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4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篇
  5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19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1.
不同熟性小麦品种的干物质积累和分配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早、中、晚不同熟期小麦品种为试材,研究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特点。结果表明:各品种干物质的积累均按logistic曲线变化,呈现出"慢—快—慢"的增长规律,但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熟性小麦品种各器官的分配量及分配比例存在较大差异。早熟品种K35平均干物质积累速率、最大积累速率比较低,达到最大积累速度的时间较晚,在灌浆期有显著的生育优势。晚熟品种干物质积累平均速率、最大积累速率均较高,具有较强的生产潜势。  相似文献   
42.
面包面条兼用型强筋小麦新品种济麦20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济麦20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育成的面包面条兼用型强筋小麦新品种,其组合为鲁麦14/884187。它集优质、高产、广适、多抗于一体,不仅蛋白质含量高,面筋强度大,而且淀粉特性优良,多酚氧化酶活性低,并具有抗寒、抗旱、抗倒伏和抗穗发芽等突出特点。该品种在山东省高肥区试和生产试验中平均单产7653 kg/hm2,较对照品种鲁麦14号增产4%,实打验收产量9936 kg/hm2。目前在山东、河北、天津、河南、江苏、安徽、山西和湖北8省市累计推广325×104hm2。  相似文献   
43.
不同穗型冬小麦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冬小麦大穗型和多穗型两种类型品种,采用3×4不完全双列杂交,对品种间杂交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表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穗型品系中0966615、多穗型亲本中品系94(6)100是产量性状一般配合力较高的亲本;组合0955070×94(6)100是本试验中的最优组合。本研究考察的各性状中株高、穗下节间长、主穗粒数、有效穗数、主穗粒数和千粒重主要受加性基因控制,而不孕小穗数受非加性基因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4.
 【目的】构建Pina、Pinb融合基因表达载体,验证Pina和Pinb基因的功能,为利用转基因技术改良小麦籽粒质地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材料。【方法】以软质小麦京411作为Pina和Pinb基因的供体,将Pina、Pinb基因融合后,与基础质粒pG4AB上的Ω和poly(A)等增强基因表达的调控序列及pAHC25上的Ubiqutin启动子和bar基因表达盒相连接,构建Pina、Pinb融合基因植物高效表达载体。利用基因枪转化硬粒小麦幼胚,并对硬粒小麦幼胚再生体系进行探索。【结果】在构建完成Pina、Pinb融合基因植物高效表达载体pFUBPaPb的基础上,转化硬粒小麦幼胚16 000多枚,经biolaphos筛选、PCR鉴定和斑点杂交鉴定,得到再生植株2 390株,35株为阳性植株。共得到T1代籽粒356粒,对种子量较多的16个单株籽粒进行蛋白表达分析,有2株检测到基因表达产物,其籽粒SKCS硬度值比受体品种分别降低了10和12。培养基SD2适于硬粒小麦幼胚愈伤组织的诱导,MS+8 mg•L-1玉米素可获得较为理想的再生频率。【结论】Pina和Pinb的共同表达降低了硬粒小麦籽粒硬度,具有软化籽粒质地的功能。  相似文献   
45.
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变电所多媒体监控系统的实现方式,详细介绍了系统的组成,系统的功能及所用技术,适用于变电所监控系统及其他监控场合。  相似文献   
46.
山东省三大土类的有机磷含量平均为61.59mg kg-1,约占全磷含量的12.37%,其中潮土的有机磷含量极显著高于褐土和棕壤。三大土类土壤不同活性有机磷中,以中稳性活性有机磷(MLOP)为主,平均占有机磷总量的76.37%,3大土类间MLOP、HROP差异极显著,MROP、LOP差异显著;4种不同活性有机磷以活性有机磷(LOP)的有效性最高,是反映土壤磷素有效性的主要指标之一,与土壤肥力密切相关。通过3大土类两个产量水平的有机磷与解磷微生物的数量、强度和各种酶的活性的相关性分析,探讨了土壤有机磷通过土壤微生物和磷酸化酶的生物活性进行转化的机制,为3大土类和两个产量水平的土壤培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7.
CIMMYT新型人工合成小麦Pina和Pinb基因等位变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六倍体人工合成小麦由硬粒小麦(Triticum turgidum subsp. durum)与粗山羊草(Aegilops tauschii Coss.)杂交产生,是研究小麦进化过程中基因变异的重要材料。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提供的57份由野生二粒小麦(T. turgidum subsp. dicoccoides)与粗山羊草杂交产生的新型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为材料,用单籽粒特性测定仪和Pina、Pinb特异性PCR引物对其籽粒硬度变异以及控制籽粒硬度的主效基因Pina和Pinb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材料的SKCS硬度值变异较大,从10.5到42.6,其中15~30的占78%。共有Pina-D1a、Pina-D1c、Pinb-D1h和Pinb-D1j 4种等位变异型,基因型为Pina-D1a/Pinb-D1j的8个,占14%;基因型为Pina-D1c/Pinb-D1h的49个,占86%。方差分析表明,基因型Pina-D1a/Pinb-D1j与Pina-D1c/Pinb-D1h对籽粒硬度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但父本粗山羊草和母本野生二粒小麦以及二者间的互作对籽粒硬度有显著影响,说明除Pina和Pinb外,还有其他微效基因影响籽粒硬度的形成。  相似文献   
48.
小麦指纹图谱数据库的建立及SSR分子标记试剂盒的研发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李根英  夏先春  何中虎  孙其信 《作物学报》2006,32(12):1771-1778
本研究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国际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中心(ICARDA)、法国Agropolis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提供的数据为基础,建立了包括134个SSR引物、2457个普通小麦基因型的指纹图谱数据库。利用荧光标记法的分析结果,用代表性基因型在某一位点的扩增片段作为银染法的读带依据,开发了SSR分子标记试剂盒,包括46对SSR引物及其PCR反应程序、代表性基因型的DNA样品、592个等位变异的代表性基因型清单及试剂盒使用说明等。该数据库的建立和试剂盒的开发,为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小麦种质遗传多样性研究,实现小麦遗传资源和信息资源全球共享提供了重要工具和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49.
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LMW-GS)赋予面团延展性,对小麦加工品质有重要影响。本试验以545份山东小麦为材料,采用特异引物PCR技术对其Clu-A3位点低分子量麦谷蛋白的7个亚基基因进行了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地方品种中,g亚基的含量最丰富,达到52.3%,历史品种中,c、d亚基的含量较丰富,分别为47.0%和25.2%,与地方品种相比,历史品种中a、c、d亚基所占比例的提升幅度较大,而g亚基的比例则大幅减低。  相似文献   
50.
为了在转化当代获得纯合的转基因株系,本试验对以小麦花药为受体的转基因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金粉粒度0.6μm、金粉浓度100μg/枪、轰击距离6 cm、轰击压力1 300 psi为基因枪转化小麦花药的最佳参数组合。用含有5%DMSO的0.2%秋水仙碱溶液处理单倍体植株4 h,染色体加倍效率最高,达到100%;用含1%DMSO的溶液处理12 h加倍效率最低,为62.2%。PCR结果显示所有T0代阳性植株在T1代都无分离,说明该方法得到的转基因株系在T0代即为纯合系。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以花药为受体的小麦转基因技术体系,为小麦遗传改良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