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9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5篇
  4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油茶根腐病病原菌分子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油茶腐根中分离得到病原菌,通过对其形态特征的观察及该菌rDNA转录间隔区(ITS)序列的测定,与Genbank中经Blastn搜索获得的部分菌株构建分子系统发育树.基于形态特征和分子系统发育树,确定引起油茶根腐病的病原菌为镰刀属李瑟组层生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还对该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pH值是6.0~7.0,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适氮源为NH4Cl.  相似文献   
22.
锌镉污染区植物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锌镉污染的区植物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为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提供理论基础。现场采样和室内培养分析的结果表明,污染区内土壤重金属锌镉含量大大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植物根际土壤中锌镉含量低于非根际土壤锌镉含量,污染区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组成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壤三大类微生物细茵、真茵、放线茵的数量均显著降低。微生物数量与土壤全锌、镉都呈显著的负相关,锌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比镉显著。  相似文献   
23.
回填土下再生水灌溉对玉米生长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对劣质土及再生水灌溉下农田水分高效利用进行研究,通过野外试验的方法,以内蒙古干旱区城郊建筑回填土农田再生水灌溉玉米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再生水灌溉劣质土对玉米生长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试验期间共灌溉4次水,共设不同再生水(Z)—清水(Q)5个处理,分别是T1(4Q)、T2(2Q2Z)、T3(1Q3Z)、T4(1Q2Z1Q)、T5(1Q1Z1Q1Z)5种模式。结果表明:建筑回填土下再生水灌溉玉米能显著增加玉米干物质、株高、叶面积及产量,且增产最大为15.91%;短期再生水灌溉不会对玉米重金属含量产生影响;再生水灌溉后土壤容重呈增加趋势,长期再生水灌溉会对深层土壤盐分累积产生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24.
本研究是对药用植物BHMT进行抑菌作用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药用植物BHMT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tingiensis)、白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cremoris)等细菌均有较好的的抑制作用,对真菌则无明显抑制作用。其中,未经灭菌的BHMT提取液比灭菌后的BHMT提取液效果好;BHMT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以乙醇作为浸提试剂,浸提温度80℃,BHMT各成分配比比例为:7:7:7:10,浓度为0.3864g/ml。  相似文献   
25.
采用PDA培养基培养球孢白僵菌(Bauveria bassiana)MZ04l0l6菌株分生孢子,测定不同浓度的分生孢子液对禾谷缢管蚜的毒力,将其最佳防效浓度的孢子液分别与常规浓度稀释10倍和100倍的阿希米、胜蚜、比其乐、赛比4种化学农药混配,测定其增效作用.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Mz041016菌株在孢子浓度为4.2×lO7个ml时对禾谷缢管蚜的毒力效果较好,其累计校正死亡率为71.30%.浓度为4.2×107个/ml的分生孢子液与稀释10倍、100倍的4种农药混配,lO倍稀释液以比其乐增效最高,达4%;比其乐100倍液增效达7%,赛比100倍液增效达6%;而与阿希米、胜蚜混用均表现为拮抗,且阿希米拮抗作用最明显,增效为-23%.  相似文献   
26.
调控油茶果生刺盘孢bZIP转录因子CfAp1的生物学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7.
油茶炭疽病是中国油茶最重要的病害之一,为进一步对油茶炭疽病原进行研究,通过柯赫氏法验证,从海南澄迈和江西分宜的油茶叶上分离到有别于其它炭疽病菌的致病菌3株。菌株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圆形,呈奶油色至橙黄色,菌丝生长速度为10.8~11.3 mm/d;附着胞为椭圆形,呈深褐色至棕黑色,边缘整齐,大小为(5.3±0.9)μm×(16.1±1.1)μm;分生孢子初为橘黄色,后形成黑色孢子团,大小为(14.5±2.5)μm×(5.6±1.6)μm。多基因系统发育树显示3株病原菌与博宁炭疽菌(Colletotrichum boninense)的模式株MAFF 305972聚为一个进化枝,且达到100%的置信度。结合其形态和多基因分析,结果表明:3个菌株为博宁炭疽菌(C. boninense),是能侵染油茶树的炭疽菌种。  相似文献   
28.
为实现万寿菊资源优化利用,以万寿菊秸秆代替传统栽培主料,探究其栽培平菇的效果.结果表明:以万寿菊秸秆60%、杂木屑28%、麸皮10%、生石膏1%及蔗糖1%,pH5.8,含水量70%的配方栽培效果最佳,转化率达106.55%,略高于杂木屑主料(杂木屑78%、麸皮10%、生石膏1%及蔗糖1%)的对照组(102.50%),用万寿菊秸秆替代传统主料栽培平菇可行.  相似文献   
29.
油茶病虫害防治现状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介绍了我国油茶主要病虫危害及发生防治现状,分析了油茶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如抗药性、病虫害种群演替规律不清楚、研究手段落后等,提出了我国油茶病虫害防治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0.
经调查鉴定草乌白绢病由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rolfsiiSacc.)引起;对分离纯化的病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试验表明,药剂浓度为1400μg/ml以下时,75%百菌清WP和70%甲基硫菌灵WP的抑菌率均为98%以上;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70%甲基硫菌灵WP500、1000倍液对草乌白绢病的防治效果较好,为76.3%和65.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