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10%氟啶虫酰胺悬浮剂、22%螺虫乙酯·噻虫啉悬浮剂、22.4%螺虫乙酯悬浮剂、480 g/L噻虫啉悬浮剂、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20%啶虫脒可溶性粉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8种药剂对苹果黄蚜的防治效果。[结果]8种药剂对苹果黄蚜的防治效果差异显著,其中48%噻虫啉悬浮剂8 000倍液、22%螺虫乙酯·噻虫啉悬浮剂4 000倍液和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8 000倍液能有效控制苹果黄蚜危害,且速效作用好,持效期长达14 d,药后1~14 d对苹果黄蚜的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22.4%螺虫乙酯悬浮剂4 000倍液对苹果黄蚜速效性较差,药后1和3 d的防治效果均低于78%,但持效性较显著,药后7~14 d的防治效果为93.9%~97.2%;4.9%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15 000倍液药后1 d的防治效果低于78%,但其持效性较显著,药后3~14 d的防治效果均在85%以上;10%氟啶虫酰胺悬浮剂3 333倍液药后1 d的防治效果低于62%,但药后3~7 d的防治效果均在93%以上,之后防效逐渐递减。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和20%啶虫脒可溶性粉剂2 500倍液对苹果黄蚜的防治效果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差,药后1 d的防治效果低于78%,药后10~14 d的防治效果低于72%。[结论]在苹果安全生产中,建议轮换使用48%噻虫啉悬浮剂8 000倍液、22%螺虫乙酯·噻虫啉悬浮剂4 000倍液和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8 000倍液防治苹果黄蚜。  相似文献   
66.
余干县超级杂交稻示范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新引种的新两优6号、丰两优四号2个品种表现突出,熟期适中,丰产性能好,可在当地作一晚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67.
【目的】研究免套袋苹果园中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 Matsumura)成虫发生动态,探讨双酰胺类杀虫剂对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方法】2017—2018年,在山东威海文登区免套袋栽培苹果园中,采用性诱剂诱捕器对桃小食心虫的种群动态进行系统监测。2018年系统调查桃小食心虫的蛀果率和脱果率,以高效氯氰菊酯为对照,研究了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和四唑虫酰胺对桃小食心虫的田间防效。【结果】桃小食心虫在威海一年发生2代,越冬代高峰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第一代高峰期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幼虫蛀果高峰期在7月,最高蛀果率为44.4%,幼虫脱果高峰期在8月,最高脱果率为26.4%。氯虫苯甲酰胺50 mg·kg~(-1)、溴氰虫酰胺30 mg·kg~(-1)和四唑虫酰胺40 mg·kg~(-1)对桃小食心虫的幼虫蛀果防治效果低于高效氯氰菊酯22.5 mg·kg~(-1),但幼虫脱果防治效果与高效氯氰菊酯相近。【结论】在免套袋栽培苹果园中,可轮换使用双酰胺类杀虫剂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以保证对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8.
为研究桃园和苹果园中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成虫的发生动态,探讨糖醋酒液对桃蛀螟的诱捕效果,于2015—2016年利用糖醋酒液和性信息素对泰安市郊区桃园和苹果园中桃蛀螟成虫的全年发生动态进行监测,并比较糖醋酒液诱捕器在不同悬挂高度0、1.0、1.5、2.0和2.5 m下对桃蛀螟雌、雄成虫的诱捕效果。结果显示,2015—2016年,泰安市郊区桃园和苹果园中桃蛀螟成虫田间始发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中旬,发生末期均为10月上旬。糖醋酒液和性信息素诱捕器监测结果均显示,桃蛀螟成虫群体数量发生高峰期为9月上旬—10月上旬,且在此期间二者的诱捕量无显著差异。糖醋酒液能够同时诱捕桃蛀螟雌、雄成虫,且以雄成虫为主,在桃园和苹果园中,2016年的雄成虫诱捕量分别占总诱捕量的87.62%和88.29%。糖醋酒液诱捕器在地上0~2.5 m悬挂高度均能诱捕到桃蛀螟成虫,其中诱捕器悬挂于地上2.5 m高度时诱捕量最多,显著高于其它悬挂高度处理。表明糖醋酒液可以通过有效诱捕桃蛀螟成虫来准确监测其群体发生动态。  相似文献   
69.
为了明确450g/L咪鲜胺水乳剂和430g/L戊唑醇悬浮剂用于防治冬枣炭疽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喷雾法分别测定了2种药剂对冬枣炭疽病的室内活性、田间防效以及对冬枣树的安全性。室内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咪鲜胺和戊唑醇对冬枣炭疽病均具有较高活性,EC50值(120h)分别为0. 29mg/L和1. 34mg/L。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450g/L咪鲜胺水乳剂和430g/L戊唑醇悬浮剂对冬枣树安全,安全系数分别为400%和200%。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50g/L咪鲜胺水乳剂试验剂量下防效在85%左右,430g/L戊唑醇悬浮剂试验剂量下防效在80%左右。研究表明,450g/L咪鲜胺水乳剂和430g/L戊唑醇悬浮剂对冬枣炭疽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推荐作为田间防治冬枣炭疽病的选择药剂。  相似文献   
70.
欧文氏杆菌引起梨果腐的一种新病害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军  杨竹轩 《植物检疫》1999,13(4):203-205
近年来,在山东泰安发现梨果实软腐的新病害。从病部分离到一种细菌。根据个体形态,培养性状,生理化反应,致病性郑州 研究结果,确认致病菌为大黄颈腐欧文氏杆菌Erwiniarhapontici(Millard)Brukholder,非梨火疫菌E.amylovor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