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29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8篇
  14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61.
黑龙江省春季低温指数及其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近44年来黑龙江省春季低温指数的分布规律和变化趋势及对作物产量的影响。[方法]利用1971—2014年黑龙江省80个气象站春季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资料,结合低温指数模型,通过线性回归和EOF分析等方法,对黑龙江省春季低温指数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春季低温指数呈减少趋势,1980s升温以来,低温指数明显减少;2010s极端气温的升高,低温指数明显增加。春季低温指数第1特征向量呈现一致的正变化,东南部等值线密集,由于热量条件变化多,低温指数变化较快;第2特征向量南部和西部地区为负值,其他地区为正值,时间系数正值(负值)的年份里,特征向量正值的区域低温指数增加(减少),特征向量负值的区域低温指数减少(增加)。各站点春季平均气温呈升高趋势,1970s以来各年代呈升高的趋势,2010s有所下降且年际波动加大,春季低温指数相反。低温指数是气温的一种表现形式。春季低温指数与气温、玉米和水稻单产负相关,春季气温升高1 ℃,低温指数减少3.0 d;低温指数增加1 d,玉米和水稻产量分别下降2.67%和2.54%,极端低温事件发生将会造成减产幅度加大。[结论]研究结果不仅可为区域尺度内研究低温冷害提供基础方法,而且对进一步科学制定农作物品种布局及农作物种植北界北移具有重要的科学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2.
为探索获取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模型参数新途径,以山西省黄土高原区农耕土壤为试验材料,进行了系列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试验,拟合得到了Gardner模型参数a和b,同时测定了土壤基本理化参数,建立了由Gardner模型参数a、b和土壤基本理化参数组成的数据样本。采用灰色关联理论,分析了土壤各基本理化参数与Gardner模型参数之间的关联度,基于支持向量机理论建立了以关联度较大的土壤容重、黏粒含量、粉粒含量、有机质含量、全盐量为输入因子,以Gardner模型参数a和b为输出因子的预报模型。研究表明:以土壤容重、黏粒含量、粉粒含量、有机质含量、全盐量为输入因子,对Gardner模型参数a与b进行预报是可行的,参数a、b的实测值与预测值之间相对误差的平均值分别为3.96%、4.68%,吻合度高,预测效果好。该研究结果可为获取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模型参数提供技术手段,同时可促进土壤传输函数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63.
红曲色素提取的工艺条件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以固态发酵红曲大米为原料,探索红曲色素的浸取工艺,确定最佳溶剂为70%乙醇水溶液、最佳浸取温度为60℃。还对红曲色素对热、光、酸、碱、药剂的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曲色素在150℃以下相对稳定;红曲色素对紫外线稳定,而对太阳光敏感;另外对于不同药剂,红曲色素的稳定性不同,少量NaCl、CaCl2对其几乎无影响,而Cu2+、Zn2+等离子对其稳定性有一定影响;红曲色素在pH3~11范围内可保持稳定的红色。  相似文献   
64.
针对云南重大森林害虫-纵坑切梢小蠹寄生真菌粉拟青霉的产业化关键问题,探讨该菌的生产工艺流程,生产步骤和相关的各项生产参数,以及生产中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方法和与之对应的质量检测内容、标准、方法;概述其林间应用技术,林间试验结果表明粉拟青霉对松小蠹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5.
参照国际上有害生物危险性分析(Pest Risk Analysis,PRA)方法,从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估2个层面对椰心叶甲的危险性作出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椰心叶甲在我国属于高度危险性的有害生物.进一步分析了椰心叶甲对云南省棕榈植物的潜在危险性,认为,虽然目前云南还未发现椰心叶甲,但已具备了该虫害暴发流行成灾的所有条件.  相似文献   
66.
松小蠹(Tomicus piniperda)是严重危害林木的重要钻蛀性害虫。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和美洲,在中国东北、西北、华北、西南各地区均有分布。西南地区的云南、四川等省受害尤为严重。松小蠹危害的主要树种是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思茅松(P.kesiya var langbianensis)和高山松(P.densata)等,其中以云南松受害最为严重。松小蠹是一种次期性害虫,主要危害衰弱木。其发生原因与气候条件、云南松林的立地条件、林分状况和生长势以及松林的经营管理状况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7.
应用印楝素乳油进行了松毛虫、松小蠹的室内防治效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用 0 3%印楝素乳油 4 0 0倍“触杀 +胃毒”处理松毛虫 ,施药后 2 0天 ,防治效果达到 88 5 % ;用 0 3%印楝素乳油 10 0倍“触杀 +胃毒 +内吸”处理松小蠹 ,施药后 15天 ,防治效果达到 95 6 %。观察发现 ,施用印楝素后 ,使松毛虫 2龄幼虫产生较强的拒食作用 ,并能抑制其生理发育。  相似文献   
68.
经对昆明石林、曲靖陆良等地采集的松小蠹寄生真菌进行分离培养、回接及菌种鉴定,确定了粉拟青霉ynaf 0401菌株。在观测了解了该菌株的寄生特征、菌落形态特征以及菌株显微特征的基础上,对生产、存储、运输及林间应用中影响粉拟青霉孢子萌发的部分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低温4℃有利于该菌孢子的保存,常温20~26℃不耐孢子的存放,而热风干燥处理孢子的温度不能高于41℃;湿度越大越利于其孢子的自发萌发,以高于95%为佳;菌株孢子萌发率受杀菌剂、抑菌剂的影响较大。菌株可以通过多次回接、分离、生物测定而实现菌种的复壮。  相似文献   
69.
印楝素制剂防治松毛虫及松小蠹室内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印楝素乳油进行了松毛虫、松小蠹的室内防治效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用0.3%印楝素乳油400倍“触杀 胃毒”处理松毛虫,施药后20天,防治效果达到88.5%;用0.3%印楝素乳油100倍“触杀 胃毒 内吸”处理松小蠢,施药后15天,防治效果达到95.6%。观察发现,施用印楝素后,使松毛虫2龄幼虫产生较强的拒食作用,并能抑制其生理发育。  相似文献   
70.
本研究前期由籼稻品种Kasalath经EMS诱变获得一个短根突变体ksr8,为揭示该突变体根系发育的分子机制,对其进行了表型鉴定、遗传分析、基因定位、转基因互补验证以及外源精氨酸处理。表型分析表明,ksr8幼苗的株高、主根、侧根和不定根长度均变短,成熟期植株较野生型矮小、分蘖数与每穗实粒数都减少。根尖树脂半超薄切片及醋酸洋红染色显示,ksr8的短根表型与伸长区细胞变短和根尖细胞分裂有关。遗传分析结果表明,ksr8的突变表型受隐性单基因控制,利用图位克隆技术将突变基因定位于3号染色体的分子标记InD3和RM3280之间,物理距离约106 kb,在该定位区间内包含一个编码催化精氨酸合成通路最后一个步骤的精氨酰琥珀酸裂解酶基因OsASL1(LOC_Os03g19280)。测序结果表明,突变体ksr8中OsASL1基因第3外显子内(CDS 653 bp处)的G突变成A,导致编码的218位精氨酸(R)突变为赖氨酸(K);转基因互补试验证实ksr8的表型是由该基因突变引起;进一步分析发现,外源精氨酸添加可以恢复ksr8的根系缺陷表型。本研究结果证明了突变基因ksr8是OsASL1的新等位基因,进一步明确了OsASL1在水稻根系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解析水稻根系发育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基因资源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