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学   19篇
  17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15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玉米耐旱自交系在干旱条件下的mRNA差异表达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用16%PEG-6000对玉米耐旱自交系“81565”进行模拟干旱处理,用DD-PCR技术研究干旱与正常浇水对照的mRNA差异表达,发现3个干旱条件下差异表达的特异片段MD1、MD2和MD3。MD1和MD2在干旱条件下减量表达,MD3为干旱诱导表达。序列分析和同源性比对表明,MD1与玉米叶绿体基因组中编码参与RNA转录本Ⅱ型内含子剪切的成熟酶的matK基因有93%的相似性,MD2与极端耐旱的Sporobolus stapfianus的丝氨酸/苏氨酸2C型蛋白磷酸酶基因PP2C的相似性达99%,MD3与属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类的水稻metacaspase基因有99%的相似性。根据各自序列相似同源基因的功能推测,MD1、MD2和MD3三个片段可能与“81565”的耐旱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2.
玉米纹枯病研究进展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玉米纹枯病已成为我国玉米生产上的一种严重病害,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系统地介绍了玉米纹枯病的症状、病原菌、致病机理、发病规律和防治措施以及玉米纹枯病抗性遗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从实际出发,提出了抗玉米纹枯病育种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策略。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树冠最大重叠深度和冠底角的概念,并讨论了最大重叠深度对确定最大重叠系数和林分饱和密度的决定性作用。根据对所收集资料的计算,确定杉木的冠底角平均为74.42℃;树冠最大重叠深度为1.86m;指出最大重叠系数不是常数,而是随平均树冠半径变化的函数。依据冠底角和树冠最大重叠深度分别计算出杉木按正方形和三角形配置时,不同树冠半径的最大重叠系序列;给出了确定林分饱和密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影响家蚕叶丝转换率的几个遗传因素的相对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叶丝转换率是家蚕育种最重要的性状。但是,育种工作中不能直接测定各品系的叶丝转换率,只能根据与其有密切相关关系的性状进行间接选择。因此,有必要弄清影响叶丝转换率的主要遗传因素,为育种工作提供参考。根据前人的研究,影响叶丝转换率的遗传因素有摄食系数、消化率、全茧量转  相似文献   
16.
对总RNA上样量和洗脱液温度的比较试验表明,用Promega公司生产的磁珠法试剂盒PolyAT-tract^R mRNA Isolation Systems Ⅲ Z5300纯化mRNA,每管总RNA上样量以550μg适中。将洗脱液加热至70℃,有利于提高洗脱率。550μg上样量与70℃洗脱液温度配合运用,既可保证mRNA纯化质量,充分利用总RNA样品,又可避免磁珠浪费。  相似文献   
17.
在构建玉米蔗糖非酵解型蛋白激酶2(SnRK2)基因家族表达载体的过程中,因为表达载体可供选择的多克隆位点较少,且有些还与目的基因同源,所以采用转移PCR(T-PCR)扩增技术替代通常的酶切连接方法。为避免错误连接或未连接的第一轮T-PCR中间产物对退火温度不同的第二轮扩增循环产生干扰,本研究对T-PCR接头引物3'-端和5'-端的两段序列及其退火温度、引物、供体质粒和目标质粒模板的浓度,特别是温度循环程序进行设计和筛选,并用扩增构建的重组载体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筛选阳性克隆,进行菌液PCR和测序验证。结果表明,在两条引物3'-端序列理论退火温度相差不大的情况下,T-PCR第一轮扩增的退火温度以低于或接近其中较低的理论退火温度为宜。但在两条引物3'-端序列理论退火温度相差较大的情况下,则应高于其中较低的理论退火温度。T-PCR第二轮扩增的退火温度,适当低于两条引物理论退火温度的平均值。按优化的温度循环程序,从供体质粒pMD19-T扩增ZmSnRK2基因家族8个成员的编码序列,并整合到目标载体pHBT95启动子下游特异位点,重组率达60%以上。综上表明,T-PCR对没有适用多克隆位点的载体构建的实用性较强。本研究通过优化的温度循环程序为表达或诱变载体构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壳寡糖叶面喷施对玉米耐旱性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壳寡糖持续时间不长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在自然干旱条件下多次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壳寡糖,调查其对不同玉米杂交种抗旱相关生理指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叶期、10叶期和15叶期叶面喷施壳寡糖,叶片相对含水量均较清水对照显著提高,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较清水对照显著降低,吐丝期、生育期、株高、穗位高、穗行数和百粒重的影响不显著,行粒数和穗粒重较清水对照显著提高,而且以0.3%浓度壳寡糖处理的作用更为明显。由此说明,在干旱胁迫下叶面喷施壳寡糖对细胞膜具有保护作用,可通过对行粒数的影响而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9.
分析27个代表番茄不同发育阶段和生物反应的组织特异性、含有152 635个独立EST数据库的数码表达,发现果胶裂解酶基因 (pectate lyase, SlPEL) 和番茄AP2 Like (SlAPL)的转录受果实成熟的调节。以授粉后不同发育时期的番茄(品种为美味樱桃)果实为试材, 用半定量PCR和荧光实时定量PCR分析SlPEL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授粉后12 d,其表达水平明显上升;授粉后16~18 d,达到第一个小高峰;28 d到最高峰;从28 d到完全成熟逐步下降到第一个小高峰的水平。SlAPL的表达模式与SlPEL类似,但其表达启动的时期迟于SlPEL。从授粉后25 d,SlAPL转录启动;授粉后28~32 d,其转录水平上升到第一个小高峰;39 d达到最高峰,以后到完全成熟略有下降。该研究也印证利用EST的数据库进行基因数码表达分析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在众多玉米转化方法中,农杆菌法是很有发展潜力的手段之一,它具有诸多优点:操作简便,一次性处理材料量大,成本低,可转化的外源DNA长,且外源基因大多为单拷贝插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