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16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19篇
  42篇
综合类   98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31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2020年12月21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系统数据显示:2020年12月19日,江苏徐州铜山区大彭镇10 kV夹雁117线的日线损达标率为3.60%。其中2020年11月的月度线损率为3.72%,与5月的7.29%相比回落了3.57%;与10月相比,下降了1.1个百分点。经过铜山公司连续半年多的集中攻坚和不懈努力,该条线路月度线损率终于恢复到上级公司规定的科学、合理区间,达到了降损增效的目的。这是公司与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学院协作成立联合小组,采取多措并举、精准施策、集中攻坚等方法所取得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242.
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iacylglycerol acyltransferase,DGAT1)是十字花科植物种子三酰甘油积累主要的贡献者。甘蓝型油菜为异源四倍体,存在多个DGAT1重复基因,目前还缺乏对这些基因的系统研究。以甘蓝型油菜为试验材料,根据TAIR已公布的拟南芥DGAT1基因序列在BRAD数据库中进行BLAST比对,根据比对得到的2个白菜型油菜与2个甘蓝的DGAT1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利用RT-PCR技术获得4个甘蓝型油菜DGAT1包含完整编码区的基因片段,并对所得到片段进行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克隆得到的基因片段分别为BnDGAT1-1,1 509bp;BnDGAT1-2,1 533bp;BnDGAT1-3,1 515bp;BnDGAT1-4,1 506bp。这4个基因具有极高的相似性,BnDGAT1-1与BnDGAT1-2、BnDGAT1-3与BnDGAT1-4的2个基因相似度均高达97%以上。跨膜结构分析表明BnDGAT1-1与BnDGAT1-2这1对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含有9个跨膜结构域,而BnDGAT1-3与BnDGAT1-4这对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含有8个跨膜结构域。包含有BnDGAT1-1与BnDGAT1-3的基因对BnDGAT1-a与包含有BnDGAT1-2与BnDGAT1-4的基因对BnDGAT1-b在含油量不同的各种甘蓝型油菜种子中表达无明显差异,表明这2对DGAT1基因的表达差异并不是影响所选材料种子含油量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243.
本文以朝阳地区山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处理对朝阳山地栽植黑果腺肋花楸的效果影响。结果表明:朝阳山地栽植黑果腺肋花楸的最佳时期为雨季,即7月20日-7月31日,平均成活率和保存率达到90.00%以上;本研究还发现树盘覆盖黑地膜和白地膜处理,能够显著提高栽植的成活率和保存率,成活率和保存率分别达到97.00%和94.33%,94.00%和90.00%。因此,朝阳山地栽植黑果腺肋花楸可选择在雨季进行造林,同时树盘采取地膜覆盖。  相似文献   
244.
245.
秸秆组成和土壤性质是秸秆腐解的重要影响因素,进而调控着秸秆还田后的土壤CO2排放和土壤养分动态。本研究选取了玉米秸秆(MS)、马铃薯秸秆(PS)及其等比例混合秸秆(CS)3种秸秆类型,分别添加到3种种植模式[玉米单作(MM)、马铃薯单作(MP)和玉米马铃薯间作(I)]土壤中,进行105 d的室内恒温培养试验,以探究秸秆类型在不同环境中的CO2排放及土壤化学性质变化。结果表明:土壤种植模式显著影响MS的CO2累积排放量,而对CS、PS没有显著影响。与玉米和马铃薯单一秸秆的加权平均(WM)相比,秸秆混合分别增加了MM土壤中CO2累积排放量和净累积排放量19.2%和19.9%。与培养前相比,MS在培养结束时增加了土壤pH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但对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影响较小,且显著低于PS和CS。当同一秸秆添加到不同作物种植模式土壤中,MP土壤的速效磷、速效钾和铵态氮含量的增幅(相对于培养前)均高于I和MM。研究表明,秸秆在土壤中的腐解与碳排放首先受碳氮比调控,而土壤种植模式的作用较小,同时这些因素均对腐解过程土壤化学性质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46.
玉米作为阿勒泰地区的主要农作物之一,近年来种植面积呈逐年递增趋势。本文总结阿勒泰地区籽粒玉米高产栽培技术,通过科学选用耐密高产品种、增密种植、精量播种以及严格实施玉米全生育期的出苗管理、化学除草、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机械粒收等关键技术,实现玉米大面积增产增效,为阿勒泰地区玉米高产优质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47.
苏州园林主清主隐,茶性尚清尚雅,因此苏州的园林楹联中时现茶影。苏州园林的主人以及为园林题联的人都是性情之人,他们品茗谈风,借酒留题。苏州园林楹联的文化精神倾向于青绿内敛的茶气,但从来不拒绝酒的热烈,世界是二元的,苏州园林茶事楹联从文化的基底上切合了中国人阴阳平衡的特别思想。雪亭、凤馆是香雪煮茗的小园,也可以是梦里看剑的柳营,酒带来的总是轻轻哀叹,漠漠愁云,茶带给人的是数点梅花攒雪,一杯绿意迎人。苏州园林意趣中细雨蒙蒙,轻烟微起,是春景的向往,风中梅落,虽不增春色,但取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之意,仍可见吴中文人高洁的品格。酒托英雄之气,茶却始终保持着一种清新淡然的味道,总是与岩泉林壑相生,与琴棋书画为伍,因此,说到底,苏州园林终究还是最宜梅雪烹茶颐性养寿的地方。  相似文献   
24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城市的快速发展。体验乡村生活,亲近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逐渐成为人们舒 缓生活压力的一种新型生活方式,旅游经济——体验性乡村旅游模式应运而生,乡村体验性旅游是一个既能保护生态 环境,又能促进经济发展的双赢产业。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桂峰村,拥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省级乡村旅游示范 点”等称号,对于乡村体验性旅游项目的资源十分丰富,但此类乡村旅仍处于发展阶段,需要不断完善。本文将通过对 桂峰村的乡村体验性旅游发展现状分析,综合其乡村体验性旅游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分析乡村体验性旅游项目开发对 桂峰村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对于桂峰村乡村体验性旅游项目开发及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49.
为明确不同数量外源磷添加对稻田磷生物有效性组分的影响,以江西鹰潭孙家小流域内新稻田(NP, 2 ~ 3 a)、中期稻田(MP, 20 ~ 30 a)和老稻田(OP, 400 ~ 500 a)为研究对象,基于不同浓度外源磷[0 (CK)、125 (P1)、250 (P2)、500 (P3)、625 (P4)、750 (P5) mg?kg-1(以P计)]添加的淹水培养实验(0 ~ 80 d),采用模拟生物活化的磷素分级方法(BBP法),分析了淹水条件下外源磷添加后稻田BBP组分磷的增量(?)动态变化,探讨了各组分磷增量的相关关系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淹水条件下,稻田有效磷(Bray-P)及BBP组分磷增量随磷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BBP组分磷增量由小到大依次为:氯化钙磷增量(?Ca-P)、酶提取磷增量(?En-P) 、柠檬酸磷增量(?Ci-P)、盐酸磷(?HC-P)。培养15天时,新稻田?Ca-P 与?Ci-P达到最大值;培养60天时,中期稻田?Ca-P 、?En-P 、?HC-P 及?Bray-P达到最大值;而老稻田中各组分磷随时间变化不明显。通径分析表明:外源添加磷对新稻田和老稻田?Bray-P有显著直接正效应。外源磷添加虽能显著增加稻田磷素生物组分有效性,但其增量最大值的出现时段不同,新稻田与中期稻田中生物有效磷增量最大值分别出现在磷添加后的第15天与60天,因此,适时适量地施用磷肥对稻田磷素肥力提升与稻田磷素流失风险管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